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另一面】李光耀为何要消灭华人方言?

15/11/14

作者/来源:新加坡文献馆

要理解李光耀为何要消灭华人方言,应该先从官方指责华人方言的理据,认识排挤华人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回头再看看李光耀绝口不提之去华人方言的真正政治目的。

《吴庆瑞报告书》是去华人方言的理据根源,所以还得从源头理解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告书?目的何在?按官方说辞,吴庆瑞的目的是检讨现有教育制度的问题,和提出新教育方案以配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书总结了政府自1959年以来的,20年教育政策结果:高教育耗损,低读写能力,低成效的双语教育。在此,报告书把教育的失败主要归咎于华人方言的使用。

教育失败造成的结果是,由于工人的教育程度低,读写能力差,语文沟通能力薄弱,所以很难接受适当的职业培训。因此,工人素质无法应对工业经济的人力需求。

华人方言有罪的这么一个判断,是否有其科学调查的客观性根据,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华人方言有罪论作为政策失败的代罪羔羊,却成为了李光耀政治清算的目标。然而,社会现实并不支持这一种华人方言有罪的观点。事实上,在制度上以英校取代华校才是造成教育恶果的主因。

如果华人方言确实是工人素质低劣的罪魁祸首,那么,理论上,不使用华人方言的马来,印度,欧亚籍的工人应该都是高素质的工人,但是,在现实上,追求利益极大化的外资厂商,包括日商在内,却是更乐意雇佣华籍职员和工人。

此外,从下药必须对症的治理角度来看,作为新教育方案的小学分流教育,却和被视为教育问题的华人方言毫无关系。也就是说,吴庆瑞报告书的主要目的是推行教育分流。这和治理语文教育问题没有什么特别的必然关系。

事实是,分流教育来自李光耀的思维。李光耀从新西兰畜牧场认识到,牧羊犬驱赶羊群的能力是与生俱来,所以不具备天生能力的小狗是无法训练成为牧羊犬。另外,吴庆瑞以文盲是免费的说辞把高才教育合理化;意思是,政府无需浪费宝贵资源去教育无法成才的劣质学生,所以实行天才培训,更符合最佳资源分配的经济原则。

由此可见,吴庆瑞报告书主要还是执行李光耀信奉的天才论。因此,刻意布局提出华人方言有罪论,把教育失败和华人方言挂钩,应该是别有用心。

1979年的教育改革还包括9所特选中学取代原有华校教育的计划;这是消灭华校政策的落实。当然,重头戏还是李光耀推行了讲华语运动。历史上,讲华语运动作为一个以文化教育来包装的政治方案,最能体现出李光耀在政治上的老奸巨猾本色。

台面上,讲华语运动塑造了李光耀积极推动华人语言的良好形象。然而,背地里,心怀不轨的李光耀,却是在未雨绸缪,为的是预先舒缓即将关闭南洋大学对华社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这是为了做足危机管控的准备功夫。形象的来说,李光耀是试图以提倡讲华语的正能量,来对冲结束华文教育和关闭南洋大学的负能量。

更重要的是,李光耀是要通过讲华语运动的正面形象,去蒙蔽华社,隐瞒自己要消灭华人方言的巨大阴谋。讲华语运动是一个华社于情于理都无法反对的文化运动,只能够顺应,接受,并且积极的去执行。然而,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讲华语运动的全面成功,就是等同华人方言的全面死亡。当然,更少人会预想到方言死亡的后果会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社会代价?

那么,李光耀为何要把华人方言置之死地?

首先,李光耀知道单单消灭华校和关闭南洋大学是不足够的,因为华人教育机构只是华人社会的上层结构。而从1963年的冷藏行动,李光耀了解到反对党虽然群龙无首,但是,其基层组织对执政党政权的挑战和威胁依然是不容小觑。有了这一个教训,李光耀也就意识到瓦解华人社会基础性组织架构的必要性。

换言之,要彻底铲除整体华人社会团体的总政治动员能力,是有必要连华人的基层组织也一并摧毁。多讲华语少讲方言,就是一个温水煮熟青蛙的伎俩,让方言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死去。

消灭了华人方言,就可以进一步把依附方言生存的华人草根组织,比如,地方性宗乡会馆,方言行业公会,方言同业工会,姓氏组织,等等联系基层华人人脉的社会网络架构,连根拔起。

其次,由于新加坡华人主要是早年中国南方移民的后裔,所以新加坡华人的乡土意识,主是透过方言和地方习俗而得到延伸,造成了新加坡华人对中国地方人文在民族意识上的藕断丝连。对李光耀而言,这一种残存的中华民族意识,依旧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威胁。所以说,提倡讲华语可以先行弱化遗留的地方乡土亲情,之后,消灭了方言就可以把新加坡华人和中国南方地区的乡土情怀彻底终结。

另外,从华人群策群力创办南洋大学的历史,李光耀认识到东南亚华人的凝聚力量,非比寻常。所以一个讲华语的新加坡华人社会,必然会和讲方言的其他东南亚华人社团组织,在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势必会渐行渐远,进一步把新加坡华人孤立起来。

一个失去华人方言能力的华人,是一个被孤立的华人,和香港人无法以广东话交流。和台湾人无法以闽南话沟通,和自己祖籍的乡亲亦无法用乡音交谈。华语只是工作语文程度的新加坡华人,更是无法和其他华人进行民族文化上的高层次交往。

显而易见,李光耀去华人方言的真正政治目的,是要塑造一个文化上被孤立的新加坡华人。华人沦为文化上的孤魂野鬼,满足了李光耀惩罚华人社会的报复心理。

---

分类题材: 政治_politics 政府制度_policy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