英国的避税黑洞

•苏洁•

英国有句谚语,叫“茶杯里的风波”,大意是“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在英国卷入“逃税丑闻”的美国连锁餐饮品牌星巴克,显然没想到这场起于两个多月前的风 波,会在咖啡杯里愈演愈烈,以低头认错的姿态向英国政府承诺未来两年会缴纳2000万英镑(约合2亿人民币)企业所得税后,依然没能换来公众的宽恕。

原本是促销旺季的圣诞节,并没有给星巴克的生意带来起色。2012年12月中旬,伦敦、利物浦、卡迪夫等城市的40家星巴克轮番“开门迎示威者”。位于伦 敦西区闹市一家星巴克,被迫采取临时措施。“我们不得不在中午关门谢客一段时间。”这家店长无奈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咖啡连锁公司咖世家,则在过去13周保持平均7.1%的销售增长率。

与星巴克相比,同一拨被质询的“逃税”企业谷歌、亚马逊和脸谱公司,运气似乎要好得多。后者不但没有如星巴克般“态度良好地”表示未来会多交税,谷歌的董 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更是在2012年12月12日豪爽地表达了对谷歌合理避税行为的“骄傲”,称“这就是资本主义”。

风暴中心的“大佬们”

在这场惩治外来者的战役中,英国各阶层似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波琳•汤因比不是第一个知道星巴克“逃税”的人,却第一个把这家在英国经营了14年,开了735家分店的美国大牌推向了被质疑的风口浪尖。

作为英国《卫报》的老牌记者,66岁的波琳•汤因比长期关注英国平民阶层,并因撰写大量调查文章和评论而在2007年获得英国新闻奖。2010年,她开始 跟随英国反避税组织“英国反削减”,对在英国经营的“逃税”的大公司进行报道,这其中不乏巴克莱银行,沃达丰等业内精英。很快,他们把目光从国内公司转移 到了外企身上。

“前一段时间,我听说星巴克等公司也有逃税行为。我的朋友理查德•墨菲,他是反避税方面的经济专家。我们在一次闲聊时,他说别看星巴克日进斗金,他们在英 国交的税少得可怜,谷歌同样如此。”汤因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必须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2012年10月,在波琳•汤因比的推动下,《卫报》发表了系列报道,其中包括《星巴克:销售额30亿,仅交税860万》,《星巴克、脸谱,你们这些美国大公司到底在英国交多少税?》等。与此同时,路透社也进行了调查报道。

报道指出,14年来,星巴克在英国的营业额超过30亿英镑,但只缴纳企业所得税860万英镑。而过去3年,星巴克营业额高达12亿英镑,但没有缴纳过企业所得税。此外,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逃税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官方反应迅速。10月17日,英国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玛格丽特•霍吉公开表态,“强烈建议英国皇家税收与关税局对此事进行调查,圣诞节前给公众一个答复。”

一个月后的11月12日,星巴克、谷歌和亚马逊的高管被请进英国议会,向公众和政府解释大型跨国公司的避税举措,并提供相关证据。

从现场质询的直播画面看,几位高管并坐一排,表情轻松。

星巴克首席金融官阿尔斯泰德称,通过位于荷兰的欧洲总部,星巴克用支付商标使用权等专利费的方式抵免税收。

谷歌和亚马逊的方式也如出一辙:通过爱尔兰分支输送非美国销售额,谷歌纳税率为3.2%,避免在英国缴纳重税。而亚马逊则通过卢森堡分支报告欧洲营收,11%的税率不足其他主要市场平均税率的一半,同样达到合理避税效果。

公开资料显示,谷歌2011年在英国的营收是40亿美元,英国分支缴纳的税收仅340万英镑。而2011年亚马逊英国分支缴纳的税收不足100万英镑,其营收则高达53亿到72亿美元。

“如果不避税,他们在英国将可能面临高达24%的公司税。”理查德•墨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作为经济学家,墨菲长期关注英国税收政策,成立了税收公正网络,并担任英国工会联盟的顾问。过去四年,他一直在调查谷歌的逃税行为。他对大公司的避税行为深恶痛绝,却也知其并不违反现有法律。

这场持续2小时47分的质询,除了几位公司高管承认的确通过合法方式避税外,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半年前还是“避税天堂”

