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宋鸿兵:马航MH17“坠毁”之诡异

作者:宋鸿兵 

发布时间:2014-08-08 来源:乌有之乡

在马航被击落的两个多月前,美国《新闻周刊》就已经指出金融战将是对付普京的主要策略。我在优酷的《鸿观》节目中将分三期介绍美国金融战思想起源和实施细节。针对朝鲜的金融闪击战是金融战1.0;对付伊朗的金融蚕食战为2.0;即将展开的俄罗斯战役是金融战的3.0。马航事件不过是启动金融战的重要借口。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马航的黑匣子找到了,证据越来越确凿,而西方媒体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原本震撼世界的“俄罗斯是马航被击落的元凶”的超级声浪竟然不到三周就销声匿迹了。这说明一个问题,俄罗斯与乌东亲俄派不是嫌疑人。与2013年8月叙利亚化武炒作一样,媒体成为一种工具。真相最终将被无情地湮没。

马航证实,7月17日马航MH17在波兰上空接到基辅空管中心的指令,命令航班偏离国际航班的固定航线L980,向北偏200英里,恰好经过战区上空。乌东亲俄派无法事先知道马航临时改变航线,马航在1万米高空以约930公里时速飞越乌东亲俄派控制地区(宽50英里)仅需5分钟,民兵来得及发射导弹吗?

山毛榉导弹据说是击落马航17的武器,而该型导弹发射需要5分钟启动预热,22秒目标反应时间。而乌东民兵由于缺少大型雷达无法远程监控目标,在不知道马航改变航线的情况下,有效瞄准目标的时间窗口仅有70秒。要击落马航就必须依靠俄罗斯境内的大型雷达,而美国已否认俄罗斯直接参与的可能。

马航17临时改变航线使乌东民兵仅靠自身能力几乎无法击落高空高速的飞机,他们的嫌疑最小。俄罗斯当然有能力发现并击落马航,但俄罗斯肯定是马航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普京没有任何理由要去击落一架民航客机来引火烧身。俄罗斯有能力作案,但缺乏必要的动机。还有一个嫌疑人就是乌克兰政府。

BBC7月17日报道了一个细节:“乌克兰安全机构没收了基辅空管中心与马航17的通话记录。”这段录音是关键性证据,究竟是乌克兰官员下令马航偏离固定航线?还是马航机长要求偏离航线?其实,公布通话录音本是乌克兰政府举手之劳,但其迟疑的态度表明,答案显然是前者。

关键是为什么?关于偏离航线一事,英国新闻机构“贴心地”体察出乌克兰政府的难言之隐,急迫地抛出了所谓的“乌克兰南部雷雨”的解释,但当即遭到马来西亚的反击,“坏天气导致马航更改飞行计划是无稽之谈”,当日乌克兰南方天气不错,其它航空公司的飞机当时正沿固定航线飞行,无人报告天气不好。

马航17的悲剧发生在17:21:28到17:22:30之间,莫斯科时间。马航在17:20分突然失速并降低高度,时速剧减到200公里,此时一架乌克兰Su-25战机出现在雷达上,距离马航约4公里,Su-25作战高度为7000-10000米(看型号),空空导弹射程3-5公里。乌克兰政府坚称17日没有军机在附近,谁在说谎?

就在马航17被击落之前,飞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转弯动作,向左偏了14公里,这是最后的致命错误。有人怀疑是飞机GPS系统出了问题,当时美国-北约正在黑海进行电子战演习,所有波音飞机的自动导航系统(BUAP)都可以被特定国家远程控制,使飞行员驾驶失效,波音飞机的该“后门”最近刚被发现. 关于马航17最后向左偏离14公里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被Su-25的空空导弹R-60击中一侧引擎,导致飞机紧急左转,但飞机仍能挣扎着飞行,如果飞机迫降成功,那全飞机的人都能证实真相。显然有人非常惊恐,最终命令地面导弹终结了马航。乌克兰14日在附近部署了地空导弹和雷达,17日突然撤走。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拿出的是可以核实时间、数据的官方证据,而且已交给欧盟审核;美国的证据不是基于社交网络的照片,就是源自私人公司的模糊卫星图片,官方证据没有。其实,美国当时至少有两颗卫星在出事地点上空,美国确凿证据肯定有,只是很可能非常不利于乌克兰,所以还是不拿为妙。

乌克兰总理在马航事件仅一周后就莫名其妙地宣布辞职,这是出于政治斗争,还是担心纸里包不住火?时间上太巧合了。在越来越多的证据面前,美国不断退缩,从坚称“俄罗斯是马航事件的元凶”,到“乌东民兵可能误击马航,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参与”,再到“俄罗斯制造了马航悲剧的客观环境”, 波音飞机的自动导航系统(BUAP)存在着“后门”,这当然是反恐的需要,在关键时刻,美国能够远程控制飞机,而剥夺飞行员的手动操作能力。这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在飞机附近区域存在着强大的电子战部署。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上一架的失联的马航航线附近,美国能够远程控制飞机吗?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乘坐波音专机,飞机的导航系统有“后门”,意味着只要飞机经过强大的电子战阵地,飞机导航系统都可能被远程控制,这要是搞个飞机失联或失事,连查都没法查。建议普京专机只用俄罗斯飞机,其它国家的领导人有本事就自己造,没本事就听天由命吧。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责任编辑: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