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英国乱了!马斯克:内战已不可避免

来源:凤凰网    作者:牛弹琴     2024-08-05

法国在狂欢,英国在骚乱。

反正,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英国的警察和军队都在加班,都努力在街头维持治安,但在很多英国城市,厮打仍在继续,街头火光熊熊,一些酒店、清真寺和警察局都遭到洗劫。

这就是现在的英国。

我看到,英国《天空新闻》网站,大标题就是:骚乱。

10多年来英国最严重的全国性骚乱。

粗粗浏览了一下,最新事态,触目惊心。

在罗瑟勒姆,大批抗议者和防暴警察仍在对峙,抗议者向警察投掷木棍和垃圾桶,一些少数族裔的住所遭到袭击。

报道援引一位当地居民的话说:“看到罗瑟勒姆和全国各地针对难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社区的暴力场面,真是可怕。”

“别搞错了,这绝非偶然。这是多年分裂政治、妖魔化和非人性化的结果。”她说,“人们袭击和纵火焚烧难民的酒店——他们逃离了酷刑等难以想象的暴力——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画面是一个鲜明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提醒,仇恨的言论激发了仇恨行为。… 阅读更多

英媒:骚乱席卷英国,斯塔默政府遇首次重大危机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纪双城 王逸     2024-08-05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王逸】“骚乱席卷整个英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日头版以这样的通栏大标题描绘出英国各地目前的紧张状况。一个星期以来,英国默西塞德郡南港镇3名女童被歹徒持刀袭击死亡事件,导致全国多地频发骚乱,并仍在继续延烧。从布里斯托尔、斯托克到利物浦、曼彻斯特、贝尔法斯特,抗议者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英格兰北部的桑德兰一栋警察局大楼被纵火焚烧,甚至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首相官邸附近也被人扔燃烧瓶,多地的警察部队“已到了崩溃的边缘”。遭这些骚乱针对的英国各地穆斯林和移民社区居民忧心忡忡。英国首相斯塔默3日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骚乱问题。斯塔默指责“暴徒”利用国家的悲痛来“散播仇恨”,并表示“任何实施暴力行为的人都将受到法律的全面制裁”。《星期日电讯报》称,多地法庭将“24小时待命”,以加快对那些实施骚乱者进行判决。报道称,这是英国十几年来遭遇的最严重骚乱,是刚上台的斯塔默政府遇到的首次重大危机。

阅读更多

外媒:伊朗和黎真主党预计在“多条战线”袭击以色列

2024-08-05     来源:环球时报

“伊朗最早将于周一(8月5日)袭击以色列”——美国Axios新闻网4日引述3名美国和以色列官员的话,报道了这一消息。该媒体还称,负责中东地区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3日到访中东,以动员该地区的美国盟友,保护以色列免受伊朗袭击。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4日访问伊朗,讨论地区安全局势升级问题。“一种不安的平静正笼罩在以色列上空”,《纽约时报》称,该国正准备应对因暗杀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和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舒库尔引发的“多面报复”。在中东地区局势极度紧张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2日宣布调派“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到中东,取代目前在阿曼湾的“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美国防长奥斯汀下令向中东和欧洲增派可击毁弹道导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并增派一支新的战斗机中队。美国官员称,希望这一宣布有助于“威慑伊朗并影响其军事计划”。这一目的能否达到尚未可知,连日来,“复仇”的呼声主导了伊朗媒体。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伊朗寻求在不引发地区全面战争的情况下恢复对以色列的威慑。随着局势恶化,美国、英国、法国等呼吁在伊朗、黎巴嫩的本国公民“尽快离开”。… 阅读更多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互支持,任何第三方破坏都是徒劳

2024-08-05      来源:观察者网

李思瑞阿联酋阿布扎比执行局主席前战略顾问、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思瑞,翻译/郭涵】

源于双方在利益和世界观方面的迅速趋同,过去20年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显著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发生了诸如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冲突、巴以冲突等变革性事件后,这种进展有目共睹。

