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已俨然绑架了宗教

《星洲日报》2014-06-18 08:17

马来西亚到底是世俗国还是伊斯兰国?抑或是一些人所称的世俗伊斯兰国?

有国父尊称的我国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曾在国会上如此明确的表明:“虽然伊斯兰是官方宗教,马来西亚仍然是世俗国”。

但在2011年9月29日,我国第四任首相马哈迪却在民政党的代表大会上宣布,马来西亚已是伊斯兰国。过后,他又表示,他把马来西亚定义为一个伊斯兰国,是“因为这地位受到世界很多伊斯兰国的认可”。

吊诡的是,当首相署掌管宗教事务部长加米基尔前天称“历史事实说明,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世俗国”,并指“宪法1A条款121项阐明民事法庭无权审理伊斯兰法庭权限范围内的案件”时,马哈迪却推翻了他当年自己的讲法,反称马来西亚没有条件成为伊斯兰国,并直批加米基尔指“民事法庭无权审理伊斯兰法庭权限范围内的案件”,乃是错误的结论。

从“已是伊斯兰国”到“没条件成为伊斯兰国”,马哈迪的立场,似乎飘浮不定,令人捉摸不清,教人不知是该指责他是问题的始作俑者,还是该感谢他这个“系铃人”敢于站出来“解铃”。但他毕竟说出了以下几个事实:一、如果强行落实(伊斯兰国),将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二、指马来西亚是个伊斯兰国,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合法诠释;三、马来西亚是个多元宗教与种族的国家,必须公平对待所有人,不仅是穆斯林。

必须强调,我们的联邦宪法,并没有明确注明我国是世俗国还是伊斯兰国,联邦宪法在阐明伊斯兰是联邦官方宗教的同时,也开宗明义地阐明,其他各种宗教都可在联邦各个地区和平奉行。如果各方都遵循宪法行事,尊重宪法精神,维持现状,则争论可免,宗教自由仍在,人民也可和平相处。

无庸讳言,对非穆斯林而言,伊斯兰国和伊刑法一样,是极其敏感而又深令他们不安的课题,宪法里所阐明的宗教自由权益是否已经渐受蚕食,更是压在他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事实上,打从上世纪80年代初前首相马哈迪掌政开始,在伊斯兰复兴运动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之下,国家政策便出现了两大优先,一是“马来人优先”,另一是“伊斯兰优先”,而巫统与伊斯兰党之间,则为了彼此政治上的利益,而不断展开“伊斯兰化”的竞争,以争取马来选票,政治已俨然绑架了宗教,这也是为何最近宗教风波一再上演的背后因素。

有关马来西亚是世俗国还是伊斯兰国与大马是否可以落实伊刑法的争论还在进行,但无论人们如何争辩,如何诠释,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是,大马的最高法律是世俗法,以习惯法为尊,一如马哈迪所说,“我们已经在普通法律下生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套法律已也被所有人接受”,不断地提起关于伊斯兰国或世俗国的课题,只会伤害大马的多元种族社会;国家领袖一直争论这个课题,则反而制造更多的问题,何苦来哉?

(星洲日报/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