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南海争端 这次不一样

2014-05-11 10:44:21

本周,中国与越南海上摩擦再起,由于中日、中菲的主权争端占据了媒体的眼球,不少人对中越南海争端“突然”激化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场规模空前的“摩擦”,是中国长期维护海上权益努力的集中展现;与此同时,普京接连参加了两场规模盛大的阅兵式,出尽风头之余,“廉颇老矣”的受阅装备也在给俄罗斯提醒;而在北京,一场“不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展览,却成了外界推测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最好平台。

海洋石油981保卫战

近段时间,越南成了中国媒体上曝光率奇高的一个国家。先是推掉了亚运会,引得国内一阵“务实不求虚荣”、“深藏功与名”的夸赞。接着他们又举办了一次“表彰军队经商有功”的大会,虽然国内媒体报道不多,但光是这名字就足以让国人惊掉下巴。而最近,越南出动大批执法船只,骚扰在中国专属经济区进行钻探作业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进而与我国海警发生冲突。中国外交部门严正声明,我国在事发海域只有无武装的民船,越方主动碰撞我方多达171次。

越南船只蓄意撞击我船(图中可见一艘618B型巡逻艇)

有人习惯于“反思”中国“软弱”的南海政策,怒斥克制政策是“丧权辱国”。笔者就此实在没什么好多说,只想说,事后越南方面召开发布会,并公布了“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视频。这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如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搜索之,看后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618B巡逻艇使用水炮驱逐越南渔政船

从现场视频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次争端与过去有显著不同。中国出动了大批吨位不超过1000吨的中小型海警船。据越南方面称,在冲突开始的时候,中国在现场有80艘船,而越南为70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南沙、西沙维权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一举夺得了主动权。

此次对抗中,出镜最多的是我国618B型海警巡逻艇,该艇航速25节,机动性好,非常适合对越南小型舰艇进行驱逐甚至碰撞。但该艇651吨的排水量对于远海航行略嫌不足。如果从我国大陆沿海港口出发,往往会因为油料、给养的原因,无法持久执行任务,因此在此前的南海维权中,该型艇主要执行较近的北部湾海域巡逻。事实上,在南海争端中,越南所凭借的主要优势是冲突海域离越南本土近。以往,我国在西沙附近同时在场的可能只有几艘大吨位海警船,越南则可以派遣大批小型船只持续施加压力。这种两拳难敌四手的窘境在西沙存在,在南沙则更加严重,一度成为我国海洋维权的难点。

越方拍摄的中国赤瓜礁扩建场景

为了应付这一问题,此前曾有建造海军“低配置”巡逻舰的设想。中国大批建造的千吨级海监船也多少有这种考虑,但一方面大舰的运行成本更高,长期使用不甚经济,二来大船的机动性较差,面对越南灵活的小船,反而有些难以下手。

中国使用的是更加“一劳永逸”的方法。

过去一年间,越南网站上就开始出现大量视频图像资料,显示中国正在西沙永兴岛大兴土木,将永兴岛锚地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扩建,使之可以支持大型舰艇直接停泊。近几个月来,中国还将原本仅有一座高脚屋的赤瓜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中国大型货船不远千里从本土运来钢筋混凝土和砂石,将原本仅有一块礁石露出水面的赤瓜礁硬生生“改”成了一座小岛,有防波堤、油库、灯塔等港口设施。这些岛礁上可以存放相当数量的补给物资和燃料,供小吨位执法舰艇停靠、补给、休整甚至抢修。去年5月,6艘618B型海警巡逻艇进驻永兴岛,西沙海面的中国海警密度也因此大大加强。

前往永兴岛扩建港口的我国巨型挖泥船

可以说,中方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起相当数量的执法船,是中国政府近几个月来不惜血本进行南海“战场建设”的成果。以永兴岛、赤瓜礁为代表的南海三沙“基地群”的支持下,我方的执法船队完全可以如在近海一样活动,一举夺回主动权。我方可充分发挥执法船船龄新,主机动力强大,航速快,双层耐撞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优势。虽然建设岛礁基地网看似初期投入成本高昂,但相比南海开发的巨大收益,完全是合算的。

