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王晓泉:西方制裁难长期阻挡俄罗斯发展

  • 2014/10/06 11:48
  • 来源:海疆在线
  • 作者:王晓泉

俄罗斯正在遭受西方日趋严厉的制裁,其黄金外汇储备迅速下降、资金外流加快、外贸遭受重创、经济出现停滞征兆。与此同时,为消化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俄罗斯不得不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有人据此认为,俄罗斯经济将崩溃,并进而引发政治危机,而笔者认为,俄西冲突具有区域性特点且不代表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矛盾,俄可以通过在内政中调动制度优势、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予以应对。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长期战略收缩,已积聚起再次上升的力量。西方的制裁会给俄罗斯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其难以改变俄罗斯的上升趋势。

一、俄罗斯正处于新一轮历史上升周期

俄罗斯地处东欧大平原、无险可守,历史上多次遭遇强敌入侵。俄罗斯捍卫国家安全的主要方法是扩张,发展与扩张同步。凭借巨大的国土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沙俄和苏联先后战胜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和希特勒。然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目标总是超出实力极限。扩张得手后,由此新增的资源往往被用于实现更宏大的扩张目标。俄罗斯社会长期承受着高压和重负,内部矛盾不断积聚。当扩张遭受严重挫折且国家内部矛盾及新增领土或势力范围的离心倾向达到一定程度时,多年扩张的成果往往在短时期内化为乌有。纵观俄罗斯历史,就会发现一条“扩张——崩溃——再扩张”的轨迹。俄罗斯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崩溃,发生了两个“13年现象”:1905年9月,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条约》,短短13年后,十月革命爆发、沙俄彻底崩溃;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也是经过13年,苏联解体、版图急剧萎缩。[1]日俄战争和入侵阿富汗的失败标志着沙俄和苏联的扩张能力达到了的极限,积蓄已久的内部矛盾全面爆发,并最终导致帝国的坍塌。但是,俄罗斯很快又会重新站起来,开始新一轮的扩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仅维持了短短几年的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便开始重拾前苏联战略空间。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不再是其融入西方的包袱,而变为支撑其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重要一极”的基础。俄罗斯开始强化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积极推动欧亚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普京2000年执政之初,俄罗斯虽已积贫积弱,但自然资源禀赋、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仍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俄罗斯饱受屈辱并已丢掉了前苏联全球扩张的沉重负担,其民意和国力可以支撑新一轮的扩张。与以往不同,此轮扩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影响力扩张,无论在阿布哈兹问题上,还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问题上,俄罗斯对领土扩张都保持了克制。对克里米亚的领土兼并仅是特例,因为克里米亚历史上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作为乌克兰领土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甚至亲西方的前苏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表示,“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2]。本轮扩张的重点区域为独联体地区,因为独联体国家地理上与俄罗斯相邻,双方有着共同历史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对外战略构想指出:“独联体国家不仅有共同的历史遗产,而且有在所有领域实现一体化的巨大潜力。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进一步巩固独联体国家强化区域合作的基础,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3]

影响力的扩张将为俄罗斯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遇。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与西方的博弈中采取了军事干涉、领土兼并和军事援助等强硬手段,但却屡占上风。究其原因,是俄罗斯处于上升周期,在邻近地区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虽然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之举引起了独联体国家的警觉,但是俄罗斯仍有足够力量化解矛盾,继续加强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实力。

二、俄罗斯现行体制能够在西方制裁下显现优势

俄罗斯政局稳定,普京总统拥有崇高威望,牢牢控制着国家权力体系。寡头和自由派势力遭到重创,国内已无强有力的反对派。俄罗斯以总统集权为特征的垂直权力体系逐渐稳固,法律体系、政党体系逐步成熟,联邦权力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主要政党之间、高层精英之间形成了较为默契的关系。在总统集权体制下,新兴资本力量与国家权力体系融为一体,易于在有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服从中央领导。俄罗斯现行体制虽与原苏联体制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经济和社会动员能力、管控能力强的特点,这使其在应对危机和进行现代化赶超时展现出较高效率。中央指令能够高效落实,各方资源能够以最广泛的形式调动。这一点,无论在苏俄立国之初亦或苏联面对德国法西斯入侵之时,还是在二战前苏联赶超西方列强、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都得到了印证。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总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吸收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为新联邦主体的法律程序用时由一年左右缩短为不到两周。西方的经济制裁确实在短期内能给俄罗斯造成很大的融资阻力、通货膨胀压力和油气生产困难,但俄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对内加强经济管控、合理配置资源,对外加强与友好国家经济合作予以化解。例如,俄罗斯以极高效率实现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的开工,还积极与中方商洽出售战略性油气区块的股份。