中阿战略关系进入新高度

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中国领导人宣布了八项重要合作倡议,涵盖从技术、能源到投资与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那次重要峰会令双边关系走上了更加清晰、高速与稳固的轨道。由于其战略重要性,阿中伙伴关系是由双方高层推动与引导的。

今年5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的深度与广度,无疑表明了双方巩固关系的共同愿望。在商业领域的扩大合作体现了双边关系的战略水平与长期性。

例如,2018年,中国石油公司获得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两块海上油田区块各10%权益,合作期为40年。2023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盘锦鑫诚集团组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将持有35%的股份。这些投资决策符合商业逻辑: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阿拉伯国家共同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 阅读更多

真正的大哥来了!中东新规则正在形成!

来源:风闻     作者:坏土豆    2024-08-04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个坏土豆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昨天我写完伊朗篇,很多人在后台留言表示不同意。

第一种说法,伊朗骨头最硬,曾经那么艰难的局面都挺了过来,现在美国越来越衰落,伊朗怎么会怂?

第二种说法,伊朗是大哥,不会亲自动手,但是自己的小弟们已经上了啊,抵抗之弧一直在揍以色列,报复已经开始了;

第三种说法,伊朗面对以色列的霸凌,作为中东的大国,忍辱负重才是最优解,不还手才是最好的策略。

实话实说,我觉得这些说法很可笑,没有基本的思维能力,而且说明对中东新的局势完全不了解。

第一个问题,伊朗从来不存在骨头硬不硬的问题,伊朗一直想和解,是以色列根本不允许他投降;

但凡以色列允许他投降,伊朗49年年底都会加入国军,但是以色列硬是不给他机会。

伊朗的几届温和派总统,一直想和美国和解,这些总统可是伊朗最高权力机关认可,被伊朗全国选出来的。… 阅读更多

伊朗要复仇?不,以色列要搞更大的了!

2024-08-04    来源:红歌会   作者:坏土豆

土豆说:

未来伊朗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等待他的是被以色列无休止的霸凌。

现在他还真要感激拜登,不管真的假的,拜登还会劝架。

真要等特朗普上来了,特朗普比内塔利亚胡还要极端,下手还要狠。

那会把伊朗往死里搞。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哈尼亚被刺杀后,伊朗说即将对以色列展开最猛烈的报复?

这是真的吗?

哎,就算我说我相信,我也说服不了任何人了去相信呢。

2020年初,特朗普在撕毁伊核协议后,一不做二不休,刺杀了苏莱曼尼。

这种行为等同于宣战,当时全球所有的媒体都认为伊朗会进行猛烈的报复,甚至在中东爆发全面战争。

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生,所有人都被打脸了。

伊朗有一个非常牛逼的庙,每次出现大事,就会升起一面非常牛逼的旗帜,叫做复仇血旗。

据说这面旗帜的意义极其重大,历史可追溯至公元680年。

这面旗帜轻易是不用的,在680年至2020年长达1340年的历史里,据说总共只升起了4次阅读更多

哈马斯“一号人物”遇刺,中东和平之路有何变数?

7月最后一天,哈马斯高层哈尼亚在伊朗遇袭身亡。作为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哈尼亚的死亡让巴以冲突再添变数。目前多方分析指向以色列,哈马斯誓言报复,中东地区再次笼罩在暗杀与报复的阴影之下。

哈尼亚遇刺 和谈添阴霾

哈尼亚在哈马斯中有着极高地位,不少外媒称他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2018年,美国国务院将哈尼亚列为恐怖分子。

据报道,哈尼亚在伊朗新任总统就职典礼后,被爆炸装置暗杀。虽然还没有直接责任方声称对哈尼亚遇袭一事负责,但不少分析已怀疑到以色列身上。《纽约时报》也称,此次袭击符合以色列过去对伊朗和黎巴嫩发动的秘密敌对行动的模式。

