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出“厕所教育”,鼓励学生在学校一起参与洗厕所,从小培养正面的人生价值观,从维护厕所的工作中学会谦逊。
可是,这项倡导却引起不同意见的热议。
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个洗厕所的教育呢?首先应承认厕所就是不容易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在校园管理及城市规划来说,维护厕所环境原是一大难题,总会有被弄脏及被捣乱破坏的问题;更何况,公用厕所又是私密的空间,也很难严密监管。
然而,还是要设法改进和解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很早就提出“厕所革命”,以改善落后地区厕所的卫生状况,还制订世界厕所日,以鼓励人们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卫生危机。
日本小孩从小洗厕所
解决厕所问题,原是涉及民生民心的大工程,要怎样做?还须从早期教育着手,教孩子还须先从厕所开始 。例如堪称全球最讲究干净整洁的日本,他们的小孩从小就学会打扫厕所,理解清扫意义,最后成为在生活习惯和内心都保持干净的孩子。
只是我们的一些家长却有错误观念,认为厕所是很肮脏的地方,打扫厕所是不光彩的事,让孩子打扫厕所是一种羞辱和惩罚。
其实,洗厕所并不耻辱,43岁的查理贝尔(Charlie Bell)受委为世界500强企业麦当劳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营运官,15岁时他就在麦当劳负责打扫厕所,却凭借着踏踏实实工作,努力锻炼,掌握全生产链及服务管理,而让他不断擢升。
家长要改变观念,不要将清洗厕所视作迫不得己去做的事。
洗厕乃内心除污修行
看看今日的孩子,有中学生砸校“庆祝”在校最后一天,他们踢破厕所门,扯下告示板的布条,砸破课室桌椅,折歪吊扇,还有的在网络飙脏话。
这些都是家教软化的纵容,助长“拒绝成长”的孩子。
洗厕所应是孩子必备的第一堂课,它能帮助学生自理,建立自律意识,学会珍惜及爱护公物,通过灌输平等意识和劳动意识中,让孩子理解工作无贵贱。
让孩子从小学会修好洗厕所的学分,或者还能帮助学生摆脱享乐主义的空虚感;其实洗厕所也可以是一种内心除污的修行,将脏乱的厕所打扫干净,将这样的文明习惯带到社会去,社会就少很多藏污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