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的探索:究竟什么是真理?

来源:乌有之乡    作者:赵清 栩然      2022-12-22

1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很多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一阶段中,我们涉世未深,内心是纯洁无暇的,只看到事物的表象。

第二阶段:“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这一阶段中,我们发现过去的认知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看什么都迷糊,看什么都感觉混乱。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历了之前的迷糊、混乱之后,我们会进入这一阶段,此时又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一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所有的变化,都来源于认知的迭代升级。

不仅仅是个人,在时代遇到大变革的时期,就连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要经历认知的迭代升级。

1874年,李鸿章给清朝同治皇帝上了奏折,上面就提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过去几千年来都没有遇到过的,过去的所有应对方法都无法解决。

自秦始皇以来,历朝历代都在实行“封建帝王专制”。自此之后,无论有多少朝代更迭,统治阶层都是在原有的体制模式上修修改改,其本质却没有变。

  对于“国家如何管理”这个问题,统治阶层早就有“标准答案”,认知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

直到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遇到了几千年未见的社会问题,问题的表象是各种各样的,但其根源只有一个–

中国的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封建体制”,已落后于西方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资本体制”。

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就叫做“降维打击”,这可是过去几千年都没遇到过的啊!

晚清政府为了挽回颓势,曾经做过非常多的尝试,却触及不到根本。最后很多人无奈的发现:只要“封建体制”这个根源不改变,任何尝试都是无效的!

可是,如果改变了“封建体制”,不就意味着要让统治者丢掉皇权吗?怎么可能让统治者主动拿刀割自己的脑袋?

在这样的悖论之下,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中,在诸多措施无效的无奈中,于1912年灭亡。

清朝灭亡后,大家都意识到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了,即使有短暂的“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也很快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那么,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没有人能说得明白。

  原来的路不能走了,新的路还不明朗,整个时代的人都陷入了迷茫,进入了“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的阶段。

这时就有很多爱国志士站了出来,为中国的未来谋划出了多种出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

回首这段近代史,那时中国还没有一条行之有效的出路,很多爱国志士都在探索、尝试。既然前景并不明朗,那么中华民族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上文提出的各种体制都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当时的时代更是长期处于“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的迷茫阶段。

2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儿”的问题:如何才能“强国救民”?

那么,民族羸弱的原因到底在哪儿?为此,他做过多方面的探索:

他曾认为民族羸弱的原因是中国人体质太弱了,要加强体育锻炼,于是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他曾认为民族羸弱的原因是中国人打仗不行,于是还到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师标第一营左队当了半年列兵。

他曾认为民族羸弱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于是考过警察学校去做警察,还考过法政学校去做法官。

他曾认为民族羸弱的原因是国家的卫生水平不高,于是考过肥皂学校,想制作更多的肥皂,让中国人卫生条件好一些。

他曾认为克鲁泡特金主张的“温和革命”、“无政府主义”就是中国的出路,于是作为学界代表,以发文的方式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

……

  只是,上述探索都是走不通的,直到他在多次碰壁之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才明白这才是适合中国走的道路。

只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得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结论,所以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搞“农民运动”。

不承想,他的主张在很长时间里都遭到了所谓“标准答案”的打击,因为这与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他在恶意篡改马克思主义,他被扣上了“狭隘经验论”和“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帽子。

就如同现在众多不同认知的网友互相争论,谁也无法说服谁一样,“实践主义”的毛泽东与“本本主义”的博古也无法说服对方。

毛泽东跟博古讲:“我们现在还十分弱小,不要总想着跑去大城市搞暴动,还得先从农村工作踏踏实实的干起。”

博古则跟毛泽东讲:“伟大的十月革命就是在俄国中心城市圣彼得堡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又讲:“不要和敌人死打硬拼,要学会诱敌深入。”

博古马上接话:“你这是普列哈诺夫同志在1905年反对俄国武装暴动的机会主义思想。”

……

  简直是鸡同鸭讲,谁又能说服谁?