就在哈尼亚被暗杀数小时后,以色列新闻办公室在社媒上发布一张哈尼亚的照片,额头上印着“清除”字样。虽然这条内容很快被删除,但各方都认为此举有所暗示。

今年4月,哈尼亚在采访中说自己已有近60名亲属在冲突中丧生,但这不会改变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中的立场。他表示:“这只会让我们更坚定,继续沿着斗争和反抗的道路前进,直到我们获得自由,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顺利恢复。”

阅读更多

地区局势高度紧张,多国敦促本国公民尽快撤离黎巴嫩

来源:凤凰网      2024-08-04

由于近期中东地区军事升级的风险加剧,3日,美国、英国、瑞典等国要求本国公民尽快离开黎巴嫩。

当地时间3日,美国驻黎巴嫩使馆发布声明,敦促美国公民利用“任何可以买到的机票”离开黎巴嫩。美国大使馆还建议不计划离开黎巴嫩的美国公民制定应急计划,准备好在当地长期避难。

英国外交部也在3日发布声明,敦促英国公民在仍有商业交通工具运营时立即离开黎巴嫩。英国外交大臣拉米称,当前地区局势高度紧张,可能迅速恶化,明确要求英国公民立即离开黎巴嫩。

瑞典外交大臣比尔斯特伦3日表示,鉴于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的冲突有升级趋势,瑞典外交部决定暂时关闭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大使馆并撤出外交人员,这一临时决定将先实施一个月,后续视黎巴嫩安全局势可能延长。比尔斯特伦同时敦促所有身在黎巴嫩的瑞典公民“在还能离开的时候使用一切手段”离开。

同一天,约旦外交与侨务部发布公告,呼吁约旦公民暂时不要前往黎巴嫩,并要求身处黎巴嫩的约旦公民尽快离开。公告表示,这一建议是对地区形势可能发生变化的预防措施。公告同时呼吁在黎巴嫩的约旦公民保持最高程度的警惕,遵守黎巴嫩相关部门发布的指示。… 阅读更多

这里的局势,感觉真不太妙

来源:网易    作者:牛弹琴     2024-08-03

 

这里的局势,感觉真不太妙。

愤怒在燃烧,报复在酝酿,大规模的冲突,正一触即发。

1,航空公司紧急绕过以色列。

美国的美联航、达美航空,欧洲的汉莎航空、荷兰航空,以及印度航空等等,纷纷取消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的航班。

为什么?

为了安全!

2,以色列政府指导国民避难。

耶路撒冷市政府就分发小册子,告诉市民城市遇袭后怎么办?

比如,90秒钟内,要到达防空洞,在家中要储备3天的水和食物,除了常备药物外,准备好电池和手电筒。

“居民应该为可能持续数天的停电做好准备。他们也应该准备好在防空洞里呆几天。”小册子上这么说。

CNN报道说,以色列超市,现在一些商品销量暴增。

 

3,伊朗正在商讨如何报复。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下令,直接打击以色列。伊朗革命卫队警告,任何回击都将是“严厉和痛苦的”。

看报道,伊朗还召集真主党、哈马斯、杰哈德、胡塞武装,以及伊拉克抵抗组织的代表,商讨如何对以色列实施报复。… 阅读更多

苏联末期内鬼多,苏联安全部门为何不抓?克格勃老大透露秘密

2024-08-02    来源:红歌会  作者:泥腿看客

“美国培植的内鬼,被戈尔巴乔夫重用,克格勃挖出黑料,却无法清除 ”

内鬼增加,必然导致亡国,苏联的崩溃早就验证了这个问题。

有朋友不理解,认为苏联克格勃在全球也是顶尖的间谍情报部门,为什么没有清除苏联的内鬼呢?

