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货币战

•刘丽娜•

日本政府日前敲定的紧急经济对策有望于11日正式出台。令人关注的,不仅是这项总额逾20万亿日元(约2287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否令日本经济起死回生,还有该计划带来的日本及全球挥之不去的货币战隐忧。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在经济议题上可谓言行“雷人”。他以抗通缩、求增长为核心目标,抓刺激计划,施压本国央行。与往届政府不同,安倍设定了拯救经 济的量化指标,包括将汇率压低至1美元对90日元,使名义GDP增长3%等。在债务如山的情况下,上述目标意味着大规模的货币刺激,直接表现就是使日元贬 值。

针对本国货币贬值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指责,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并不服气——西方国家不是也没能履行2009年二十国集团有关放弃竞争性贬值的承诺吗?

去年,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拉吉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推出“不封顶”的新购债计划,这项举措被认为对解决欧债危机具有转折意义。9月,美联储推出第 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并在12月初再推QE4。与此同时,美联储还调整核心政策参考数据,将通胀率目标从以往的2%提高为2.5%。

发达国家一轮接一轮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其目标无非是促增长和助减债。历史已经表明,当一国债务沉重到难以摆脱时,该国货币政策往往表现在对内刺激通胀,对外货币贬值。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就曾坦言,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美国减轻债务压力。

实际上,早在3年多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朗夏尔就曾发表文章,建议有关经济体适当调高通胀率目标,例如从2%调至4%。尽管该篇文章引发巨大争议,但以布朗夏尔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其公开言论绝非空穴来风。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不久前说,本轮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危机使IMF传统的救助政策失灵。以往,金融危机在一国发生时,IMF的救助方式通常为三部 分︰一是令危机国家货币贬值,利用外需弥补内需;二是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三是在改革过渡期,由IMF提供临时贷款渡过难关。但如今的情形是,债务危机在发 达国家集体出现,IMF的“三板斧”已然失灵,因此竞争性货币贬值无可避免,最近半年多来的情况便是明证。

如果发达经济体真能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增长,增加进口,对世界经济亦不失为好事一桩。但另一方面,在本轮货币战中,具有储备货币发行国地位的发达经济体 为“攻”,新兴经济体被迫处于“守”势。面对欧美日轮番增发货币,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新兴经济体储蓄贬值已成一大忧患,资本管控能力也面临重重挑战,因此 加强正当防卫、趋利避害,无疑是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6期,摘自2013年1月11日《解放军报》)

链接1:西报:美制“垃圾货币”引发全球危机

布鲁诺•埃斯特拉达、 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布拉尼亚 、亚历杭德罗•伊努列塔、胡安•拉沃尔达

下面向大家介绍我们合作撰写并即将面世的《我们用制造货币的权力干什么》一书。这本书提出要恢复对长期以来由政府和银行把持的制造货币的权力的民主管理。 不受控制地制造人工货币,导致了长期的衰落和欺诈,最终引发了当前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金融部门滥用发行债务的权力并制造大量“垃圾货币”导致的。本文分析 了20世纪美国的情况: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金本位制被打破,加上缺乏监管和来自金融寡头的压力,最终引发了现在这场危机。

美元成为世界虚构货币美国在布雷顿森林提出的构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获得胜利,使美元取代英镑,被确立为世界货币,尽管领导权发生了更迭,但仍基于金本位这一决定英镑一个多世纪统治地位的前提。美元数量由数量相当的黄金支撑,价格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

但30年后,美元向前更进一步,变成了第一种虚构的世界货币。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单方面决定美元贬值,破坏了布雷顿森林签署的规定资本 主义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固定的协定。这项影响深远的决定打破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达成的共识,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政府需要为越南战争提供资金,同时避免制 造过多赤字和增加税收。这种单边行动的后果不是建立起以贬值的美元为中心的新货币体系,而是汇率自由浮动,也就是说,一笔勾销有关各国货币的价值必须由其 央行黄金储备决定的限制。

在打破金本位的大规模“货币革命”中,货币第一次被商业交易接受,西方的资本积累过程完全变成了虚构的。通过打破金本位,停止把黄金作为货币的基础,美国 获得了巨大的权力:美元变成了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美国却没有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任何补偿。储备货币是指许多政府和机构大量用于国际储备的货币,同时也是用 来确立全球市场上石油、黄金等商品价格的工具。

美国霸权制衡因素消失仿佛从那个时候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开始向新的“大汗”屈服和低头,同意向其出售自己的产品、原材料、企业、房产,以换取纯粹的纸币。

但在20世纪,没有必要像蒙古王室一样强迫臣民用财产换取只有虚构价值的纸币。但是,鉴于美国经济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及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软实力,以 及文化霸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一声不吭地接受了美联储确立的美元的虚构价值。而这时的美元已经与诺克斯堡金库中储存的黄金没有任何关系。

