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其转型

聂运麟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扎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运动,因而它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不同于19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又不同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正如人们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不同时代的社会主义运动,对其目标的理解和实现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国际时代, 欧洲各国的工人政党明确在纲领中规定自己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过哪些一般的社会 发展阶段等,则缺乏明确的理论思考和精确的理论阐明。第三国际时代,各国共产党对如何达到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历哪些社会发 展阶段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明,但其内容却是千篇一律的,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苏联东欧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不存在 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制定社会主义的目标上,都特别关注本国 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纷纷提出了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各国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共通之处:其一,主张建立公 有制起主导作用的混合经济体制;其二,主张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三,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四,要求把议会民主 与直接民主或参与式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其五,主张实行多党制;其六,主张实行最广泛联盟的政策;其七,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教派主义,保证思想、信仰的自 由等。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九个重要变化

今日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以往,其主要变化有以下诸方面。

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不同时代的社会主义运动,对其目标的理解和实现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国际时代, 欧洲各国的工人政党明确在纲领中规定自己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过哪些一般的社会 发展阶段等,则缺乏明确的理论思考和精确的理论阐明。第三国际时代,各国共产党对如何达到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历哪些社会发 展阶段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明,但其内容却是千篇一律的,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苏联东欧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不存在 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制定社会主义的目标上,都特别关注本国 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纷纷提出了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各国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共通之处:其一,主张建立公 有制起主导作用的混合经济体制;其二,主张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三,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四,要求把议会民主 与直接民主或参与式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其五,主张实行多党制;其六,主张实行最广泛联盟的政策;其七,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教派主义,保证思想、信仰的自 由等。

2.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认识

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已经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其认识比过去更加实际而辨 证。由于所在国家发展程度和特点的不同,各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如在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有的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有的认为已经由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认为已经由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认为已经由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等等。但是有些基本认识又是比较一致的:其一,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相比有很大的不 同,它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二,认为资本主义虽然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三,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其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也在增长,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 备了条件;其四,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要求为建立造福于全人类的全球化而进行斗争,等等。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

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客观斗争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把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 结合起来。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特征,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制定了暴力革命的策略,把革命的和平发展 看作是“罕见”的例外。二战胜利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而引发了对革命斗争策略的激烈争论,并成为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 一。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都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一般不再主张暴力革命,更不提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共产党往往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走议会民主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配置

正确配置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是社会主义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第三国际各国党在对待中间阶级的问题上是有失误的,主要体现在 对待知识分子、对待比较富裕的劳动农民、对待广大的中小资产者采取了“左”的理论和政策,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冷战结束以后,由于社会阶级结构在第三 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共产党吸取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纷纷放弃了宗派主义的策略,主张实行广泛联盟的政策,将广大 中间阶层和其他反对垄断资本的力量都包括在自己的阵线之中,从而使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基础有了新的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运动阶级力量的基本 配置是:工人阶级(其中的脑力劳动无产者或知识工人阶级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坚力 量、依靠力量;中小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需要争取和团结的力量;大垄断资本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

5.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

苏东剧变前,一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而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则在革命成功后则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苏东剧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发达国家共产党在制定走向社会主义 的具体纲领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制定了分为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行民主的改造,反对大垄断资本;第二步,对国家 的经济政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美国共产党认为“美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反垄断资本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①]。日本共产党纲领指出:日本当前的革命是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指出:“这个革命必然从一个争取独立和民主的任 务为中心的革命,不间断地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革命”[②]

6.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自产生以来,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 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一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 是群众性政党。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二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先锋队政党。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三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现代群众性政党。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都提出了使共产党现代化和建设群众性政党的方针,以使党的组织形态更加适应当前国内外 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建设现代群众性政党方面,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然而就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它们既继承了先锋队政党在理 论、组织和政治上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新的特征:其一,群众性;其二,开放性;其三,民主性;其四,透明性;其五,独立自主性等。

7.指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发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不同时 期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当今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的党只提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论基础;大多数党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都 是党的理论基础;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是党的理论基础。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也有重大的转变,这就是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从坚守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到探索现代 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苏东剧变使各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同时苏共这个曾经被教条主义所腐蚀的“理论权威”的消失,也为人们创造性地运用马 克思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今,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主流,各国共产党纷纷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形成自己的理论和策略。日本共产党提出了“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希腊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垄断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提出了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巴西共产党提出了“具有巴西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提出了 “俄罗斯社会主义”理论等。有些国家的共产党虽然没有对其理论冠以“本土化”的名称,但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则是其努力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

8.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团结与合作的形式

20世纪上半叶,曾经出现了第三国际和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等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五六十年代,虽然不存在有形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 联合组织,但是,以一定的国际会议为中心形成的无形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联合是存在的。到6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国际联合都不存在了,因为 这种联合早已不适合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而且往往是妨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系受到严重破坏。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团结合作又出现了新的形式。首 先,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各国共产党进行国际联系、交流经验和相互支持的主要形式。新时期党与党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完全平 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就避免了过去以某个大党为中心的国际联合所产生的诸多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其次,一年一度的“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是 世界各国共产党加强联系、交流思想观点和工作经验、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已经轮流在各大洲召开过11次,今年的会议在南非召开。再次, “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ICS)也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加强思想联系、交流理论观点和工作经验的一个形式,它每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一次,目前已经召开过 18次,有来自五大洲的约150个政党和组织参加到该研讨会中来。最后,社会主义学者国际会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上相互交流的补充形式。