1

苏联克格勃再厉害,也必须听命于最高领导。

苏联克格勃不仅挖出了内鬼,甚至把大内鬼的行踪都摸的一清二楚。

现在很多文章都把戈尔巴乔夫身边的重臣,时任苏联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列为最大内鬼,甚至是美国培植的“战略内鬼”。

  戈尔巴乔夫与雅科夫列夫两人突然结交,并迅速走在一起,本身就令人奇怪。

这段资料,以前我们介绍过不再赘述。

其实,雅科夫列夫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他之所以被派到加拿大当大使,当时他已经被克格勃盯上,但克格勃没查到具体证据。

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重用雅科夫列夫,克格勃再次对雅科夫进行了调查,并掌握了相关证据。

曾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主席的克留奇科夫,也就是克格勃主席,他在苏联解体后曾透露过这个信息。… 阅读更多

伊朗情报怎么了

2024-08-02     来源:红歌会   作者:虚声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袭身亡,震动了整个舆论界。这件事影响非常深远。

哈马斯声明说,罪魁祸首是以色列。

以色列和美国方面,暂时沉默,不予置评。

首先,哈尼亚前不久刚刚签署《北京宣言》,试图建立巴勒斯坦统一联合阵线。这件事是巴勒斯坦团结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在中东影响力扩大的标志。然而此事刚过不久,哈尼亚就遇袭身亡,舆论界有声音疑惑,中国是不是也因此而失了面子。其实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中国只是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中东和平而已,又不提供保护伞服务。而且大国做事,有既定战略,不会因一城一地一人的得失而改变。

其次,这种袭杀方式的斗争,无疑会让中东局面更为复杂残酷。过去几十年,以色列在中东杀了很多阿拉伯的敌对派领导人,其中就包括哈马斯创始人亚辛,但是并没能解决中东乱局,反而让局势更加混乱。杀了哈尼亚,能消灭哈马斯么?显然也不能;反而会让哈马斯变得更为不可预测。而且中东那个地方,即便哈马斯不存在了,还会有其他激进组织。说白了,只要仇恨还在,矛盾还在,冲突还在,利益纠纷还在,那么激进组织就会如同雨后春笋,延绵不绝。… 阅读更多

曾遭以特工毒杀,获邻国国王全力相救,他将接任哈马斯领导人?

来源:凤凰网     2024-08-03

据美国《纽约邮报》7月31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遭暗杀身亡后,哈立德·迈沙阿勒有望成为其继任者。迈沙阿勒27年前曾被以色列特工下毒,并在以色列被迫交出解药后才得以幸存。

哈立德·迈沙阿勒

哈立德·迈沙阿勒

路透社援引哈马斯消息人士的话称,哈马斯创始成员之一、哈马斯政治局前主席哈立德·迈沙阿勒有望接替哈尼亚,成为哈马斯新的“一号人物”。

《纽约邮报》提到,现年68岁的迈沙阿勒在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哈马斯高级别领导人,在1997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暗杀他后,他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知。

当时,在哈马斯位于约旦首都安曼的办公室外的街道上,以色列特工给迈沙阿勒注射了毒药。那场暗杀行为激怒了约旦国王,后者威胁说,如果以色列不交出解药,他将让约旦退出与以色列达成的和平条约,并处决被逮捕的以色列特工。

最终,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干预下,以色列方面提供了解药,迈沙阿勒在获救后继续担任哈马斯政治局成员。… 阅读更多

中俄轰炸机抵达识别区,美低调处理,国防部长却先出面表态了

来源:华山穹剑      

 

据悉,25日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发布了一条消息,称美国阿拉斯加防空区内发现两架中国轰-6轰炸机和两架俄罗斯图-95轰炸机,美军立刻采取措施,并联合加拿大的空军升空进行拦截跟踪。

这是中国的轰炸机首次出现在美国识别区,立刻引发了美媒的关注。

有消息人士还称,阿拉斯加地区不在中国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所以中国“极有可能先在俄罗斯远东机场降落”,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但在事发后不久,美国国务院显然想低调处理这件事,北美司令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的措辞差不多:根据调查美国认定中国和俄罗斯轰炸机飞行编队没有进入加拿大和美国范围,所以其“不会构成威胁”。

美媒认为这种说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中俄抵达防空识别区的事实,也不打算对其回应。

但一些“鹰”派政客开始对此鼓噪质问,认为美国务院故意纵容中俄,甚至不愿意对其谴责。

 

26日,美国五角大楼防长奥斯汀率先出面指责中国,他表示美国最优先关注到的是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招致我们的不安”。… 阅读更多

这,才是刺杀哈尼亚背后的真相!

