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忠:減輕華社負擔‧新院、南院、韓院應合併

《星洲日报》2011-10-16 19:30

292x300.2011.10.16.mehu111011a08.jpg潘永忠:若3院合併,就能減輕華社負擔,同時建立強而有力、具有國際性及民族特質的華文大學。

潘永忠:辦民族教育必須公私分明,不要加入私人事情。

(雪蘭莪‧加影16日訊)新紀元學院院長潘永忠認為,華社要支持全國1千293所華小、61間華文獨中及民辦學院,資源非常有限;若新院、南方學院及韓江學院先後升格為大學,將加重華社的負擔。

因此,他認為,為了減輕華社負擔及提高素質,3校應考慮合併。

他說,3校領導人必須仔細思考,辦教育應該放眼國際,若做的好,華教發展史上將會記下美好的一筆。

“同時,應吸納與華文有關的中心,集中華社資源,在我國建立強而有力、具有國際性及民族特質的華文大學。”

3院可擁共同行政省資源

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強調,合併不意味著關閉其中的兩間,而是3校擁有共同的行政及避免課程重疊,以免浪費資源。

他說,3校能有院長,但只能有一個校長。

“我國有2千800多萬人口,大專院校卻超過500間,加上海外的大專,競爭非常激烈,若華社分散資源,最終將無法辦好學校。”

他說,過去曾有人提出3校合併的概念,如今時機成熟了。

應減大專院校提高素質

他也認為,高教部應該重質不重量,通過合併方式減少國內四分之三的大專院校,以提高素質及競爭能力。

“中國的崛起讓許多大專院校開始著重華文,未來會有許多大專院校的辦校方向與民辦學院雷同。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長遠的方案,不要為了升格而升格,而要長久性的建立有競爭力、國際性及民族特色的華文大學。”

30科目獲政府認證•新院朝升格大學邁進

潘永忠說,新院已走出了風波,校務也上了軌道,目前正極力朝升格大學方向前進。

他說,新院在2007年申請升格,2008年被高教部拒絕後,就根據高教部的8個理由加以加強,並取得成果。

目前新院所有30項科目皆獲得政府認證和准證,成功獲得高等教育貸學金的學生也逐年增加,該校更有逾10位博士級師資,佔師資的17、18%,比政府規定的15%還高。

他透露,新院去年再度申請升格大學,惟高教部至今還未回應。

協助提昇獨中師資

不過,他也強調,升格大學並非新院的最終目標,而是如何辦好具國際性、強而有力及有民族特質的大學。

他說,新院也必須協助獨中提昇教育水平,因為獨中是華小及新院的橋樑,獨中生素質將影響新院學生素質。

“我們也協助提昇獨中師資,包括與台灣師範大學合作開辦課程,讓教師進修,至今成功培訓逾千名教師,各校也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因為學生是否優秀取決於師資水平與校風,而非校園面積或建築物。”

教學中英並重•50%畢業生繼續深造

新院有超過50%的畢業生繼續升學,在台灣及中國表現傑出。

潘永忠表示,新院中英並重,除了中文系以純中文學習、商學系及資工系純英文,其餘都是中英參半,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將有利於學生的未來。

他說,新院正積極提昇學生英語水平,因此,畢業生的中英文掌握不是問題;根據商學系的統計,有90%商學系學生在畢業後的3個月內找到工作。

他也將要求學生事務處瞭解學生職場上的表現,以作出改善及加強。

不論誰掌董總都應支持

“董總為華社表達心聲及訴求!沒有董總,華教沒有今天的成果,所以無論誰擔任董總主席,華社都應該支持,因為華社是支持董總,並不是個人。”

他說,董總有長處和缺點,華社可給予建設性的批評或意見,讓華教辦得更好。但是,眾人最終必須團結一致,若認為有關人士做不好,就應該派出更好的人選,否則就要給予支持。

他強調,辦民族教育必須公私分明,不要因為個人事情而影響專業,民族工作不能摻入私人事情,否則專業將成為問題。

續約與否盼過程和平•新院3年有一生中美好回憶

3年前,潘永忠在風雨中接過新院院長一職,如今屆滿在即,他希望無論續約與否,過程都能在順利和平的氣氛下進行。

他說,大專院校換校長並沒甚麼了不起,但是,新院與其他大專不同,受到華社委託,自然備受華社關注,也必須接受華社的意見與批評。

他說,新院讓他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

25日開新聞發佈會交代

他認識了許多人,學會很多事物,豐富了他的人生,因此,在新院的3年將是他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若續約,我的主力將協助新院升格大學;若不續約,我也會留在國內為高等教育貢獻。但是,未來的事情無法預見,就如我從未想過會到新院。”

他說,基於新院與董總的關係敏感,雙方將在10月25日一同召開新聞發佈會,以透明化的方式交代一切,避免外界存有想像空間。

潘永忠在2009年1月擔任新院院長,為期3年的合約將在今年12月滿期;由於新院曾經歷前院長續約與否的風波,因此,潘永忠的任期屆滿也格外引人關注。

與董總關係沒問題

他說,在掌校期間,與同事及學生的關係從陌生到熟悉,大家合作無間,團結一致地度過新院的風波,打破新院與華社的隔閡,讓新院穩健發展。

針對他跟董總的關係,他坦言沒有問題,但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就如聘請退休教授一事,然而,這不影響雙方的關係。

他也感謝董總讓他有機會擔任新院院長,讓他在新院沒有任何遺憾。

媒體爭訪不敢出門•被迫緊急請假

出任院長,讓潘永忠成為媒體爭相訪問的對象,令他與家人感到震撼!

