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敌人

《东方日报》龙门阵 2013年3月20日

•作者: 潘婉明•

2月底读到一则报道,指马来西亚陆军部为配合建军80週年,特別製作了影片《陈平庭院里的鸡蛋花》,並將于3月1日晚间在国营电台TV2播出。

我虽然很清楚这类宣传片不会有什么看头,但不看就没办法评论。 为了研究的缘故,我腾出星期五晚上的美好时光,守在电脑前,隔海观看该片的网路直播。影片其实不长,不过加上广告,竟耗掉了我生命中沉闷又冗长的两个小时。

我准备好批判的姿態,不料看到一部搞笑片。

故事的內容很简单:两名马来军官的感情像兄弟般亲密,两人同时喜欢上一名美丽的护士。其中一人掳获小姐芳心,结婚生子幸福恩爱。经过10年左右(因为小孩看起来年约10岁),某次军官入山执行任务,结果在剿共战役中殉职,美满小家庭就此破碎。妻子对丈夫不能忘情,因此拒绝追求者的告白,携子回娘家生活。她含辛茹苦养育儿子,不料儿子长大却坚决从军,要扑灭「败部復活」的「陈平党徒」,完成父亲的遗志。

论电影,这是从头到尾的大烂片。內容乏善可陈不说,音乐故弄玄虚,但剧情一点都不紧张,硬硬配搭在一起只有「笑果」。影片本想突出战斗的惊险、战士的勇气,以及牺牲之悲壮,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群死蠢的官兵满山乱跑,作战时惨叫连连,不但没能呈现出职业军人训练有素及专业的一面,反倒突显了马共的战略相当「厉害」。

可以看得出来,演员们都很卖力在「演」,但他们各演各的,空洞而无交集。男主角中弹身亡时,他的好友悲愤难当,抚尸慟哭,然而其余官兵在这么壮烈的时刻,却没有反应,个个目无表情,专心埋伏,好像死活也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全片只有军官遗孀的悲伤表现得较真切,也著墨最多。

论剧情,这是一部毫无根据、充斥误导性、完全不尊重史实的影片,它甚至虚构出不存在的「敌人」。故事讲述战斗延续了两代,时间从1980年代跨越到2011年。就正是整个虚构的开始。事实上,马共自1989年解除武装后获泰国政府分配土地,在泰南地区建立和平新村安顿下来。1991年,大约有400人依法申请回马定居,各自谋生,重新適应社会生活。千禧年之际,这些前马共成员倡议成立「21世纪联谊会」,並于2002年成功註册为合法社团。

因此马共並未如影片所「演」,到了2011年还组织新兴的武装力量,试图透过武力暗助陈平重返马来西亚。在影片中,马共的装扮也令人发噱。他们不戴军帽,改裹红头巾,头顶所別的不是红星,而是一颗蛋。这批「第二代的马共」如同散兵游勇般不堪一击,三两下就被「第二代的军官」所击败。于是儿子报了父仇,「马共」也彻底溃败了。

由陆军部製作的片子不可能不懂得实际战斗的背景,即使再怎么有不同的歷史詮释和立场,也不应该製造出不存在的「敌人」。因此除了恶意,我们没有其他解释的角度。影片很刻意营造马共凶悍不仁,而官兵威武英勇、保家卫国的形象,这在平日见多了不以为奇,但在此沙巴州正值苏禄军入侵之际,国营电台却播放著这种与虚构的「敌人」作战的影片,形成非常讽刺的画面。

影片一开场就出现一名讲华语的马共,向另一名疑似「陈平」(体形肥胖、长相福態)的领导人进行报告。几句生硬的华语台词之后,他改说流利的马来语。类似的情节后面又出现了几次。很明显,这是为暗示「马共=华人」的联结所少不得的安排。当局很清楚,观眾锁定的对象不是华人,但这样做却很能挑拨马来人的神经。有一句台词道:Askar Melayu tak boleh mati!但影片中为国捐躯的无一不是askar Melayu,如此便坐实了「马共-华人-恐怖份子」和「官兵-马来人-爱国者」的两大阵营。

每当大选,「513」和马共分別是执政党的两大绝招。前者拿来恐嚇华人,诉求稳定,变则生乱;而后者用来煽动马来人对暴力的恐惧、对华人的仇恨。

过去国阵的伎俩仅限于扭曲的报导、军人的证词,以及家属的控诉,如今不惜杜撰歷史,捏造事实,还为不存在的「敌人」创作出新造型,以几近弱智的方式妄图愚弄国人,可见选情紧张,病急乱投医。只没想到,风烛残年的陈平会被消费到这种地步。

马共解甲归田都已经24年了,国阵的大选不仅要动用过去的「敌人」,如今还增添虚构的「敌人」,看来真的气数將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