扩建中的赤瓜礁,图中圆柱形物体是油罐

此前,中国和越南围绕南海石油开发问题上存在的冲突主要是我国反对越南在浅海区勘探石油。在冲突中,越南方面处于守势,较为有利。而今,中国已经具有了深海石油钻探技术,随着巨大的“海洋石油981”开进南海,双方攻守易位,在防御中我方自然更有优势。

海洋石油981,中国凭借这个钻井平台将率先开始开采南海深海原油,这是越南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染指的资源

据最新消息,我国981石油钻井平台已经开始正常作业。这说明双方海上执法大战的“第一回合”胜负已分。不过,这种低烈度海上冲突有它独特的特点,越方不会甘心失败。据悉,越方在前几天冲突中受损的几艘船只已经完成抢修,同时它也已经动员全国所有可动员的执法船只,企图继续扩大冲突。很明显,这是要与我方比“耐力”了。不过,依托已经建成的海上前沿执法船基地网,我国海警更加游刃有余。另一方面,现场镜头里,中国海军灰白色的舰影已经若隐若现,显然海军是作为执法力量的坚强后盾而出现的。事情一旦发展到双方比拼综合国力的阶段,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国防电子展里“管中窥豹”

5月8日到10日,第九届国际国防电子展在北京举办。这个展会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无疑带有浓厚的“不明觉厉”感。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展会上,国内电子设备领域的厂商不会制造诸如“车模”“飞机模”之类的美女营销噱头,而是更多地让产品自己说话。这使它成为我国举办的最有“干货”的防务展会,因而备受关注。

俄罗斯“天空Y”米波雷达

在本届国防电子展上,出现了多种此前从未公开过的新型装备。这其中,JY-27A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和JY-50被动雷达就颇为引人注目。

这两种雷达都是以反隐身为主要卖点,其中JY-27A作为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十分特别,我们就在这里稍谈几句关于这种雷达,以期揭开这种装备神秘面纱的一角。

近年来,随着隐身飞机的普及,世界各国重试一种看似“古老”的雷达波段,这就是米波波段。由于米波雷达对现有的隐身技术不敏感,因此它被视为远距离发现隐身飞机的“神器”。当然,米波雷达存在探测精度不高、无法探测中低空目标、干扰民用通信频段等固有缺陷,但近年来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一些新手段和方法正在部分克服上述缺点,尤其是“米波超分辨技术”“超低副瓣天线设计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再结合上方兴未艾的有源相控阵技术,改良以后的米波雷达完全可承担目标搜索、跟踪和导弹中段制导的任务。

俄“东方E”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

JY-27米波远程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与“东方E”类似,但探测精度较低

国际上,俄罗斯在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方面曾走在前面,1995年研制成功的“天空-Y”雷达是俄目前国土防空雷达网的中坚力量,它能够有效发现隐身目标。它是一种在1982年“天空”雷达基础上采用相控阵天线而来的改进型雷达。近年来俄罗斯又研制了性能更好的“东方-E”雷达,该雷达天线具有更加明显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特征,其探测距离比“天空-Y”有较大的提高,且可以部署在车辆上机动。越南2009年从俄罗斯购买了少量此型雷达,当时曾引起媒体关注。

外媒的中俄米波雷达性能比较图,可见JY-27的探测距离曲线与“东方-E”基本相似

同样出于对美国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担心,中国几乎与俄罗斯同期开始研制现代米波雷达,90年代中国JY-27雷达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它的探测距离很大,与俄罗斯“东方-E”雷达相似,可达400公里。但是由于该型雷达并未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与“东方E”雷达相比,探测精度差距很明显。“东方-E”雷达的探测精度可达25米,而JY-27的探测精度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改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的JY-27A雷达