1981年里根上台后,美国军费急剧增长,公共债务达到二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水平。但这并没有对美国经济造成任何影响,因为资金都是通过简单地发行更多美 元获得的,成本无非来自纸张、墨水和开动印钞机等开销。同时,这并没有导致很高的通货膨胀,因为美元是全世界都想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5 年后的今天,美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仍有61.5%。低成本融资不但使美国政府能够疯狂增加军费,而且可以令美国民众像国王一样生活,从其他国家购买任 何想买的东西。

其结果是美国在全球践行据说是欧洲金融家罗特席尔德说过的一句话,把美元的权力置于其他国家的民主决策之上。这句话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任由我发行和控制 世界上的货币,每个国家制定的法律对我来说将不再重要”。这与欧洲中央银行目前对遇到外部融资问题的欧元区国家所做的一样。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限制美国资本主义霸权的制衡因素于1989年消失,是导致危机的中期原因。如果我们按照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话,把资本主义的实质理解成 了建立能使收益最大化的垄断而绕开受监管市场的所有实践的总和,那么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凭借遍布全球的庞大金融系统(即生产活动的金融化),使其银行系统 能够从全球经济中榨取巨额剩余价值,同时通过强大的赢利能力从全球其他地区吸引更多资本。这种情况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一个基于美元 作为唯一国际储备货币的人为建立的体系,因此美国可以几十年来不断增加债务却不必为此感到愧疚。

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与历史上的类似情景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突出的是金融系统扮演的邪恶角色,金融系统变得自私自利,不再是改善生产系统的媒介。大量制造 “垃圾货币”加剧了资本的过度积累,而很大一部分资本是以已经达不到所有者所说价值的资产为基础的。在危机爆发前的一段时期里,全球资金流动规模达到贸易 总量的20倍,这种情况导致负债大量增加,经济陷入停滞。或许历史上最早的类似例子是1637年在荷兰爆发的郁金香泡沫破裂事件。

过量制造“垃圾货币”是强大的美国金融游说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施压的结果,在全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些游说集团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与他们分 享1971年以后获得的部分特权——无限制造为全世界所接受的货币的权力。美国金融寡头与里根政府相勾结,使美联储向私有银行出让了一大部分上述权力,并 一致认为,如果美国金融机构能够继续控制主要跨国企业的融资进程,美国将会在技术、产品、价格、市场和收益等方面维持全球经济霸权。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收入再分配政策缺陷导致美国中产阶级规模不断缩小,美国在维持生产扩大方面遇到困难,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为了维持需求虚假增 长,阻止资本收益率继续下跌,尤其是为美国大型跨国企业的大规模融资提供便利,使其继续获取全世界的财富,美国开始发行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衍生品并制造了大 量“虚构货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报告指出,1982年至2007年间,跨国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始终在增长。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6期,摘自2013年西班牙《起义报》)

链接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暗批日本搞“货币战争”

•吴成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17日暗批日本搞货币战争。拉加德在回答记者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誓言压低日元汇率刺激日本经济的提问时表示,增加国家竞争力有很多种方式,坚决反对货币战争和货币竞争性贬值。

拉加德还表示,推动世界经济回到正轨,任务依然艰巨。全球经济崩溃得以避免,但应防止危机卷土重来。她敦促欧盟和欧洲央行强化金融安全网,推进银行联盟建 设。拉加德同时警告,若美国不能及时上调该国债务上限,或将给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对于人民币逐渐走向市场化,拉加德表示,期望中国能持续人民币改 革。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6期,摘自2013年1月19日《环球时报》)

链接3:日本出台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田泓 、 李宁•

22日下午,日本政府与日本银行(央行)发表“关于摆脱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共同声明,力争实现物价上涨2%的目标。

日本银行是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决定采用这一目标的。同时,日银还决定推行利用资产买入基金的“无限期购买资产方式”,从2014年初开始,无限期 每月购买1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的资产包括长期国债2万亿日元、短期国债10万亿日元。其他资产的购买以维持余额为准。通过购买 资产,资产买入基金的余额在2014年内将增加10万亿日元左右。日本央行还继续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1%左右的实际零利率水平。

量化宽松只能救一时之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点燃了经济复兴“三把火”,即大胆的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显然,货币宽松是安倍花力气最多 也是最容易见效的一招。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82最高上升至90,基本实现了安倍竞选时提出的日元贬值目标。东京证券市场日经平均指数 也上涨至10900点,创两年9个月来的新高。

对于2%的通胀目标,日银总裁白川方明一开始表现出的是抗拒。一方面,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通货紧缩,1%的通胀目标被认为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在国债 余额已达国内生产总值两倍的情况下,不辅以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量化宽松只能救一时之急。但安倍通过选拔“亲量化政策”日银接班人、扬言修改《日银 法》等方式,频频施压。

