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左翼回潮,钟摆效应加快

洪都拉斯总统大选初步结果已经揭晓,左翼政党候选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以较大优势领先并宣布胜选。洪国左翼的胜利,与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等国左翼接连赢得总统大选构成地区新一轮左翼回归潮,标志着拉美政坛“右进左退”按下暂停键,地区政治生态“钟摆效应”呈现加快的态势。

奥玛拉·卡斯特罗资料图

两年来,阿根廷、玻利维亚的左翼相继赢得总统大选,今年秘鲁左翼重掌执政大权则夯实了此轮左翼回潮势头。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卡斯蒂略最终战胜政坛右翼政党强劲对手藤森庆子。

智利左翼在今年5月“制宪会议”的不俗成绩则将此轮拉美左翼回潮推向新阶段。在制宪会议选举中,智利左翼和独立候选人斩获颇丰,赢得过半席位。目前,左翼社会融合党候选人加布里埃尔·博里克已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无论胜选与否,智利左翼以新姿态重回政治舞台中心已成不争事实。

地区第一大国巴西左翼的回归则进一步振奋拉美左翼斗志,有力地助推此轮左翼回归潮走向高点。巴西疫情屡屡失控,经济复苏势头不振,右翼总统博索纳罗的光环消退殆尽。反观左翼领导人、前总统卢拉,民望持续攀升,已成为明年总统大选的最热人选。

钟摆效应是拉美政治生态的典型特征。左右政党在经年累月的博弈和较量中渐成规律性“拉美现象”:常态化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坛大戏。前些年拉美劲刮右转风,地区政治生态呈现“右进左退”风潮。然而,这股右转潮流并未持续太久。左翼在失势后调整策略,不久便重回政治舞台中心,彰显地区政治钟摆频率加快的趋势。

拉美政坛“钟摆效应”表明,左右政党任何一方都不会在一次性对决中永久击垮对手。根本缘由在于,右翼主张由市场配置资源从而引发竞争来促进经济发展,左翼主张国家介入经济社会发展、倾向中下阶层,这两种主张在拉美国家均有合理性,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当右翼的市场失灵时,民众便会想起左翼的国家角色;当左翼国有化和福利政策失效时,民众又会选择市场的灵活和自由,由此“非左即右”无限循环下去。当前这种钟摆效应有加快的趋势,它表明,在疫情背景下,经济层面各种因素的加速变化引发社会阶层快速分裂,从而联动政治力量的此起彼伏,钟摆频率由此加快。

左翼回潮必然引发地缘政治效应的外溢。尽管拉美并非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考量,但囿于地缘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缘故,拉美始终是美国对外政策重要议程,其中移民、毒品、遏制左翼是历届美国政府对拉政策的三大主要关切。“后院”左翼的回归注定会引发美国拜登政府的关注与重视。拜登除秉承“拉右打左”的既有政策外,在门罗主义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其对拉政策的手法与策略呈现“拜登特色”。

其一,接触与遏制并打压激进左翼。与特朗普政府从幕后跳到前台扶持瓜伊多推翻马杜罗政府的露骨做法不同,拜登政府倾向采用“颜色革命”方法,多措并举,暗中支持异见分子,力图在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等激进左翼国家进行“变天”行动。

其二,回归现实主义,加大在拉投入。为展现美重归后院的意愿,以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影响,拜登政府表示将优先考虑在拉美实施“重建更好世界”。美国总统副国家安全顾问辛格称,将优先在哥伦比亚实施该计划,并在气候、卫生、数字、教育等领域给予拉美国家支持和援助。

其三,强调以民主价值体系维系美国与拉美所谓“无可替代的独特联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拉美期间,一路大谈民主,提醒拉美国家要防范中俄破坏拉美的民主进程,宣扬民主具有“缩小承诺与行动之间的差距”的功效,“让民主达到美洲人的期望值”。

其四,拉拢温和左翼,与墨西哥达成新安全合作框架。针对墨西哥左翼总统洛佩斯一再抨击“梅里达倡议”是美干涉墨内政、控制墨政府的抓手,美最终妥协,与墨签署《墨美安全、公共卫生和平安社区两百周年谅解》。为此,墨西哥外长表示,《两百周年谅解》替代“梅里达倡议”成为两国安全合作新框架,开启墨美关系新阶段。

尽管美拉关系打上拜登烙印,但两百年来,经过泛美主义、门罗主义、现实主义等种种变化,美国不容许外来势力染指其后院从而威胁其安全利益,这始终是其西半球战略的红线。同样,美国不容许后院国家与其离心离德从而失去后院战略屏障,这也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底线。自主与依附、控制与反控制是美拉关系的主线一直未变。(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中国拉美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