有人预言,西方的经济制裁将动摇俄罗斯现行体制。普京的确需要考虑选民的感受和承受力,可是他对国内舆论生态控制力很强,能够通过《叛国罪法》、《网络黑名单法》、《非营利组织法》等立法和行政干预手段,对反对派、媒体和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约束。其实,俄罗斯现行体制是立国之后以高昂代价不断试错的结果,是人民的选择,并且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真正的西式民主,民众习惯于接受领导,服从集体利益。叶利钦尝试过全盘西化,结果造成政治危机、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主权受损。经历多年混乱无序状态,俄罗斯人心思定,民意呼唤强有力的领导人,而普京总统经过多年历练,是成熟而有力量的政治领袖。俄罗斯民族坚韧不拔、逢危必强,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为捍卫国家安全能够长期忍受任何苦难。普京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胆识和雷霆手段赢得了俄民众广泛认同。俄罗斯民族在遭遇外部重压时,往往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而俄罗斯现行体制恰恰具有调动民众力量的独特优势。如果俄罗斯出现上下一体、同仇敌忾的局面,国家就会转危为安并迅速强大,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多次证明。

三、西方制裁有助于倒逼俄罗斯优化经济结构

俄罗斯自然资源禀赋极佳,经济自给自足能力极强,任何制裁都难以将其迅速而彻底打倒。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崩溃时期,俄罗斯人也能靠着自家一小块菜地顽强地生活下来。油气出口保障着俄罗斯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西方制裁可能会导致俄油气出口收入下降,但是由于欧洲对俄油气依赖短期内不可能实质性降低,加之俄罗斯积极寻找出口替代市场,西方制裁不会对俄罗斯油气收入造成太大和太长期的影响,但却再次给俄罗斯敲响了警钟,倒逼其减少对油气产业和欧洲市场的依赖,更努力地推进普京总统提出的“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铲除经济结构和市场布局畸形这一阻碍经济现代化的顽疾。

在国外资金推波助澜下,俄罗斯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造成大量经济泡沫和卢布估值过高。西方经济制裁将阻断流入俄罗斯虚拟经济的西方资金,有助于挤出经济泡沫,降低卢布币值,这在客观上会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俄罗斯与西方的贸易受限,将激发出本国的进口替代需求,进一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学家呼吁政府,“进行现代化改造,释放中产阶级和企业的能量,采取一切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在扩大企业自由度、降低国内风险的条件下,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尽一切努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随之而来的新技术”。[4]如果俄罗斯做到这些,就可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四、西方制裁难阻俄罗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

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成为“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心之一”[5]的根基所在。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联系源自前苏联,至今仍极为密切。强化这种联系,能给各方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而割断这些联系,对于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甚至乌克兰等大多数独联体国家而言,无异于一场经济灾难。这些国家有大量人口在俄务工,俄罗斯是其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其诸多重要商品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很多独联体国家在安全和政治方面非常需要加强对俄合作。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必然更为努力地推动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其与大多数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不但不会减弱,反而有望加强。俄罗斯就在兼并克里米亚不久,便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协议。当然,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兼并也引起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警惕,但这并不足以对它们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造成实质性伤害,毕竟俄罗斯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安抚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深知,西方能够提供的经济帮助有限且在政治和安全上有一定风险,它们为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短期内离不开俄罗斯,并期待通过与俄结成统一经济空间而获利。