潘永忠透露,在公佈新院張身份前,董總曾建議他拿假休息。當時他感到不解,沒想到董總宣佈後,他馬上接到“轟炸式”的媒體來電,令當時仍在莫納斯大學的他緊急請假。

“當天我與太太到外用午餐,聽到電台報導,同樣立刻離開現場;妹妹也來電指電視新聞有報,還問我為何這麼大膽?突如其來的目光讓我連週末都不敢出門,太太也數日睡不著。當時,我才知道為何董總建議我拿假。”

他笑稱,接任院長為他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他感到有點“大限已到”的感覺,惟始終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

媒體天天守在新院外•第一次專訪獻給星洲

潘永忠透露,擔任院長後,他的第一次專訪給了星洲日報,當時星洲日報派出4名記者及2名攝影,陣容讓他驚訝。

“當天晚上用餐時,我的照片上了星洲的封面,買了報紙翻看,才發現星洲給我整版的報導。

當時,我與家人的反應是馬上離開現場,之後當然接到許多朋友的來電。”

他說,其他經驗包括媒體天天守在新院外等待採訪他。為了避開媒體,提早一天上班等經驗,都是他一生都不會忘懷的。

人事問題最難處理•抱服務心態理智解決

潘永中認為,新院院長一職並不像外界講的這麼困難,只要抱著服務的心態,以民族為出發點,就不會有問題,因此,有意擔任院長的人不要感到擔心。

他說,無論獨中或新院,掌校最困難的是人事問題,只要懂得處理壓力,以理智解決問題,與人和睦共處,許多問題都可解決。

初任院長受置疑

他披露,當初出任院長時,受到一些人的置疑,身旁好友反對他擔任院長,也有不認識的人通過短訊或電郵向他表達不滿。

但是,他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把這些視為挑戰。

他說,新院院長與其他大專的不同,除了處理校務,還必須走入華社、協助獨中培訓師資及提高水平。

他在過去3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與華社及獨中接觸。

若不合適就卸下職位

“我覺得自己做的不是很好,因為學術背景關係;雖然不習慣,但我也勉強學習了。”

他說,沒有人能被迫擔任校長或院長,接過位子後,就要有心理準備,要無怨無悔,努力克服問題。

若發現自己不合適就放下職位,沒有必要在位子上抱怨。

初掌新院‧給3個月時間嘗試•若無法勝任就辭職

接任新院院長時,潘永忠曾給自己3個月的時間嘗試,若無法勝任或面對安全問題,就會辭職!

潘永忠表示,2008年新院爆發風波及欲聘請院長時,剛好他在莫納斯大學的合約即將到期,在太太及母親的同意下,他就應徵新院院長職。

“不料之後發生董總主席被襲事件,母親基於安全問題,要求我重新考慮,但是,我已經簽約,就要求母親給予3個月時間,若不行再辭職,這樣華社及董總也不會責怪。”

須適應華語環境

新院的環境給潘永忠帶來很大衝擊,所有事物及文件都以華語為主,加上同事及學生在看著他辦事,令他須用數個月來調整。

面對新院的內憂外患,他抱著“嘗試3個月”的心態,所以壓力不如想像中嚴重。他也採取了安內攘外的方法,先與同事及學生會溝通,互相瞭解,再著重辦校理念,避免新院變質。

他選擇不回應外來指責,只要求外界給新院空間,讓他專心辦好因風波而停滯的業務。在3個月後,他也成功掌握了職務及內外的壓力,讓新院重新邁開腳步。

拜訪逾40獨中與華團交流

“在新院也必須學會聆聽各種聲音。

其實,大家都為了華教,只是立場及策略不同,這都不是問題,有建設性的批評我會接受,沒有建設性的聽了就算。”

他補充,新院風波令華社對新院的信心受到打擊,因此,他在2009及2010年帶領新院走入華社,從北到南拜訪了三分之二,逾40間獨中、與華團華社交流,讓大家瞭解新院的發展。

潘永忠經典語錄: ● 身其位,謀其職,做民族工作的就要把族群放在第一位,自己放在最後,抱著這樣的心情與立場,就不會做錯事情。 ● 我無黨無派,新院是高等學府,教育必須回歸教育,這是我3年來的立場,我不為誰說話,而這一切,同事及學生都在看我是否言行一致。 ● 任何機構都要容納不同的聲音,特別是華文教育,更應該有督導的力量,有人看着,才會辦得好。 ● 我一直把自己當作過路人,到過許多地方,也離開許多地方。我知道無論我擔任院長多久,終有離開的一天。 ● 新院有今日的成就,功勞應該歸給所有曾為新院貢獻的人士,包括歷任院長,特別是第一屆院長,因為萬事起頭難。 ● 擔任新院院長,是非常有意思的挑戰,所以不要輕易放棄這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