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美国撤军与大国博弈

马燕冰

奥巴马上台后,迅速调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将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宣布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随后公布了2011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在阿富汗驻扎有15万军队,其中大约10万是美军。

随着美国宣布的撤军时闻的临近,有关各方的动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击毙本•拉登被认为是美国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和“标志性结 局”。也有人认为此举将有利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并且对奥巴马明年的竞选连任意义重大。但各种迹象表明,由于问题错综复杂,而且在美国国内意见不一,美国 的撤军步骤如何,其后的阿富汗局势能否稳定,目前并不明朗。但有一点人们已经看到,大国在这一地区更加激烈的博弈,正在展开。

围绕撤军辩论激烈

自从奥巴马宣布撤军以来,美国内对这一决定便充满分歧和争论。去年秋天,白宫内部爆发是否向阿巴增兵大辩论,国防部长盖茨、美驻阿富汗前线总指挥彼得雷乌 斯等军方将领提出的“打击叛乱者”路线和副总统拜登提出的“打击恐怖主义”路线对峙,国务卿希拉里支持军方主张,并劝说倾向于拜登立场的奥巴马回到军方立 场。由于近年白宫更多是“以地面情况”决策,因此彼得雷乌斯的意见更多地受到尊重。

本•拉登被击毙令支持撤军者备受鼓舞,也使美国民众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经济方面。一些白宫官员、国会议员都要求加快从阿富汗撤军。6月8日,美参议院外委 会公布一项报告,批评美国10年的阿富汗战争代价巨大,使国际社会花费了巨额资金,却没有什么成效,反而助长了卡尔扎伊政府的腐败,要求政府重新考虑对阿 富汗的援助项目。

6月6日,奥巴马在白宫召集高层战略会议,讨论7月从阿富汗撤军问题。9日,奥巴马与卡尔扎伊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视频会议。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正在考虑 7月撤军的具体人数和步骤。美国媒体评论说,奥巴马可能会采取折中做法,以平息美国朝野的争论。也有分析称,预计撤军的力度较大,超出原先设想的首批 3000-5000人的幅度。

但实际上当前塔利班反弹势头较强,而本•拉登之死又激发了更多的恐怖袭击。奥巴马宣布撤军时间后,塔利班便开始保存实力,只以游击战袭扰西方军队,避免进 行正面大规模的战斗,欲等美军撤出后卷土重来。近年来塔利班控制地区不断扩大,去年驻阿联军伤亡700多人。今年5月1日,塔利班发动代号为“巴达尔”的 春季攻势,袭击目标是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政府高级官员及北约联军。最近塔利班加大了恐怖袭击的频率。此外,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恶化、巴国内恐怖活动增 多、印巴对阿富汗的争夺加剧等,都使卡尔扎伊政府及其民众担心美国撤军后塔利班会不会东山再起,因此希望外国军队以适当的速度撤出阿富汗,而不是迅速撤 出。 鉴于上述情况,即将卸任的美国防长盖茨警告说,阿富汗战争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如果在把安全工作的责任全面移交给阿富汗政府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谨 慎、有条不紊和协调一致,会使美国这几年的成就功亏一篑。他认为首批撤军应该是“适度”的,以尽量保留战斗力。否则,将“放弃以如此之高的代价赢得的收 益”,同时也给了北约盟国以加速离开的借口。美国参议院外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如果西方国家匆忙离开阿富汗,其现政权可能会崩溃,会使悲剧重演。

撤军和谈,双管齐下

奥巴马有可能按期撤军并加大力度,首先是因为其政治前途让他不胜担忧。本•拉登之死的正面影响很可能只是短暂的,美国人在大选中考虑的主要还是经济。目前 奥巴马政府在经济上回天乏术,最新民调显示,一半的受访者不满奥巴马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而阿富汗战争耗费惊人,成了巨大的包袱。因此,奥巴马改变思维, 欲将原先制定的逐渐撤军计划的力度加大。

其次,奥巴马团队换将也使反对撤军的声音减弱。去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琼斯退休,今年6月底现任防长盖茨退休,阿富汗战场主帅彼得雷乌斯被提名中央情 报局局长,这将使白宫内“支持前方战争需要”的声音减弱。而新任的国防部长帕内塔过去一贯反对向阿富汗增兵,他主张动用无人机等打击阿巴边境地区的“恐怖 分子”,而非当地的“反叛分子”。

第三,阿富汗问题错综复杂,单靠军事力量难以彻底解决,需从外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多管齐下。而且本•拉登被击毙后巴基斯坦局势愈加不稳, 这使美国需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巴基斯坦。因此,美国不得不改变战略,采取打拉并举、分化瓦解的策略,开始与塔利班接触,并将和谈的三大前提条件──断 绝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遵守阿富汗宪法、放下武器──改为与塔利班谈判的目标。