“你知道是谁害我们多交税吗?谁害我们不能得到更多社会保障吗?”12月中旬,伦敦康迪特街的一家星巴克店外,一群英国民众举着标语在示威,他们将对社会福利的不满归咎于星巴克的逃税。

“最近生意不好,不过我也不打算辞职。在同类企业中,星巴克薪水算高的。”这家店的店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数据显示,星巴克为英国创造了9000个工作机会。

但对于处于低迷经济状况中的英国来说,9000个工作岗位显然远远不够。

由于企业税收减少,政府开支增加,近两个月英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剧增。仅10月份,英国公共部门的借款就达到了86亿英镑,高于2011年同期的59亿英镑。

12月7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英国将延长紧缩政策到2018年。就在各部门都在为应对低迷经济“勒紧裤腰带”时,税务部门却得到了7700万英镑的额外拨款。

此外,将有2500名税收检察人员迅速到岗,服务于税务和海关总署。

“这样的投入并不是心血来潮,估计这能给我们每年多带来至少20亿英镑的税收收入。”英国财政部的新闻官伊维特•霍奇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霍奇森透 露,他们最近和美国相关部门频繁沟通,希望未来能够在企业盈利和税收率方面获得更多信息。此外,他们还出台了新的信息披露规则。

与此同时,英国和德国联合宣布,将推动20国集团经济体建立公平税收标准,防止跨国公司的逃税行为。

然而,如今处于艰难时期的英国,半年前还是首相卡梅伦嘴里的“避税天堂”。

2012年6月19日,在墨西哥参加G20峰会的卡梅伦大方地表示,“法国政府收那么高的税,如果法国企业和商人想出国寻求避税,英国愿意为他们敞开大门。”当时,还在选战中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要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征收高达75%的税。

“准备铺着红毯欢迎法国避税企业”的卡梅伦,一直致力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落户英国。

2012年10月初,在星巴克等跨国公司避税行为被披露前,英国已经通过与瑞士、新加坡等低税收国家竞争,吸引到20家准备“搬家”到英国的跨国公司。

英国财政部更是雄心勃勃地计划,在两年内将企业税率下调到22%,通过实施新专利收入税项减免、国外所得利润新规等,增加英国企业税结构方面的竞争力。

“英国现在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想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压力大,加上财政赤字,必须对跨国公司从严征税。”波琳•汤因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欧盟共同的难题

政策反复的英国,信誉也面临质疑。2012年12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英国的“3A”主权债信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至此,包括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均将英国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尽管目前,英国、德国和加拿大是唯一保有“3A”主权债信评级的主要经济体。分析认为,英国失去“3A”只是时间问题。

进入2013年,由星巴克等揭开的跨国企业逃税的冰山一角,仍在不断蔓延。

继亚马逊和谷歌之后,脸谱和微软也纷纷被曝出税务账目问题。有数据显示,脸谱为其8亿英镑以上的利润缴纳的税收仅为290万英镑;而微软每年通过法律政策,合法避税达到了1.59亿英镑。除此之外,Ebay、苹果等也被列入观察名单。

尽管如此,英国政府下力气打击避税行为的决心似乎并不强烈。面对欧债危机,除了爱尔兰、卢森堡等传统“避税天堂”外,比利时等原本征税较高的国家,也开始寻求低税率吸引外资的出路。而在接连爆出避税丑闻后,英国的政客们开始扮演起“红白脸”的角色。

就在英国财政部首席秘书丹尼•亚历山大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坚决抵制星巴克,纳税是义务”的时候,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则已经表现出了网开一面的态度,“何必呢,他们已经表示会纳税,没有必要穷追不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根本不打算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理查德•墨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某种程度上,跨国公司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增税等于变相把它们赶走。”

事实上,这个欧盟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至今都无解。虽然英国和德国已经决定联手打击避税行为,出台一个更广泛的国际性条约似乎并无可能。不少欧盟成员国对此持观望态度,而爱尔兰、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等欧盟成员国则完全反对出台任何国际化标准。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布里坦把英国经济的现状称为“哈布斯堡衰落”重现。他说,哈布斯堡帝国末期有一句口号叫做“没有任何希望,但还不算绝望”。

“现在唯一要做的是把眼前事处理好,更多的政策要看2013年的经济状况了。”英国财政部的新闻官伊维特•霍奇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看来,什么时候能出台更严格的反避税法律,实在无法预测。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7期,摘自2013年1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1)/英国的避税黑洞.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3/26 15:09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