来源;华山穹剑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遭遇刺杀之后,很多人都在写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我看了看写的都不对。

今天聊聊这个事情背后的真相,看看真正的秘密是什么。

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就开始不停的互刷小火箭。

今年6月份开始,真主党刷火箭的频率大幅度提升了

在大家都在关注加沙的时候,其实以色列北部早已经成为了重灾区,动不动就遭遇真主党火箭弹的打击,不停的导致森林和城市火灾,以色列人每天都躲在掩体里瑟瑟发抖。

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万以色列民众开始了逃难。

这可是以色列,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

6月18号的时候,以色列的北方司令部就制定了对真主党的作战计划,要地面入侵黎巴嫩,一举荡平真主党。

这个计划马上被国防部同意了,就等以色列内阁批准了。

但是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以色列天天说要搞死真主党,却一直还没有什么动作。

作战计划也没有最后批准,为啥?

因为这个作战计划对内塔利亚胡来说,是个送命题。阅读更多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以色列已经越过红线

2024-08-02   来源: 界面新闻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1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悼念真主党军事指挥官舒库尔的活动上发表视频讲话。

纳斯鲁拉表示以色列袭击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一座住宅楼,导致包括真主党指挥官舒库尔在内的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纳斯鲁拉表示,舒库尔是黎巴嫩真主党创始人之一,他领导了黎巴嫩南部的多项行动。他的死亡增强了真主党的决心和意志。

针对发生在贝鲁特南郊的袭击,纳斯鲁拉说,以色列认为其袭击贝鲁特南郊是对戈兰高地城镇迈吉达尔沙姆斯遭袭的回应,但我们并不接受。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此前已否认与戈兰高地袭击事件有关。

纳斯鲁拉强调在贝鲁特南郊发生的事件是一次侵略,是地区战争的一部分。他表示将对贝鲁特南郊遇袭事件作出回应。纳斯鲁拉称以色列已经越过红线,“对所有战线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纳斯鲁拉同时表示必须向以色列施加压力,阻止其对加沙地带的侵略。纳斯鲁拉称其要求真主党武装人员7月31日和8月1日在黎南部保持冷静,但8月2日早间会恢复对抗行动。此外,纳斯鲁拉还对在德黑兰遇袭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及其亲属表示哀悼。… 阅读更多

伊朗终于开打,美以航班全部取消,美英12艘军舰抵达中东

2024-08-01     来源:搜狐网    

大战即将爆发,美国航空公司已取消飞往以色列的所有航班,以色列通知其外交人员注意安全尽快回国。

一天之内以色列连灭三个重要人物,在伊朗首都炸死哈马斯领导哈尼亚,在黎巴嫩首都炸死真主党二号人物福阿德∙舒库尔。随后,又在叙利亚首都炸死伊朗一名将军,伊朗革命卫队领导人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以色列媒体报道,伊朗还未证实)。

美国苦口婆心劝阻以色列别炸黎巴嫩首都,别惹伊朗,结果三个国家的首都,以色列说炸就炸,这等于直接向这三个国家宣战。之前就说过,美国一日不下场,内塔尼亚胡就会疯狂挑衅周边各国,直至美国下场为止,现在,内塔尼亚胡终于如愿。

美防长奥斯汀称,我们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但中东战争已不可避免,美国将帮助保卫以色列。罗斯福号航母已在红海附近,中东已部署了12艘军舰。

数小时前,一艘载有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两栖攻击舰从美国前往黎巴嫩。最新消息,美国和英国载有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的军舰正在前往地中海。… 阅读更多

重磅:八一前夕,最高统帅为何提出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

来源:华山穹剑      

今天下午,最高统帅在中央政治局就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边海空防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影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边海空防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高统帅为什么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提出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制造业世界第一,贸易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亿万富翁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世界第一,全球经济排名第二。

如此就能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了吗?如此就能说中国是一个令敌人胆寒生畏的国家了吗?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为何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一再踩踏我们划定的底线红线?

