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评26亿丑闻: 巫统专政恶果之一

继揭露一马公司涉嫌把26亿令吉(7亿美元)汇入首相纳吉的私人户口,成为全球焦点之后,《华尔街日报》今日撰文评论,这宗丑闻乃是巫统一党专政的恶果之一。

《华尔街日报》也认为,虽然前首相马哈迪等人纷纷呼吁纳吉辞职,但纵使纳吉下台,只要马来西亚没有出现真正的多党制,则我国的无能与贪腐问题不改。

《华尔街日报》今日刊登一篇题为“马来西亚丑闻”的文章,梳理“一马公司门”的脉络。

这包括一马公司的成立背景、年轻富豪刘特佐的出现、与沙地石油国际公司的联营计划、低价收购政府土地、高价收购独立发电厂,乃至最终负债累累的过程。

大马常见公器私用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该报最新揭露所涉的金钱非常惊人,但在马来西亚,类似的公器私用事件相当普遍。

“这项指控所涉的资金规模非常惊人。不过,滥用公共机构捞取个人利益,在马来西亚是普遍的事情。”

“而这起丑闻,也是巫统一党专政的后果之一。”

《华尔街日报》表示,一马公司门的种种争议,与其他耳熟能详的丑闻如出一辙。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政府以堂皇承诺,声称可提升价值链等其他经济术语,推出一项投资计划。然后,开始剥离资产。”

“如果计划进行不错,执政党就可邀功,顺便忘却付出的高成本。”

“如果失败,就会利用公帑拯救,而国油公司将是最终的后盾。”

油价下滑巫统内斗

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日报》网站今早最受欢迎的5篇全球文章中,2篇是关于马来西亚26亿令吉丑闻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认为,最近发生的国际油价下滑问题,耗尽国阵政府过去用来提供政治利益输送的弹药。

“这引发了执政精英的同室操戈。前首相马哈迪成为施压纳吉下台的公众领袖。不过,很多政府高官仍效忠首相,担心若他下台,整个制度也会随之崩溃。”

无法根治贪婪无能

该报指出,巫统靠种族优惠政策和政治恩庇,执政马来西亚超过半世纪。

但它继指,随着我国中产阶级崛起,民众开始意识必须为这套制度付出的代价,而国阵的选举机器也开始变弱。

“如果针对纳吉的指控属实,马哈迪和其他人就可持着正当理由,要求他辞职。”

“不过,在马来西亚民主成熟发展,出现一个真正的多党制度之前,无能和贪婪问题将无法获得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