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2-10-08 08:57
正如早前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所言,《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重申了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中各源流中小学共存的多元环境,不过它也说了,多源流学校的存在,造成各别源流学校内的师生种族结构趋於单元化,而这不利於国民团结。
这两种说法有没有冲突?这视乎政府打算如何解决学校内部种族结构单元化,从而达致国民团结的方式,不过《大蓝图》在这方面又著墨不多,它仅强调教育是塑造国民团结的重要平台,也提起教育部推动的学生交融团结计划(RIMUP)带来良好效果。合理的推想是,《大蓝图》拟定者在如何继续保留多源流学校共存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强化各族学生之间的融合,以至改变各源流学校内部种族结构单元化的环境,暂时无法提出更具体可行,或更激进大胆的政策建议。
但《大蓝图》里倒是有一组数据,显示从2000至2011年的10年里,进入华小就读的华裔学生从92%增加至96%,进入淡小就读的印裔学生则从47%增至56%,以至目前各源流小学的学生种族比例为:国小学生94%为土著、华小学生88%为华裔(土著占9%)、淡小学生100%为印裔、宗教小学学生100%为土著。
既要保留不同源流学校的存在,又想改变学校种族比例趋於单元化的情况,其中一个方法当然就是增加各源流学校里其它种族学生的比例,意即国小的华印裔学生人数应大幅增加,华淡小也须增加土著学生的比例。而要吸引华印裔进国小,或吸引土著进华小,国小就须强化华文和淡米尔文等母语的教学,华淡小则又必须加强国文课程。
《大蓝图》里也确实建议在华小第二阶段(即四、五、六年级)实施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此建议如果得以落实,也许能够吸引更多土著进入华小就读,但问题是《大蓝图》却没有提到如何强化和提升华文和淡米尔文的教学。国小母语班若没有全面落实或强化,加上国小日益马来化和伊斯兰化的现象,它就依然无法吸引更多华印裔学生就读,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华小的土著学生大幅增加了,但国小还是由土著学生占绝大多数,这就是董教总担心的华小走向“国小化",但与此同时国小又没有变得“多元化"。
【热点新闻: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以勒•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