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嘴脸,世界的容貌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5月19日 下午 02点30分

 林宏祥

直言不讳:我们用“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支撑反对“土著政策”的坚持。因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肤色,无法选择出生在哪一个国度。人不应该为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承担责任。既然都光着身体来到世间,则谁都没比谁更优越。

“今世受的苦是前世造的孽”–这种说法的唯一依据是信心,管他是否记得起前世或能否把记忆延续到来生。既然都敌不过孟婆汤,则当下所有为了来生的美好而行的善,都要失去意义。

善于取巧的社会,于是用此说来合理化他人当下承受的苦,对此说法所剩下的不确定,则用来放过自己不行善的错。 “世上无绝对”是否包括此话本身,把此话当成口头禅的人往往说不上来。这个精神零食当道的时代,把话从大脑挤出嘴巴越来越像把粪从大肠挤出肛门。

自己被歧视的时候就坚持人人皆平等,自己歧视他人的时候则命运各不同。自己的祖先漂洋过海凭的全是刻苦耐劳的不朽精神,他族的离乡背井尽是苟且偷生的贪占小便宜的心态。 于是,我们把伟大的价值活成一堆废话。历史长河中多少人为了“人人生而平等”这个信念前仆后继,我们却让它成了廉价的口头禅。

MH370迷航时,多少人为了素昧平生的239条生命流泪祈祷,连蜡烛都要动容。有人搁话,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继续搜寻,即使最后只剩下残骸。

因为我们在乎真相,因为生命无价。 我因此无法理解,何以数千条生命在海上漂泊,我们的冷漠比海水更冰冻。我们可以不计代价搜寻机身残骸,但给尚在与死神搏斗的难民一个面包一瓶食水,却似乎就要掏空了我们的国库。进电影院一部Life of Pi看得我们满脸是泪,但当下数千个真实版的Pi在海上浮浮沉沉,求生的哀嚎、无助的眼泪,却一点都无法打动我们。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要是谁在MH370事发时说“国家这么穷了还花钱找飞机”,他一定遭受排山倒海的谴责。如今要是谁说了“国家这么穷了还花钱安置难民“,他一定拥抱铺天盖地的“赞”。先前有个“政治不正确”的调侃:坐飞机死的命跟坐巴士死的命是不一样的。

如今现实残酷地印证了:乘船死的命和乘飞机死的命,确实是不一样的。 我不禁怀疑,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的改朝换代是为了什么?我们希望的改变又是为了什么?不是打造一个让更多人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尊严的世界吗?而所谓的“更多人”难道不该是没有族群界限的生命吗?如果不是,反对“土著政策”还有什么正当性? 更多的我们其实不认识MH370的239人,但此空难让我们哀伤数月。我们也一样不认识数千名从缅甸漂洋过海而来的罗兴亚(Rohingya)族。

然而,只要一个标签,我们就恨不得一竹竿把全船人给扫进大海里,毫无恻隐之心,虽然嘴巴翻上翻下的都是慈悲博爱。 如果我们长这幅嘴脸,谈何改变世界的容貌?

林宏祥是新闻工作者,长期观察本地政治动态,热衷于跨语界书写、对话,希望马来西亚政治赶得及在天黑之前,冲出隧道。现为《火箭报》编务顾问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8574#sthash.zCSM7kwF.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