实际上,美国在打击塔利班的同时,早就开始促使卡尔扎伊政府与塔利班和谈。英国阿巴问题特使赛特维尔5月下旬访问巴基斯坦时向记者“间接证实”了有关消 息,并表示与塔利班的对话得到美国内的“全力支持”。美国官员甚至亲自与塔利班秘密接触。5月22日,德国媒体披露,由德国阿巴事务特别代表斯坦纳牵线, 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官员与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亲信至少进行了三次会谈。而这一系列工作在本•拉登被击毙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显示美国的阿富汗战略的确在为 从“军事打击”向“协商对话”转变做准备。6月l7日,联合园安理会通过两份决议,宣布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分开实施制裁,以鼓励塔利班进入和解进程。 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也证实,美国正在与塔利班展开谈判,寻求达成和解以结束近10年的阿富汗战争,而且“进展顺利”。这是卡尔扎伊首次承认美国与 塔利班正在进行接触。但据分析,目前谈判可能没什么实质内容,双方建立联系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问题是,一旦美国开始撤军,阿富汗局势能否稳定? 塔利班是否继续对和解有兴趣?美国能否接受塔利班进入政权?

“后撤军时代”地区博弈加剧

阿富汗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最近本•拉登被击毙、美军撤离日期临近,各种势力在该地区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对巴基斯坦来说,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的反恐战争打垮了塔利班政权,由于巴政府与塔利班政府关系密切,塔利班政府倒台使巴失去了西北面的安全屏 障,面临受到印度、阿富汗“东西战略夹击”的危险,因此,巴必须确保阿富汗不被印度拉过去,确保其不建立一个亲印的政府。巴基斯坦对印阿关系极为关注和敏 感,与印度在阿富汗竞争激烈。由于支持塔利班,巴基斯坦不断受到美印的指责,但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巴基斯坦绝不会放弃支持塔利班,并希望在阿富汗和 解及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今年4-5月,巴总理吉拉尼、外交秘书巴希尔先后访问阿富汗,表示支持“巴阿主导”的政治和解进程,并商定将成立联合委员会 来推进和解进程。鉴于巴基斯坦对塔利班的影响,6月中旬,卡尔扎伊访问巴基斯坦,希望巴能就支持塔利班加入和谈发表一个声明。

对于印度来说,保持阿富汗局势稳定、拒绝外部势力插手阿事务,对于保障其国家安全、防止极端武装分子渗透十分重要。因此,印度对塔利班持强硬态度,反对其 进入阿富汗政府,尤其反对建立一个亲巴基斯坦的政府。为此,印度积极向阿富汗提供经济援助,修建基础设施,培训警察和公务员等,加强与卡尔扎伊政府及各省 地方势力的联系。本•拉登被击毙后,印度趁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不满,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印度总理辛格立即到访阿富汗,与卡尔扎伊总统称兄道弟,宣布将提供 20亿美元的援助,支持阿富汗战后重建。

阿富汗对俄罗斯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俄罗斯南下的必经之路;由于俄罗斯车臣极端武装分子与“基地”有联系,阿富汗局势稳定,将有利于缓解俄境内的恐 怖主义压力;因为俄罗斯深受阿富汗毒品之害,打击毒品是俄罗斯与阿富汗合作的主要目标。去年11月,俄与北约就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达成一致,今年3月, 俄又与美国签署协议,同意美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运送军用物资。最近,俄又与巴基斯坦打得火热,并参与了美国在阿富汗打击毒品犯罪的联合行动。有分析称,俄 想趁美军撤出之机填补地区力量真空,重建自身在阿富汗的影响力。

而美国对阿富汗的长远战略考虑则是,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并在中南亚建立战略存在。对于美国来说,阿富汗是伊斯兰世界、中国和俄罗斯三大重要地区的结合 部,因此也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个制高点。奥巴马政府虽然一直声称不寻求在阿富汗建立永久军事基地,但私下里一直在与卡尔扎伊秘密协商2014年后的 驻军人数、地点与任务,并就与阿富汗签署“战略伙伴宣言”进行商讨。对此卡尔扎伊政府正积极推动与塔利班的和谈,试图以外军离开为民族和解创造条件,因为 塔利班一直强调外军全部撤离阿富汗是进行政治协商的首要条件。许多阿富汗人也表示不愿意外军驻留阿富汗。鉴于此,盖茨主张战斗行动结束后,美国应以“租 用”的方式在美阿联合基地继续提供培训等援助,以使阿富汗民众相对能够容忍。从目前到2014年,时间已经不多,阿寓汗局势和周边国家的博弈态势,值得关 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4期,摘自2011年第13期《世界知识》)

登入为: admin
2010年妙文共享/阿富汗:美国撤军与大国博弈.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7/19 18:00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