中国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也是其克服西方经济制裁最具合作潜力的伙伴。中俄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坚实的战略协作基础。中俄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两国领导人提出了使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888.43亿美元。中国客观公正地看待乌克兰危机的前因后果,愿意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与俄相互“给力借力”。在中国的帮助下,俄罗斯在受西方制裁影响最大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损失。2014年9月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张高丽与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俄方主席舒瓦洛夫共同主持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投资和金融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中俄经贸合作有望出现新的突破:在能源领域,俄罗斯不但与中国签署了油气供应大单,而且还会向中国开放战略性能源区块的股份,中方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将在俄获得大规模替代西方公司的机遇。在远东大开发中,俄罗斯已向中国开列合作项目清单,将进一步加大吸引中国参与远东大项目的工作力度。2014年5月,中俄企业签订了合作建设扎鲁比诺海港的框架协议,该港距离中国边境仅18公里,年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吨,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6]在科技合作领域,俄罗斯已提出与中国建立科技联盟的建议。科技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依托,很多高科技成果是靠钱买不来的。建立科技联盟意味着将未来的发展利益相互捆绑,这只有在高度互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可以预期,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高技术,两国在军工、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有望取得重大进展。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是俄罗斯化解西方制裁压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伙伴。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不会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太多影响。在美国极力通过制裁将俄排挤出欧洲能源市场的情况下,赢得新兴国家能源市场对俄罗斯尤为重要。俄罗斯在2014年7月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提议成立下设燃料储备银行和能源学院的金砖国家能源协会,意在整合新兴国家市场资源,为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保障。该建议也符合其它新兴国家的利益,有望得到积极响应。俄罗斯努力加强与新兴大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欲将金砖国家的武器系统整合成统一的军事技术体系。俄罗斯还可以通过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化解西方经济制裁压力,金砖国家即将建立的开发银行可望为俄缓解金融压力提供助力。

五、西方制裁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战略主动地位

不断有人鼓吹俄罗斯与西方对抗不会有好下场,却无视俄罗斯自兼并克里米亚之后一直占据战略主动这一事实。俄罗斯的策略是保持对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等东部地区的影响力,并以此巩固在克里米亚取得的既得利益,同时对乌克兰政府进行有力的牵制。乌克兰的经济重心在东部和南部,为遏制俄罗斯,西方最需要的是割断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工业体系与俄罗斯的密切联系,而仅仅把以农业为主的西乌克兰收入囊中不但没有多大价值,而且将使自己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失去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在与西方的战略博弈中,俄罗斯斩获颇丰,直接兼并了战略价值极高的克里米亚。无论乌克兰中央政府对乌克兰东部地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乌克兰东部地区事实上独立于乌克兰中央政府并且被俄罗斯纳入势力范围已成定局。如果乌克兰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国家统一,就必须为东部地区政治家在中央权力体系中留出位置,而此举必然加强俄罗斯对乌克兰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因此,俄罗斯虽然与乌克兰政府剑拔弩张,但是战略地位主动,不但没有失去乌克兰,而且至少已赢得大半个乌克兰。

西方对俄实施制裁的共识来之不易且较为脆弱。西方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美英等国煽风点火,而意大利、奥地利等与俄关系密切的国家反对激烈对抗。在7月欧盟峰会和9月北约峰会上讨论制裁俄罗斯时,西方国家内部争论很激烈。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说,关于俄罗斯新制裁的争论表明,欧盟国家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德国《日报》则说,制裁不会帮助乌克兰解决东部危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非全心全意,俄罗斯仍掌握乌东部局势的主导权,“28个欧盟国家都害怕遭到普京报复,外交仍是最好的手段”。[7]只要乌克兰局势恢复稳定,欧盟就可能放松甚至撤销制裁。