后来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就批评博古照搬照抄“布尔什维克主义”,还举了“纸上谈兵”的例子:赵括熟读《孙子兵法》,但只会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

即使是《孙子兵法》如此经典的书籍,也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不去领会其精髓,那么即使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又有什么用?

就在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道路的艰辛探索之中,毛泽东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通过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这条被实践证明有效的道路,并不是之前提出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政治体制,更不是博古等人照抄照搬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是一条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道路。

  自此,1874年李鸿章所提出的“数千年未遇之大变革”也得出了它的历史答案。

建国后,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沿着这条新道路建设祖国,时代又进入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

3

1976年时,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先后逝世。此时已建国27年,27年以来新中国一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前进,人民已经习惯了毛主席的治国思想。

那么,毛主席逝世之后,是否还继续以他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来抓纲治国?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革命胜利,因此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

在此基础上,甚至有人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另一种声音认为,步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其社会形势比之1949年建国时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过去制定的一些政策也要进行调整。

同时,他们认为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并不是一套照搬照抄的“标准答案”,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论”。回首中国革命的道路,毛主席本人也正是突破了一系列“标准答案”的框框,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过去,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批评了一些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的错误思想,并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如今,如果一切以《毛主席语录》为出发点,却忘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那么这种做法表面上符合“毛泽东思想”,实际上违背了《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基本思想。

毛主席也曾在《实践论》里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并指出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如今,如果将毛主席说过的话作为“绝对真理”,恰恰违背了《实践论》中提出的“真理的相对性”。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指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建国以来,人民群众对于国策的理解一直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可此时进入了“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的迷糊状态。

到底该“两个凡是”,还是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到底该不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到底该怎样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

如果不解决思想方面的混乱问题,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由此,国内进行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了消除思想混乱带来的影响,为了让人民更深入的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我们领导同志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传达室,照抄照搬!”

“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同实践相结合,那怎么还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啊?”

……

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广大人民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更加领悟了其精髓–实事求是,自此人民对国策的理解又回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状态。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说:

“如果有一天,我说的这些话失去了重新阅读的价值,那就证明社会已经飞快的前进了,那又有什么不好?”

  言下之意,社会是变化的,政策也是变化的,未来的社会应适合那时匹配的政策,不能让自己的话成为新的“本本主义”。

一切国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不管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在强调“解放思想”,如果新的国策成为了新的“思维框框”,那反而障碍了国家去探索未来的治国之策。

4

真正的历史发展,并不是那些宏大而暴烈的场面,以及让我们吃惊的东西。造成历史发展的唯一重要的变化,是影响到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镌刻在史册上的重要人物,不过是人类思想不露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而已。

历史的发展历程,也是社会思想迭代的过程,也是群体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与“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如此的,个人的认知迭代不也是如此的吗?只要看清了事物的本质,那些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

  自秦始皇之后的封建帝王专制错了吗?并没有,它只是适用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已。

从俄国传过来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错了吗?并没有,它只是适用于俄国当时“以城市工人阶级为主导力量”的历史环境而已。

“毛泽东思想”错了吗?并没有!它只是适用于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历史环境而已。

毛主席本人一直强调“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基本思想,这本身就已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只要看清了本质,所有困惑都不再是困惑。

  只是,如果我们以“本本主义”的方式来理解《毛选》,甚至以此争论不休,那反而不符合《毛选》中主张的“反对本本主义”。

当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正因为要打破“旧思维框框”,所以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毛选》,但如果我们照搬照抄,不去灵活理解和运用,就会让《毛选》成为“新思维框框”。

任何经典典籍,里面记录的具体方法只适用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只有让我们自己的认知迭代,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然后结合当前环境的情况,做出符合当今的决策!

世界上真的有“标准答案”吗?至少历史上众多顶尖的人物都没有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认知迭代,都是必须由自己走的路。世界上本无路,走得多了就形成了路!

就连毛主席本人,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最后说一句,由于我的认知也在迭代,所以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也许也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