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針對華人的政治謬論

《星洲日报》2015-02-07 10:55

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依斯邁沙比利發表的杯葛華商論,以及巫統基層和馬來非政府組織的反應,反映了他們對華裔的錯誤想法。

這必須追溯至2013年5月5日大選,在大選成績出爐時,首相納吉形容為“華人海嘯”;以華人人口比率來看,華人根本掀不起海嘯,不過這樣的觀點就打入巫統黨員及支持者的腦海中。

所以,大選過後針對華裔的言行不斷,在2013年5月29日,大馬伊斯蘭消費人協會(PPIM)就發動杯葛8個華裔商家的產品,以反擊行動黨的“網絡紅豆兵”,同時警惕相關華商不要再支持民聯的非法集會和街頭示威。

從農長的言論,可以看出思維是一脈相承的,主要有三點:首先,他們把大多數華裔選民支持民聯,視為“背叛”國陣或巫統,因此存在報復的心理。

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民主選擇和權利這回事;他們把老百姓和商人劃上等號,華商也是資助民聯的一群。

其次,他們認為華商不降低物價有政治意圖,目的是要讓人民不滿國陣政府,民聯也可以繼續把BN揶揄為barang naik。

依斯邁沙比利在臉書的第二個貼文就說:商家在油價下調後仍然不願降低物價,這仿佛是一種要激起人民對政府惱怒的破壞行為。他在接受第一電視專訪時,也重複同樣的觀點,即質疑一些商家背後有議程。

第三,他們認為馬來人的地位因為政治版圖的改變而受到威脅,把這等同於馬來人受到欺壓,以激起民族的危機感。

農長的臉書貼文有提到這一點,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在評論地方政府選舉課題時,也有相同的擔憂。

這種想法極其幼稚,因為不管甚麼膚色的商人,目標都是賺錢,因此商人會遠離政治,以免影響生意。如果有商人公開其政治立場,必然有其不得已的因素,執政黨應自我檢討,而不是針對有關商家。

當然,也有可能這些人是故意這樣思考、誇大其詞,以便他們能繼續渲染危機論述,把馬來人團結在巫統旗幟下。

這種思維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因此有92個巫統區部挺依斯邁沙比利,首相納吉也試圖“大事化小”;92個巫統區部的聲音壓倒了189個力挺馬青總團長張盛聞的馬華區會,看來馬華前路崎嶇。

既然巫統已經被這種思維主導,領導人不敢斥責及糾正,那麼在下屆大選到來的3年內,還會繼續發生類似的紛爭,讓所謂的中庸運動淪為空談。

這類思維也會讓相關部長變得懶惰,不知道如何解決物價問題,就找“代罪羔羊”,然而這樣做卻對國家帶來長遠的傷害。

第一個傷害的是種族關係,因為種族情緒不斷受到挑撥,讓人民之間互相猜疑。

商業和投資環境也是受害者,政黨人士動不動就杯葛,今天杯葛麥當勞,明天杯葛“支持”民聯的商家,搞到私人界緊張兮兮。

舊街場白咖啡在這次杯葛華商事件中躺著中鎗,而風波也可能影響中國、台灣、香港及新加坡人到來投資的意願,經商環境變壞最終是所有大馬人買單。

太多政治、不專注於自己崗位上的事務,將為國家製造麻煩。

農長應專心處理逾6千公噸稻米生蛀蟲、米較商舉報貪污,以及糧食生產的自給自足。若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份,今天國家經濟會更好,收入就會遠遠超越物價。

國家正面對油價和馬幣暴跌、消費稅的考驗,此刻應拼經濟,政治卻來搗亂,夫復何言!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物價怎麼還不降?】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何俐萍‧比杯葛更嚴重的事

《星洲日报》2015-02-07 10:44

那是一個結合購物和拍賣生意的網站趁農曆新年推出的宣傳廣告。

雖是宣揚去舊或將迎來驚喜的經商理念,在紛擾和亂象叢生的當下,約莫5分鐘的短片,讓人看後竟是滿滿的感慨。

短片中,一名華裔青年上門探望正為新春忙於大掃除的祖母,祖母搬出了一箱箱準備載往跳蚤市場脫售的舊物。孫子告訴祖母不必這麼麻煩,掏出手機拍下欲脫售的物品,幾個按鍵的動作就輕鬆把拍賣物上載網站等候買家光顧。

網站的另一端,印裔老婦希望外孫女幫她買一副麻將,好讓華裔女婿農曆新年可上門消遣。外孫女靈機一動,打開電腦上網搜尋,讓外祖母選擇喜歡的二手款式的麻將。當滑鼠往頁面滑下,用木盒裝著,外層貼著“福”字的麻將,讓老嫗激動不已,嚷嚷著“她”就是我要找的。

老嫗要找的不是那副麻將,而是麻將的華裔主人。鏡頭轉到兩個老嫗相見的畫面,印裔老嫗掏出華裔老嫗童年時用書法給她寫的“發”字,前塵往事一一掠過腦海,兩人在淚眼中激動地喊著彼此的名字,緊緊相擁中,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部短片讓我想起了已故雅思敏阿末。她生前拍攝的多部公益廣告,溫馨,也緊扣人心。很可惜,雅思敏帶給人們的感動,只停留在她的電影世界,止步在她無數讓人讚好的廣告中。

走出電影,也把自己從廣告的畫面中抽離,回到現實的世界,面對的不是美好得讓人如沐春風的畫面,殘酷的現實像一盆潑在臉上的冷水,讓人直打寒顫。

看過短片的那個早晨,報章首版醒目的標題,讓人心生厭惡。

又是互指著鼻頭,一種習慣性的推諉,這是政客最樂此不彼的遊戲。

愈是極端愈是惹人不快,而愈是激起民間情緒的反彈,彷彿愈加讓政客感覺刺激又興奮,若能掀起羊群效應,讓一群逮到機會者也趁亂起舞,則是遂了目的,博來免費宣傳,也不管這種另類的宣傳最終召來的是劣評和罵名。

小人當道的昏亂年代,注定將是雞飛狗跳,難有太平的日子。重讀余秋雨一篇抽述小人的文章,回望今天仍熱衷於惡斗的政治歪風,只覺這篇文章不論何時何地嚼其文字,都有形容太貼切之感。

摘錄文章部份描述的內容,“由於小人的出現,祥和的人際關係變得緊張、尷尬、兇險”、“他們是一團驅之不散、又不見痕跡的腐蝕之氣,他們是一堆飄忽不定的聲音和媚眼“、“小人急於事功又不講規範,有明明暗暗的障眼法掩蓋著”,余秋雨描述的小人特質,在政客刻意炒作該對付不降價的華商時,這些特質都一一浮現眼前。

但比小人更讓人痛恨的是,明明大伙兒都對小人的那副嘴臉已痛恨至極,還有人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在滅火,但這種看似“博愛”、“寬容”的態度正是助長小人的氣焰。

我們常自我勸誡,生活在多元文化和宗教的國度需要學習容忍,或許正因為長期的包容讓某些人錯誤把容忍當著是一再的退讓,杯葛華商的號召只是冰山一角的案例,而比杯葛讓人覺得更嚴重的是,在看似協助脫罪的辯解中,目睹領袖自我暴露軟弱和無能的缺陷。

(星洲日報/綿里藏心‧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