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靈再也17日訊)經濟部長拉菲茲指出,未能進入大學和不在專業領域工作,是導致人民薪資低且在過去10至15年並未獲得適當增長的兩大主要原因。
他指出,低薪資率不僅是族群之間的差距問題,而是因為族群當中也存在薪資差距。
“我們要看的是最富裕和薪資最低的土著群體的收入,其實最大的問題是這個群體的人,這不僅適用於土著,也適用於華裔和印裔,我認為,我們得探討不同的課題和角度。
“如果我們只看族群之間的比較,很可能會被扭曲,彷彿華裔是收入最高的,第二是印裔,第三是土著。”
相反地,拉菲茲認為,這個問題其實與一個族群有多少人從事薪資較高的工作有關。
“例如華裔有更多專業人士,會計師、律師和工程師,他們在私人領域工作,很多人在外國企業工作,印裔也一樣。
“所以,我們的挑戰不是要比較華裔獲得更多還是印裔獲得更多。”
他配合國會提呈第12大馬計劃中期檢討報告接受《馬來西亞前鋒報星期刊》專訪時說,土著、華裔、印裔及其他族群的大學生人數比例,明確反映了未能進入大學和不在專業領域工作才是導致薪水低的現象。
“我們知道,只有約30%的土著進入大學,而華裔學生升學的比例則高出很多。
土著升學比例較低致薪資低
“那70%要怎麼辦?他們拉底了薪資水平,因為只有一小部分的土著繼續升學且有機會獲得更高的薪資。”
拉菲茲說,因此,政府打算設立一個系統,讓完成學業的學生繼續在技職教育和培訓領域工作。
他指出,第二個導致薪資低的因素,則是大學畢業後獲得專業職稱的土著畢業生人數不平衡。
“我們必須探討為何我們的(土著)孩子們大學畢業後卻未進入專業領域,這是國家為微觀問題,是經濟和技能的問題。”
拉菲茲說,這也是為何第12大馬計劃的中期檢討,重點在於探討如何提高底層群體的收入。
“我們將在中期檢討報告中所推行的試點項目,涉及如何提升高所有人,尤其是土著在技術領域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