9.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的关系

苏东剧变以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逐步排除了唯我独“左”、唯我独“革”的思想干 扰,对其他社会进步力量开展的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的运动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和正义 的社会运动,各国共产党一般都表示支持,尊重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并愿意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关系已经从过去 的相互敌对逐步转向了共存和互容,主要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党际关系已经正常化。

共产党和社会党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左翼政党国际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90年开始举行的圣保罗论坛会议,该论坛会议已经成为世界左派政党的每年 一次的重要聚会。同时,共、社两党关系的改善还促进了地区性的左翼政党联盟的建立。2004年5月,来自欧洲国家的15个左翼政党在罗马聚会,成立了“欧 洲左翼党”,这有利于欧洲左翼运动的团结与合作。

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实现新的转型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的并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全面而深刻的重大变化。说全面,是因为这些变化几乎涉及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所有基 本方面:如运动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战略和策略、发展阶段、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社会基础,以及两制的关系等等。说深刻,是因为这些变化不仅关系到运动 量的方面,而且还关系到运动质的方面。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目标的深化、革命斗争策略的转换、议会斗争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共产党组织形态的新发展、 运动社会基础的扩大、对两制关系的新认识等因素,已经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新的转型:即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统一社 会主义模式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变成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代世 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主要特征是:它已经从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外的运动,转变成为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的运动;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转 变成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对资本主义实行革命性变革的运动;从先进社会阶层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发展成为多数人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从哲学的 意义上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未变,但却发生了部分质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和转型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1.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和转型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

源于二战后的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结构和运行、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层、社会矛盾的发展 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突出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福利化、阶级中间化等。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态势,领导社会运动各阶级的政 党(包括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政党),都出现了“不适应”的危机,并相继作出反应,多次调整和变革自己的理论与策略,以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曾经历了“权贵政党”阶段(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后期)、“群众性政党”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中 叶以后发展到“全方位政党”阶段。 “全方位政党”的出现是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密切联系的。其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初期传承下来社会阶级分界开始淡化, 社会群体的集体认同趋于弱化;其二,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福利国家建设的推行,各政党有可能制定为大多数选民甚至为绝大多选民所接受的纲领;其三,是随着大 众媒体的发展,政党领袖能够向广大选民直接发出呼吁,而不必依靠政党内部严密的选区组织。在此情况下,各类政党都在向“全方位政党”转变,其主要特征是: 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弱化,政党之间的分歧与对立开始淡化;政党内部上层领导集团的地位持续加强,而党员的作用不断下降;政党有意无意地减少对某一特定社会 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倚重,转而谋求在社会全体成员中更广泛地吸引支持者,并力图强化与各种利益集团联系的渠道。

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生活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之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顺应政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要求资 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根据新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拟定新的发展目标、采取新的战略和策略,为此党自身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党的理论观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 以及斗争的方式等适应社会的新发展,从而使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于社会,并获得新的发展。

2.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国际环境

20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大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处于非法状态,从而迫使第三国际各国党 制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发展,再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和大的革 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只有体民心、顺民意,调整自己的理论 与策略,实行和平民主的革命方针,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实现新的发展。

3.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客观依据

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发展的需要,对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节和更新,从而获得了新的发 展,这就使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力量相对增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制度也表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和弹性; 其二,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由金字塔型发展成橄榄型,中间阶级的人数持续增长,工人阶级中蓝领工人的比例下降,白领工人的比例上升;其三,广大 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并获得了相应的福利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经济参与有了更多的途径;其四,在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群 众并不急于要求改变现状,而是热衷于改良现存制度中的不足;其四,各国共产党相继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体制外的政党转变成为体制之内的政党等等。所有这一 切就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劳资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这与二战前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与战后初期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 同,因此各国共产党需要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革自己,革新自己的理论与策略,以适应客观条件的新变化。

4.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严重失衡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内在要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不能说当时已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确是能够抗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阵营的重要力量,这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有利的。苏东剧变使世界范围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严重失衡,并使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向 着有利于大垄断资本的方向发展,这就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加速了欧美国家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进程。显然, 在国内外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均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必须革新其理论与策略,变攻势为守势,积蓄力量,以图未来的更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无产阶级制定了不同的革命策略,他们要求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制定和平民主革命策略 的依据。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旧社会孕育和形成着新社会因素的理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渐进地变革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正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我们一要正视现实,二要正确对待。

首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是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国共产党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回顾资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存在百年以上的老字号政党,没有一个不是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转型后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今天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是符合世界政党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的。

其次,这种变革和转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所取得的成果,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曾记否,直到 1975年以前,像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处在非法的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不少国家还一度将共产 党置于非法地位。然而,经过人民群众的顽强斗争,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结束时,所有的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都已争得合法的地 位,因而有条件采取不同于过去的斗争方式来进行新的实验,以便用较小的代价和牺牲来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欢迎的事。1845年2月15日,恩 格斯在爱北斐特的集会上指出:“如果社会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我们的现存关系的必然结果,那末我们首先就得采取措施,使我们能够在实现社会关系的变革的 时候避免使用暴力和流血。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和平实现共产主义,或者至少是和平准备共产主义。”[3]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 中回答“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时指出:“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4]

第三,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各国共产党有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理论和策略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一基本权利。邓小 平在谈到“欧洲共产主义”时曾经指出:“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5]他说:“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 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6]因此“各国的 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7]。

最后,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将是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由历史来评价今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是非曲直。邓 小平曾经指出:“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归根到底由他们的实 践做出回答”[8]。


[①] 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②] 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27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62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页。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1页。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8页。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9页。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18-319页。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网•发布时间:2011-7-20 12:23:45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1(3)/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其转型.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8/27 22:5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