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國陣還合時宜嗎?

《星洲日报》2015-09-22 10:41

現在還不能說,國陣陷入危機,但是首相納吉贊揚916集會,確實給國陣帶來了麻煩。

916集會充斥種族叫囂,巫統卻給予肯定,這讓國陣華基政黨,特別是馬華難堪,因此馬青巴西古當區團宣佈與首相斷交,不再支持與出席首相活動,的確是不得已之行動。

如果馬華毫無反應,如何面對群眾?巫統要找回“馬來人的尊嚴”,馬華也有自己的尊嚴。

巴西古當區團的行動已引起巫統的不滿,一場口舌之爭是免不了的,結局是馬華消了火氣,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還是馬華行動升級,讓支持者刮目相看?前者的可能性比較高。

其實,成立於1974年的國陣在經歷歷史考驗後,其理念、架構和模式已經不符合現今時代的要求,是應該重新調整,才可能延續其政權。

國陣的前身是“聯盟”,聯盟是於1955年,由巫統、馬華、印度國大黨組成。1969年發生五一三事件,就醞釀組織一個政治大聯盟。

種族流血事件暴露了非馬來人的焦慮和馬來人的恐懼,國陣的誕生及透過“政權分享”理念,維持了國家和諧,因此在1974年大選,國陣取得大勝。

在國陣還能夠掌握民心、控制三分之二議席的時候,族群矛盾受到壓制,但國陣於2008大選失掉議會優勢後,矛盾開始爆發,更突顯巫統一黨獨大的地位。

國陣早前獲得各族支持,因此在馬哈迪時期,選區的劃分多朝向混合區,現在國陣在混合選區已面對風險。

國陣流失馬來票、華人票和印度票,有特定的因素,支持反對黨的馬來人不再相信國陣的治理模式,而華人及印度人則不滿國陣的種族政治和政策。

由於國陣流失比較多的非馬來選票,造成其他成員黨處於弱勢;雖然巫統無法單獨執政,卻掌握了66%的議席。

今天國陣的局面是由巫統主導政府,它選擇強化基本盤,先鞏固馬來票,然後再分一些資源照顧東馬成員黨,以及還有相當部份支持國陣的印裔政黨。

不幸的是,26億政治獻金及1MDB課題的爆發,動搖了國陣的架構,也損害人們對國陣治理國家的信心。

現在巫統的一個區部主席,聲音都大過國陣成員黨,比如馬華總會長公開抨擊巫統大港區部主席嘉馬尤諾斯,說明了國陣機制失去了功能。

其實,儘管沒有奉行公平與透明的政權分享模式,但是國陣成員黨早前仍然互相尊重,還懂得徵詢意見,比如國陣政府於1989年和2009年成立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

在巫統走向保守路線後,國陣成員黨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譬如12個成員黨在3月就反對伊斯蘭刑事法,但是國陣的正式聲明至今依然難產。

大多數成員黨在國陣最高理事會會議上也反對916集會,卻無法阻止巫統。

如果馬華和民政黨還相信國陣的執政模式,就必須制止巫統乖離國陣原有的中間路線,否則只有一起沉淪。

馬華與民政都是弱勢成員黨,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成事,必須連合其他成員黨,特別是砂州的土著保守黨,才能制衡巫統、撥亂反正。

縱觀各成員黨的情況,比如國大黨分裂,新任黨主席蘇巴瑪廉還需要巫統的扶持,他們是否有膽識提點巫統,令人懷疑。

可以這麼說,國陣已經完成歷史交託的任務,不過目前能否化解政治危機、帶領國家克服經濟難題,取決於國陣領袖的智慧

國陣的成立是為了國民融合、各族共享權力,若撕裂了族群,國陣領袖將愧對先賢。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