美国是对俄制裁的主要推手,乌克兰危机发展至此,与美国的幕后推动密不可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出,“包括乌克兰一些领导人在内的激进分子和极端势力的一切所作所为均得到了美国的授权。任何关于必须客观看待(乌东部)事态、促成停火对话、尊重少数族群权利的呼吁,亦即西方在其他任何一场冲突中奉行的那些价值观,都无法发挥作用”。[8]美国试图通过挑动俄罗斯与欧洲的对抗,同时消耗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避免它们在自己集中力量对付中国的时候谋渔翁之利,并且破坏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滞迟“欧亚世纪”来临。德国等老欧洲国家明白美国的用意,试图与俄共同稳定乌克兰局势,但在美国的干扰下一时难以如愿。西方大规模制裁俄罗斯之后,美国发现中俄迅速走近,中国这个头号战略对手有可能借助俄罗斯加速崛起,并且中俄接近将大大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进程。在中俄的推动下,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有可能结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板块。欧亚大陆的陆权崛起对以海权立国的美国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美国为维系霸权已呈疲于奔命之势,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无力长期对俄制裁。此外,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巨大,西方在叙利亚、伊核、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反恐等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指出,“俄罗斯的核武器、石油和天然气、网络科技及与欧洲毗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它有许多方法给西方和国际体系制造问题”[9]。美国到处推行“价值观外交”,却最讲现实利益,当发现对俄制裁会引发严重后果之后,完全可能软化对俄政策甚至转而和已被其妖魔化的俄罗斯进行合作。

普京总统是一位懂分寸、知进退的成熟战略家。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巧妙地利用了地利、人和之便以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之势谋取局部性战略主动地位,顺利地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普京深知俄罗斯实力的极限,不会贸然扩大战果,因为手伸得太长不但无力获取新的利益,反而可能丧失既得利益。普京不会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做出实质性妥协,将始终努力保持战略上相对主动的地位,并以此对西方进行分化瓦解。

六、俄罗斯的发展与中俄战略协作相辅相成

中俄互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虽然都重视对美关系,但都把美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对手。普京总统是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已领导俄罗斯十多年,并且还将领导俄罗斯十多年。普京曾在“9.11事件”后大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但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以及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之后认清了美国遏制和削弱俄的战略图谋。普京深知中国的战略价值,对发展对华关系积极而坚定。中国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巨大压力下,更加重视发展对俄关系。在西方制裁俄罗斯之时,中国真诚地施予援手、雪中送炭。习主席2014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普京时指出,“中俄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势头强劲,我愿意继续同你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双方加大相互支持,扩大相互开放,相互给力借力,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振兴”。[10]在中俄领导人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呈加快发展之势,正成长为中俄与邻国加强战略合作,共创“欧亚世纪”的核心平台。

中俄各自在扩大影响力时可能会产生某些矛盾,但是两国背靠背地维护安全利益,面对面地推动欧亚区域合作,将使战略互信程度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处理好利益碰撞,进而实现双赢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中俄加强战略协作源自共同的战略需求,有着坚实的基础,是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即使将来西方取消对俄制裁甚至对俄进行拉拢,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会继续得到深化。

目前,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短期内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俄西战略博弈中孕育着俄上升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的必然趋势。处于上升期的俄罗斯有能力应对西方制裁与打压。21世纪的世界格局将加快调整,多极化世界有望加速到来。

[1] 参见张文木著:《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卷下)第767—76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2] 《戈尔巴乔夫: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环球网,2014年3月18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3/4913104.html

[3]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Ⅲ.Приоритет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решении глобальных проблем

[4] 雅科夫·米尔金:《制裁将促使俄罗斯实现经济转型》,载于《环球时报》2014年8月30日第B6版。

[5]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ⅠОбщие положения

[6] 《我国将参建俄远东港口  可获图们江出海口》,载于人民网,2014年9月10日,http://news.sina.com.cn/c/2014-09-10/225330821771.shtml

[7] 《欧盟峰会争论制裁俄罗斯  德媒:制裁不会有效果》,载于环球网,2014年7月17日,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4-07/5068828.html

[8] 《拉夫罗夫批美激化乌克兰危机》,载于《参考消息》,2014年9月15日第2版。

[9] 约瑟夫·奈:《应对没落中的俄罗斯的西方战略》,载于参考消息网,http://ckxxw.com/ckxx/guojiguancha/2014/0910/3136.html

[10]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载于新华网,2014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9/12/c_133638178.htm

责任编辑:小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