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美国说得那么无能不堪——兼评《围堵中国?这个玩笑开大了》

作者:张志坤

发布时间:2014-04-24 来源:乌有之乡

公正地说,对美国的遏制与围堵给予足够的蔑视是爱国心的表现,这一点应该肯定。但前提必须是理性第一,超越战略理性底线就是无知的表现。

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如何在战略上估价美国,怎样与美国打交道,这是发展崛起的中国所面对的头等重要的战略问题。一个突出的事实是,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与策划,这项工作美国已进行了很长时间,现在正在具体地加以实施。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对美国的一举一动中国都应给予高度的警惕,而不能允许有任何疏忽大意。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令人遗憾。评价美国的企图、能力与手段,在中国历来都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不良现象:一种是对美国顶膜礼拜,把美国神化的不得了,简直无所不能,因而臣服屈膝得十分虔诚;另一种则对美国不屑一顾,大言炎炎地高谈美国怎样无能,阔论如何排兵布阵,大有谈笑之间就可樯橹灰飞烟灭的架势,动辄就什么美国被吓傻了,奥巴马被搞得呜呜直哭,形形色色的当代赵括(对不起赵括了)充斥着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并且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都表现得相当淋漓。

此次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亚洲的访问也不例外。本来,奥巴马此行意义非轻,特别是他作为美国总统第一次公开表示美国将武力帮助日本控制钓鱼岛,这不仅表明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决心有了新的表达,而且预示着这一决心背后还很可能有鲜为人知的重要战略命题。面对如此严峻的事态,中国的一些媒体及个别“专家”、“学者”又开始大话连篇虚张声势了。说什么围堵中国不过是开大了的玩笑,什么“美国根本承受不起与中国陷入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恶果”,“美国没有能力和意志对中国崛起进行以扼杀为终极目标的遏制”等等,把美国说得相当无能也相当不堪,这样的观点,见诸于《环球时报》4月24日题为《围堵中国?这个玩笑开大了》的社评文章。

首先,围堵中国,这不是在开玩笑。

围堵和遏制中国在战略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创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美国及西方就对中国实施战略上的围堵与遏制,一直持续了好多年,连中国的远洋货轮都无法出海,只能以中波轮船公司的名义搞运输。现在重新进行的围堵与遏制不过是过去战略版本的战略新升级,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的重要手段。对此,美国是认真的,奥巴马总统也是认真的,美国的盟友如日本、菲律宾乃至印度都是认真的,并没有谁在开玩笑,请不要把这么严肃的事情如此儿戏化,这算不上是幽默,而只能被人家看成是大傻帽。

其次,不要低估美国的决心与能力。

美国的围堵与遏制不是一件可以轻松面对的事情,对前苏联不是,对现如今的俄罗斯不是,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不是,对现如今的中国更不是。相反,这是一个空前重大的战略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道路上最大最艰难的考验,必须以最认真、最严肃的态度对待之。简单地上嘴唇下嘴唇一搭,说什么美国承受不起,什么美国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意志,未免太过武断,也太过无知。当然,我们不是说美国的遏制与围堵多么可怕多么了不起,中国人民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但这种可能性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需要动员组织全民族乃至全世界一切正义与和平的力量才有可能,否则就会有另外的可能性出现,中华民族就得再一次面对救亡图存的危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请不要太过自我感觉良好吧。

最后,要认真估价美国又可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美国总统亲自出马访问亚洲四国,不是休假旅行,也不是观光游览,美国政府的高官一般是没有打着访问名义行旅游之实这等毛病的,相反,他们都行动目的清晰、目标指向明确,战略效益突出。作为霸权的最高统帅,奥巴马此行的意义非比寻常,所言所行根本不是一些媒体所描述的什么老套、空话。仅仅就钓鱼岛问题而言,奥巴马通过公开宣告目前是日本实际控制,就已经打破了一些中国人对钓鱼岛来一个实际上的“中日共管”的梦想,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中国过去二年多钓鱼岛巡航巡视的一种否决,在奥巴马这般语境下,中国的行为看起来不过是可怜的骚扰,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难道还不够力度吗?