日本这个曾经屠杀过数千万中国人民的国家,如今在台湾问题上为何一再干涉中国内政,一个战败国竟敢对一个战胜国耀武扬威?

印度、菲律宾等为何在中印边境和南海地区不断挑事发难,制造事端?

阅读更多

这,就是中国军人!

2024-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万里河山,有你心安。

你是祖国的忠诚卫士,也是人民的超级英雄。

建军97周年,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阅兵场上,中国军人庄严威武。

他们步伐铿锵、队列整齐。

他们的样子,就是我们心中祖国强大的样子。

他们告诉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有足够的底气保护好每一个中华儿女。

升旗仪式上,中国军人英姿飒爽。

他们手持国旗,一分一毫,精准把控。

飘扬的红旗,照耀的是他们不变的坚守。

肃穆的军礼,展露的是他们昂扬的身姿。

救灾现场,中国军人英勇无畏。

人民至上,使命必达。

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总能看到他们奋不顾身、勇敢逆行的身影。

守护边疆,中国军人忠诚坚毅。

面对挑衅决不含糊,界限即是底线。

他们告诉我们,有一种信仰,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有一种热爱,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训练场上,中国军人专注勇猛,拼搏、冲刺、呐喊。

“黄沙拌饭不觉苦,一腔铁血奉丹心”。

他们在训练场上,绽放青春,挥汗如雨。… 阅读更多

比利时工人党在全国选举中取得胜利

来源: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    2024-07-30 

【编者按】2024年6月9日,比利时举行了欧洲议会选举、联邦选举和地区选举。比利时工人党在选举中取得胜利,在众议院中取得了15席,对比上次选举增加3席,成为比利时第四大政党。比利时工人党总书记彼得·梅尔滕斯对选举成绩表示祝贺。他表示,党的成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日积月累发展的结果。

比利时工人党是2024年6月9日选举中的大赢家之一,该党在选举后成为比利时第四大政党,并在联邦层面拥有10%的支持率,它赢得的选票从上次选举的566000票增加到763000票,众议院席位(共150席)从12席增加到15席。

比利时工人党总书记彼得·梅尔滕斯(Peter Mertens)表示:“这一重大进展表明,真正的左翼政治在比利时有一席之地。”

在欧洲议会中,比利时工人党的民选代表人数增加了一倍,除了马克·博滕加(Marc Botenga)之外,左翼政党现在还派出了工人和工会活动家鲁迪·肯尼斯(Rudi… 阅读更多

欧洲议会选举:极右翼崛起或掀起政治风暴

来源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    2024-07-30

【编者按】2024年6月23日,左翼网站“人民民主”(Peoples Democracy)对欧洲议会选举进行了报道。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反映了民众对主流政党紧缩政策的不满。目前,欧洲各地的左翼政党正在团结起来,提出经济改革和社会公正的纲领,积极应对极右翼的挑战。

在6月9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成为了一股重要力量。其中的许多政党支持资本主义、反对移民,同时还是气候怀疑论者。这对于当前的全球化大环境来说显然是不祥之兆。

中右翼保守党派欧洲人民党在本次选举中勉强保住了自己的得票率和席位。社会党和民主党进步联盟(中左翼)的得票率(1%)和席位(减少4个席位)略有下降。亲企业党团“复兴欧洲”的得票率急剧下降了4%(23个席位)。左翼政党和环保主义者团体GUE/NGL失去了一个席位和0.2%的选票。各绿党总共失去了约20个席位。

极右翼政党增加了30多个席位。在由720名成员组成的新一届欧洲议会中,极右翼政党共拥有145个席位,约占总席位的四分之一。极右翼和右翼政党共控制331个席位。如果我们再算上50余个“其他”政党(其中许多人同情右翼),右翼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