对日元贬值,日本企业存在分歧。家电、汽车等出口型行业表示欢迎。电子企业夏普高层认为,日元兑美元在100左右为理想状态。而依赖原材料进口的企业则对日元贬值表示担忧。目前,日本全国平均汽油价格已涨至每升150日元,6周内上涨了4.5日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安倍的经济政策是典型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凯恩斯主义。在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调整,过多的货币只会导致短期经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值得担忧。

或引发亚洲新一轮货币贬值

日本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给亚太国家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去年,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东南亚国家股市汇 市,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升值。日本再次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有可能引发亚洲国家采取宽松措施,进而导致新一轮的货币贬值浪潮。分析认为,日本采取宽松 货币政策可能会有利于日本企业融资、扩大对东南亚的投资。

日本国内经济界人士一直在抱怨,由于日元走强,日本电子产品和汽车在和韩国电子产品竞争时处于劣势,日本政府这次施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使日元进一步贬值, 提高日本电子产品和汽车的竞争力。但有分析认为,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把竞争力下降归咎于货币升值的说法并不合理。

日元走低已经引起东南亚国家央行的高度关注。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去年以来多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2013年初以来,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已上升了2.8%, 为亚洲国家货币升值最高的货币。泰国联合交易所平均每天成交金额已超过了500亿泰铢(1美元约合29.7泰铢),较2012年平均每天的320亿泰铢左 右的水平大幅提高,当中就有20%为外国资本。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吉迪腊22日要求泰国央行密切关注短期内快速流入、流出泰国的外国资本对泰铢汇率以及对 泰国经济的影响。

日元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将进一步推高东南亚国家的股市,市场人士担心有可能造成资产泡沫。从事外汇信息分析的唐讯网称,最近日元的大幅回落以及2011年以来瑞士法郎的回落是货币战争的表现。更多国家可能会通过货币贬值来推动出口。

美国汽车政策会议当地时间17日向奥巴马政府提出一项申请,要求美政府对日本政府推行日元贬值政策、伤害美国利益的做法实行制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近日针对日元贬值的提问时表示:“坚决反对货币战争和货币竞争性贬值”。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6期,摘自2013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链接4:日元贬值引发“货币战”之忧

•熊爱宗•

日本银行(央行)在1月22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引入2%的通胀目标,同时决定自2014年起每月定期购入1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美元)的资产。日本央行这一“无限期”货币宽松措施,对日元构成了进一步打压,日元对美元汇率当天逼近90∶1的关口。

自2012年10月日元对美元开始出现贬值趋势起,到目前日元兑美元已经累积贬值超过15%。日元的进一步贬值可能引发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 加强对本币的干预。此前,包括巴西、中国香港、韩国等经济体都已频繁入市干预。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未来要对本币进行干预的新兴市场经 济体还将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智利以及捷克等。此外,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也对本币汇率走高表示担忧。鉴于汇率干预风潮一触即发,俄罗斯央行官员近日发出 警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货币战争的边缘。

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加码,是诱发各国汇率干预的重要原因。总体上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央行已烧掉相当于6万亿美元的资 金,仅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从2007年中期的8690亿美元扩充至目前的近3万亿美元。具体而言,美国继去年9月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今年恐将进 入第四轮量化宽松阶段;欧洲央行在推行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的基础上,于去年9月宣布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日本至去年底已推出了 11轮量化宽松政策,现又步美国后尘,启动了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世界三大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现均转为“无限量”阶段,这将进一步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 的泛滥,推动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后果就是量化宽松国家的货币贬值,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出现升值。

面对国际资本流入带来的货币升值压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大都采取汇率干预进行应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允许本币升值,但这将削弱本国出口竞争力,特别是在世 界经济疲软、国际贸易低迷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抑制本国经济增长前景。应该看到,汇率干预是各国不得已的“自保”手段,当其他国家干预汇率贬值时,本国的汇 率贬值只是保持而非提升贸易竞争力的被动手段。因此,汇率干预具有国际“传染”效应。但是,汇率干预并不能抑制国际资本流入,还必须辅以其他措施,例如降 息,但是这又会带来本国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各国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管控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各国汇率角力,无疑为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发达国家这种竞争性的、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政策,不但不能提高贸易竞争力,反而可能刺激一些国家滥用贸易保 护手段,引发贸易战,最终造成各国利益受损。与此同时,市场担忧情绪也会因此加剧,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加大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宏观经济管理 难度。

从根本上说,国际汇率市场的紧张气氛,凸显了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协调机制的缺陷与不足,缺乏协调的结果,终将伤及全球体系中的所有成员。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6期,摘自2013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1)/警惕全球货币战.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3/23 15:55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