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俐萍‧撥款去哪兒?

来源:星洲网  作者:何俐萍   日期:2015-11-07 10:10

眼看2015年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卻發生了2015年財政預算案撥給華小和淡小等6個源流 學校的撥款未全數發放的風波,叫人愕然之餘又不免往深一層思考,若不是今年問題突被挑起,年年動輒億億聲的財政預算案,所有發放的款項是否全數到位?除了 教育部,其他部門是否也發生同樣的情況?一系列公佈的計劃是否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似乎也無從考究,也無人知曉。

擾擾攘攘中,有政治人物高呼稍安無噪,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追討,言下之意似乎暗示,只要在跨入2016年前撥款全數發放到各學校,政府就不算食言。

這種事後安撫,或是事情曝光後才擺出一副義正嚴辭,誓必追究到底的姿態,大部份理智的百姓不再是盲目的照單全收。

政客以為事後措詞強烈的遣責一番就等於是“有做事”,但這種真相曝光後才後知後覺展開追究,已足以被冠上失信於民的罪名,是嚴重失責的行為。

事件的真相最終由民都魯區國會議員張慶信在國會中揭露,說好的5千萬令吉,其中3千萬令吉已被官員擅自挪用作為賑災的用途。較後更勁爆的消息是教育部官竟有權力私自調配,導致原本撥給6個源流學校的撥款共少了1億5千萬令吉。

讓人震驚的是,教育部官員為何竟有如此大的能奈可以私自作調動和安排,是誰賦予這些官員調配撥 款的權力?而已形同濫權的行為本該在問責制下受到調查,甚至是受到紀律行動的對付,為何卻不被當一回事?而作出私自調配行為的官員顯然不止一人,能層層通 關,又能做到避開向上頭請示,是否已非首次擅自作主?這些都是很合理的懷疑。

更叫人納悶的是,真相既已釐清,但在過去數天,不見官員主動跳出來認錯,更甭說有部長公開承認失責,願意擔起全責。

涉及失責的各造似乎都在等,等話題退熱,等新的課題浮現再轉移人民的視線,再不然就“耐心”等待時間沖淡人民的記憶。

受影響的學校包括華小、淡小、教會學校和宗教學校等,故此已可以排除是刻意針對華小的可能性。 事件的影響層面廣,也涉及公帑的挪用,以及逾越國會權力的行為,大眾即擁有一定的知情權。我們不要官腔的解釋,也拒絕敷衍和互相推諉責任的被動態度,機制 和人為引起的弊端,必須受到正視和導正。國內多所華小因為水電費的撥款離譜拖了超過半年未發放,而導致一些學校落入差點被割掉水電供應的窘境,本來應該是 制度化的定時撥給,卻必須由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出面協調,也是機制存在紕漏的其一證明。

以華小獲5千萬撥款,再平分給1千297所華小,每所華小其實所得無多,但對常年須仰仗華社金援的華小仍能暫時紓困。而2016年財政預算案對教育的撥款又受到削減,可以確保來年會有更多的學校申訴錢不夠用。

撥款風波發展至今,屬於華小的3千萬令吉雖然在一週後終於取回,但涉及者會否受到調查,乃至受到處分?大眾不希望歷經波折雖拿回應得的錢,但風波也跟著草草落幕。該調查,該對付的,都不應該被草率對待。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2016年預算案】

(星洲日報/綿里藏心‧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