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4-12-16 10:29
政治變幻莫測,幾個月前,首相納吉運用外交手腕取回馬航MH17客機遇難者遺體及黑箱,贏得讚賞,同時民聯面對雪州大臣危機,大大減緩了黨內壓力,但是現在納吉又面對棘手問題。
納吉遭遇到黨內攻擊及外在問題,處境相當艱難。
先談黨內壓力,前首相敦馬哈迪在今年8月就在本身的部落格撰文大力批評納吉的行政,並且公開宣稱撤回對納吉的支持。但是,在巫統領袖的力挺之下,包括署理主席慕尤丁,當時馬哈迪的發難沒有多大的效應。
馬哈迪過後不斷抨擊納吉,並且在巫統代表大會前夕“鼓勵”中央代表訓斥黨領袖,但是在11月尾舉行的大會,代表們沒有把矛頭指向領導人,納吉又宣佈保留煽動法令,最後讓他化解了壓力。
但是,最近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造成股市和馬幣猛挫、國家經濟下滑,讓黨內右翼分子伺機出擊。
歷史顯示巫統的穩定與國家經濟狀況有很大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打擊了馬來西亞的經濟,這是造成巫統在1987年爆發黨爭的原因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第二年安華被馬哈迪革職,引發政治動盪。
當然,以納吉目前的黨內地位,並且牢牢控制最高理事會,相信巫統現階段不會爆發類似1987年和1998年的風暴,但是若不儘早穩定經濟,將讓右翼分子“師出有名”。
馬哈迪已經細數納吉的錯誤,包括指納吉迎合“敵人”要求,如廢除內安法令和限制居留等;和鄰國交涉時,採取自我矮化姿態等等,看來納吉是錯在“不聽話”,好像阿都拉當年取消彎橋計劃。此外,相信馬哈迪兒子慕克力在黨選中落敗,以及政府成立沙巴非法移民皇家調查委員會也是馬哈迪不滿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新海峽時報前總編輯卡迪耶欣揭露馬哈迪插手一個大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財務問題。他說,馬哈迪日前傳召1MDB高層,並且“盤問”他們;一週後,即12月10日,內閣在每週會議上也討論了1MDB的問題,當時由副首相慕尤丁代替出訪韓國的納吉主持會議。
巧合的是,巫統峇都交灣區部副主席凱魯丁也針對1MDB報案。負債491億令吉的1MDB很可能是黨內鬥爭的火辣課題,特別是國家債台高築、經濟走下坡的時候。
除了黨內右翼分子施壓,納吉也面對黨外右翼組織的“監督”,特別是土著權威組織(PERKASA)及大馬穆斯林連線(ISMA),這讓巫統領導不敢再走回中間路線。
與此同時,開明的馬來精英也向納吉施壓,要求首相採取行動,壓制極端組織,恢復中庸精神。
至今納吉沒有回應25名馬來精英的要求,他左右為難,但是這些前高官不是代表個人,他們代表了城市、年輕及進步的選民,國陣不能失去這些選票。
然而,“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政府已經很難遏止保守的思維,比如登州規定從明年起,超市必須在週五祈禱時間,停止營業兩個小時;麻坡聖安德魯天主教堂印有“阿拉”字眼的贊美詩集遭警方沒收。這類事件都會影響國陣爭取中間選民。
在此內憂外患之際,如果外圍的經濟大氣候沒有改善、油價繼續下跌,將導致政府缺乏資源推行強化土著經濟的計劃,進而讓巫統權爭更加激烈、種族課題更加尖銳。
納吉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才能克服這一次的考驗。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