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頭痛問題

《星洲日报》2011-10-11 09:01

納吉要在近期內大選,必須先解決國陣內部問題,包括候選人爭議、派系鬥爭和利益糾紛。

納吉日前警告國陣成員黨停止內訌。首相已花費大量時間來爭取選民的支持,現在應專注於內部的團結,否則一切努力可能因為扯後腿而付諸流水。308大選,失掉吉打州政權是最好的教訓。

巫統政治和利益糾纏不清,黨中央也對“擁兵自重”的地方領袖無計可施,造成派系問題痼疾難醫;納吉改革巫統黨選制,能夠遏止金錢政治,卻不能根治派系政治。

因此,若納吉要推行“挑選勝算最高的候選人”的戰略,黨領袖就必須先與各地方派系談好,因為一些勝望高的人選未必就是區部主席屬意的人選。

每逢選舉就是幕後交易的時候,區部可以支持黨中央指定的候選人,但是可能要有交換的條件,包括保留上議員職或者是其他好處。

巫統有多個州面對嚴重的派系鬥爭,在2009年3月的黨選,4名大臣競選最高理事職落敗,即彭州大臣安南耶谷、玻州大臣馬依沙沙布、森州大臣莫哈末哈山及柔佛大臣阿都干尼,埋下這些州內部不穩定的伏線。

登州巫統在二年多前爆發派系角力事件,而雪州巫統在前任州主席莫哈末泰益競選署理主席職落敗後,也面對群龍無首的困境;巫統必須提防被控貪污的前大臣基爾在大選時窩裡反。

正如馬哈迪所說的,巫統內部未整合之前,就倉促大選,巫統的戰績可能比上屆大選更差。

如果巫統要更換一些州的大臣,也必須有周詳的策劃,否則現任大臣和內定大臣的支持者惡鬥,雙方都不想看到對方勝選,只會讓民聯得利。

其次是國陣成員黨和巫統的合作問題。即使某成員黨獲得出戰權,但是根據傳統,還是必須先和當地巫統領袖達致協議。

國陣在最近幾次補選取得勝利後,已經消除了地方領袖的危機感,因此這次大選,還是會出現“花大錢才會有助選活動”的現象。

國陣成員黨交換選區也不是最棘手的問題,選區出戰權出現爭議,才是最頭痛的課題,比如沙巴人民進步黨退出國陣,它在國陣旗幟下競選的2國及4州議席,應該交由誰競選?

退出沙巴自民黨的州議員彭恩榮及金馬崙丹那拉打區獨立州議員何業嘉加入民政黨,會否增添變數?退出公正黨及行動黨的5名獨立國會議員及霹靂2名獨立州議員,能否代表國陣出戰?即使他們加入國陣,恐怕在基層也有阻力。

很多事情說易行難,包括大選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