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危機教會了我們甚麼?

2014-09-10

公正黨和行動黨違抗御旨只提呈旺阿茲莎為唯一的雪州大臣人選,雪州蘇丹表示遺憾,更直斥此為無禮和欺君行為,這已使到雪州政局更形嚴峻及复雜,並陷入更大的危機。

雪州蘇丹的這一強烈反應,也使公正黨和行動黨面對巨大壓力,旺阿茲莎出任雪州大臣的機會似已愈見渺茫,兩黨必須重新審視最新的形勢,並謹慎地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現在的關鍵是,公正黨顧問安華是要選擇妥協,還是另有考量?

行動黨如今的處境尷尬,是要順從旨意,還是亦步亦趨,繼續與公正黨共進退,顯然左右為難。

“王命難違”,這在馬來社會還是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面對這個現實,公正黨和行動黨必須衡量,違抗旨意的後果和代價,會是甚麼?如果順從旨意,結果又會如何?

如果順從旨意,提呈3個人選給蘇丹,公正黨和行動黨首先必須面對一個棘手難題:要不要提名公正黨署理主席阿茲敏?如果呈上阿茲敏的名字,後果可能是甚麼?如果不呈上阿茲敏的名字,後果又可能會是怎樣?

不管是哪一個選擇,最後可能出現的結果,都極有可能非公正黨和行動黨所願。

第一個可能是,雪州蘇丹捨旺阿茲莎而選阿茲敏,這可能造成公正黨再次陷入黨內權力鬥爭的泥淖,難以自拔。

第二個可能是,阿茲敏不忿未獲提名,怒而在黨內掀起抗議風潮,一旦如此,黨內派系鬥爭將同樣沒完沒了,不僅傷害公正黨,也進一步拖累民聯。

據傳公正黨內有人建議除了旺阿茲莎之名,也提呈“不太可能成為大臣”的另外2個人選,以確保蘇丹最後的選擇是資歷較深的旺阿茲莎。但這可能是一廂情願,妙想天開的想法。不要忘了,雪州蘇丹還有另一選擇,那就是從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直接提呈的3名伊黨籍人選中,選出其中一人出任大臣。萬一出現如此結果,公正黨和行動黨又如何應對?

理論上,根據州憲法,公正黨和行動黨可以通過州議會對她們不屬意的新大臣投下不信任票,但這也等於公然否定蘇丹的人選,更可能被馬來社會保守勢力指為“公然與王室對抗”,“欺君”之罪,非同小可,兩黨必須權衡輕重,否則可能付出更大的政治代價。

如果雪州僵局持續,蘇丹也可能宣佈解散州議會舉行重選,但這是勞民傷財之舉,況且選舉過後,如果仍由民聯執政,大臣人選的問題,還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危機。

雪州危機暴露了我們的民主機制的許多弱點,也使民主成為笑柄,這是各相關政黨互不相讓,拒絕妥協的結果。民主的真正意義是甚麼?是不是只有利益的爭奪,沒有絲毫的妥協餘地?這是雪州危機還在延燒之際,各方必須冷靜並理性地思考的一個問題!(星洲日報/星‧觀點)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3964?tid=16#ixzz3CmZPsH00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