今年中电科公司在国防电子展上展示了JY-27A雷达,该雷达天线外形与原来的JY-27完全不同,据展板资料,JY-27A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这意味着,它的探测距离、精度、低空性能都将提高一大步。

由于国防电子展的主要目标是对外销售,因此JY-27A雷达显然已经不是我国最尖端的雷达系统,也不及目前我国已经批量列装的装备。

可以说JY-27系列雷达是我国对俄米波雷达技术的学习和超越过程的形象说明。

在本届电子展上,还出现了JY-50无源雷达等新的雷达系统,也是此前未见过的。中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完全可以说是跟上了美国的步伐,同时对俄罗斯一些技术路线独特的系统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世纪初那种面对先进电子战技术一筹莫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还有一些雷达是不会出现在以对外推销为主要目的的展会上的,如图中的X波段反导雷达

说到底,雷达和无线电通讯技术是相通的,中国现在已经拥有华为这样的无线通讯巨头,在雷达领域走到世界的前列,也是理所应当的。

“西北风”再起风波

周末,俄罗斯高调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9周年。莫斯科红场上的大阅兵虽然人数和装备数量创造了历史记录,但了无新意,几乎没有哪种新装备是此前没见过的。而普京马不停蹄飞往塞瓦斯托波尔后举行的阅舰式虽然有70架战机助阵显得威风凛凛,但细看,所有战舰是在拖船帮助下在港内摆出阅舰架势的。这些战舰年龄平均都在20岁以上,现代化程度有限。苏联时代精锐云集的黑海舰队早已风光不再,连苏联时代“上不得台面”的导弹艇也加入了检阅队列。

俄罗斯近年来军费有所上升,对于提高陆军空军装备水平和改善精神面貌方面显然有着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在贵族军种海军身上,短时间的高投入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普京虽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对俄罗斯造船系统和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但这一下,建造全新战舰的任务可能要排到2024年以后了,俄海军只能暂时把注意力放在2000吨以下的护卫舰上。

对于建立后就怎么新添大舰的俄海军,2011年向法国订购的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两艘“西北风”中的第一艘“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已经下水海试,俄罗斯还专门送了一架卡-52k武装直升机在舰上演练了起降——俄罗斯更多把“西北风”当做了直升机母舰。

“西北风”出售对于法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随着财政紧缩,法国海军近年来订购大型舰艇的数量越来越少,两艘“西北风”的外销订单堪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法国造船业界自然不会放过这块香饽饽。虽然有各种压力要求法国中止对俄出售两栖攻击舰,但法国一方面以“所有问题,到10月该舰完工后再定”的说辞搪塞媒体,另一方面加快了“西北风”的建造速度。以罢工、抗议为“传统美德”的法国工人们几度让售俄“西北风”级“提前完成项目节点”,不得不说是一件罕见的趣事。

然而昨天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一番“美国忧虑法国出售‘西北风’”的话却犹如一盆冷水。法国人躲闪不及,自然怒从心生了。那么站在普京的角度,他又如何看法国的两艘战舰呢?

事实上,俄罗斯海军对于这两艘定位不明确的战舰谈不上喜欢,在现在的俄军高层看来,这两条船是被因为惹恼军工联合体而被查出贪腐的前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崇洋媚外”之作。他的接班人绍伊古大将曾表示过这两艘舰很难融入俄军现有的作战系统,定位不明确。

法俄至此,其实都被一纸合同束缚住了,如果法国中断与俄罗斯的合同,无疑要付出巨额赔偿金的代价,更不用说还有法国独立自主形象的破灭;而俄罗斯要是毁约,不仅已经付款的战舰要拱手送人,普京新任期以来的海军恢复计划核心也将土崩瓦解。

完成合同,不要赔款,这是现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心声。说起来,当年法国曾协助以色列特工“偷走”本国为以色列建造,但因阿拉伯国家抗议“取消交易”的导弹艇……“西北风”的命运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话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4_05_11_228524_4.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朱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