如果仅仅这样也还罢了,问题恐怕并不会到此为止。奥巴马不是为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而来的,他一定还有更大的着眼之处,还有更大的战略课题与战略策划,其连锁反应或者蝴蝶效应不可轻视,因而也就很有可能掀起新的战略波澜,这才是中国更应该值得警惕的地方。

公正地说,对美国的遏制与围堵给予足够的蔑视是爱国心的表现,这一点应该肯定。但前提必须是理性第一,超越战略理性底线就是无知的表现。毛泽东主席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这个藐视必须是在系统估价、深刻认识、把握全面基础上的藐视,而把对手说的相当无能不堪,这不是严肃时评所应有的态度。

附:围堵中国?这个玩笑开大了

奥巴马昨天开启的亚洲之行是一次“围堵中国之旅”吗?日本和菲律宾的一些人会希望是这样,但这是他们寻求自我安慰的伪命题。

奥巴马这次访问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是对去年10月因政府关门危机而取消的亚洲之行的补偿。奥巴马的首要任务是稳住美亚洲盟友对华盛顿有些动摇的信心,世界对“美国正在衰落”议论纷纷,人们看到奥巴马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毫无作为,在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上畏首畏尾,其在亚洲“保卫盟国”的涵义是什么也变得模糊不清。

美国一方面表示对中国与日菲的领土争议“不持立场”,一方面逐渐更露骨地在东海和南海的摩擦中偏袒东京和马尼拉。美国想同时做到为盟国打气和不激怒中国,通过巧妙方式实现它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力之间的平衡。

去年10月奥巴马取消亚洲之行传递出一个信号,为了国内事务,其同亚洲盟友的关系是可以被舍弃的。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的依赖大于其从亚洲盟友得到的支持,美国根本承受不起与中国陷入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恶果。

同时与俄罗斯、中国两个大国对抗对美国尤其是不可承受之重。中国在东海、南海领土争端中的表现要比俄对克里米亚的态度温和得多。菲律宾一直要求美在黄岩岛问题上亮明态度,但华盛顿始终含糊其辞。

中国亚洲政策的战略主动性非常坚实,同时也是克制的。奥巴马为盟国打气只能是他们之间形式主义的游戏,所谓围堵中国的布局只是一些伪战略学家面对地图的遐想,奥巴马的口袋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他和盟友算计中国时,也都惦记着如何更大限度分享中国经济繁荣的蛋糕。

奥巴马将在马尼拉宣布美国军事力量将更自由地使用菲军事基地,奥巴马这样做时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它能对在南海遏制中国起多大实际作用,而是如何把握美方表态的用词,避免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行动。

中国力量的成长是亚太战略格局中的最大变量,中国对使用力量的温和与克制,以及美国在接受中国变得强大方面大体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共同塑造了中国崛起时代亚太形势的基本面貌。亚太地区各国的外交行动,包括中美的举措,都不能离开这个主轴太远,谁都没有打破亚太这一战略平衡的力量。

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只能是接受中国崛起前提下追求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再布局,美国没有能力和意志对中国崛起进行以扼杀为终极目标的遏制。

围堵中国可以是一些人的泛泛想法,然而美同其亚洲盟国不仅各自对中国的想法很矛盾,它们在希望对方对中国做什么的问题上,也经常是困惑的。比如日菲希望美对中国强硬,但它们对中美如果冲动陷入冷战将导致亚洲噩梦也是恐惧的。华盛顿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偏袒日菲,但也担心日菲高估美国的支持程度,与中国搞出军事冲突,让美为难。

所以说,“围堵中国”听上去有逻辑性,但一拿到亚洲地缘政治的现实中,它就碎得像几颗捏不起来的沙粒。希望奥巴马亚洲之行的一路上管好自己的嘴,别让各国的“标题党”们抓到现行材料,进一步煽乎起他本人和美国都承受不起的幻象。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