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禁中国无人机,印军看不下去了

华山穹剑     2023-08-10 

据悉,莫迪政府在去年提出了一项名为“军事现代化战略”的任务,旨在通过拨款补助印度军工业体系,生产研发出供印度军方使用的先进无人机。消息人士提到,俄乌冲突让全球各国看到了无人作战力量的必要性,莫迪此举宣称投入1.6万亿卢比(约合14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其中75%留给本国工业体系来研发高端军备,无人机的量产化是核心的一环。但截止目前,印度无人机体系尚无很大突破,沿用的仍然主要是国外生产的军备。

不久前印度政府突然颁布一则政令,决定对中国的进口无人机下手。新德里方面以所谓“安全漏洞”为由,禁止国内军用无人机制造商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莫迪政府提及该决定目前只限制在军备领域,且是为了防范中国制造的无人机通信功能、摄像头、无线电传输等零件“对印度的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今年印度已经进行了数次招标行动,且都明确规定“不准接受任何来自和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的无人机零件”,被认为是在针对中国。… 阅读更多

美国又对中国下黑手了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8-10

资料图

美国又对中国下黑手了。

史无前例,与投资有关;手段够狠,美国企业也很无奈。

美国总统拜登8月9日签署了这项行政命令,一些条款确实是磨刀霍霍,几个看点。

1,限制甚至禁止美国对华三个领域的直接投资,即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

2,之所以选择这三大类,白宫的解释是,因为它们在加速发展先进军事、情报、监视和网络能力方面,能起到的关键作用。

3,相关领域的美国投资者,不管是私募,还是风险投资,还是在华合资企业,须向美国财政部通报属于受限类别的投资。

4,拜登还指示财政部长发布监管规定,禁止美国法人与位于“关注国家”或在其管辖之内的“某些实体”以及由“关注国家”法人拥有的“某些其它实体”进行“特定交易”,或从事与被限制的技术和产品有关的活动。

5,行政命令的限制对象是“关注国家”,但是行政命令的附件指认,中国就是所谓的“关注国家”。

另外,很有意思的5点。

阅读更多

欧洲电力巨头:德国不要因为自己弃用核电,就对法国指手画脚

2023-08-10    作者:阮佳琪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在是否支持核电发展问题上,欧洲内部已然形成两个阵营,一方是以去年重启核电计划的法国为代表的“拥核”阵营,另一方则以已经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的德国为代表的“弃核”阵营。法德两国分歧巨大,对欧盟气候与能源战略产生影响,双方政府高级官员甚至一度就此事隔空打起了嘴仗。

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9日报道,欧洲最大公用事业公司之一的负责人、德国能源供应商意昂集团(E.ON)的首席执行官莱昂哈德 · 伯恩鲍姆(Leonhard Birnbaum)对德国政府“弃核”的主张大为不满,认为德国应停止在核能问题上对法国进行说教,警告其不要把自己对核能的看法强加于欧盟其他国家。

E.ON首席执行官莱昂哈德 · 伯恩鲍姆

报道称,当天伯恩鲍姆是在公布E.ON集团第二季度业绩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今年4月,德国正式告别“核电时代”,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从电网分离,其中一座就是E.ON下属的。… 阅读更多

社评:对华投资限制,华盛顿在给自己造“堰塞湖”

来源:环球时报   2023-08-09

多家国际媒体纷纷报道,美国政府酝酿了近两年、舆论渲染了一年多,被称为“史无前例的对华投资限制”措施将在美国时间周三出台,这只靴子在华盛顿上空悬停了这么久,终于要落地。这期间,它已经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伤害,破坏了中美正常经济合作的氛围,制造出很深的寒意。

据披露,拜登将通过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限制甚至禁止美国对华涉及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三个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们几个月来一直表示,相关限制措施的范围将是“非常狭窄”的,因为任何过于宽泛的行为都将伤害美国工人和经济;也并非“北京所说的技术封锁”,相关限制只会针对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的具体领域。总之,他们想强调此项限制不会像美国舆论此前渲染的那么激烈,看上去好像要朝回收一点点。

酝酿了这么久才出台,也能看出美国内部在此问题上存在一定争议。它最终没有胎死腹中,说明对华遏制打压派在华盛顿占据上风。华盛顿官员不断强调这“不会破坏与中国的合法业务”,主要是想缓解美国国内强烈的担忧情绪,但并不会改变这项限制措施的性质和恶劣影响。最初传出这个风声之后,就在美国国内引发大范围的质疑、担心和反对,到现在有增无减。

阅读更多

“已成一场马拉松”!好莱坞罢工已百日,双方还在打嘴仗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董 铭   2023-08-1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8月9日,好莱坞大罢工进入第100天。对于这场罢工何时能结束、各方如何达成和解,好莱坞影视从业者、代表各大电影公司的资方以及洛杉矶地区相关产业,都仍“看不到尽头”。《洛杉矶时报》8日称,“100天就像是一个里程碑,这场大罢工已成为一场马拉松。”

当地时间2023年8月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美国好莱坞演员和编剧罢工持续罢工近百天,导致好莱坞影视业陷入停摆。(IC photo)

自5月2日开始的编剧罢工已经持续14周,时长超过好莱坞1981年大罢工(96天)。好莱坞历史上编剧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1988年,罢工共持续了22周才结束。《洛杉矶时报》把本次编剧罢工与2007年“百日大罢工”相比较:“当时的编剧们也是为自己的利益同资方作斗争,虽然也涉及网络分成,但只占所有业务一小部分。如今,双方则围绕流媒体展开对峙,情况愈演愈烈。”

阅读更多

不搞留学生,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来源:知乎网     作者:坏土豆     2023-08-06

不搞留学生,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俄罗斯拒绝搞非洲留学生超国民待遇,但是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为何却越来越大?

美国对全球盟友的剥削中,法国是最遭殃的。

受美国最狠的制裁,巴黎银行被一口气罚了89亿美元!

挨美国最狠的抢劫,国家的工业明珠阿尔斯通给抢走了;

被美国抢最大的订单,860亿的核潜艇订单说没就没了;

…….法国一直说自己是欧洲独立的大国,只能说是挨最毒的打,放最狠的话。

法国之所以还能撑下来,还是发达国家,那是因为美国剥削法国,法国就去剥削非洲。

法国的巅峰时期,在全球有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虽然不如英国,但妥妥的世界第二。

而法国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在非洲,曾经一度殖民了非洲总面积的37%

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马里、乍得、尼日尔、塞内加尔、喀麦隆、刚果、贝宁、中非、吉布提、马达加斯加、加蓬…….数都数不过来。… 阅读更多

印度悄悄这一招,把印度军方整尴尬了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8-09

资料图

印度悄悄这一招,把印度军方整尴尬了。

什么大招?

说起来,与我们中国还多少有关,尽管中国也算“躺枪”吧。

按照路透社8月8日的独家报道。

1,印度政府几个月前“悄悄”下达了一个禁令,印度军用无人机制造厂商不得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以防在安全上出现漏洞。

2,证据是路透社看到了印度的军事标书——在今年2月和3月召开的两次有关无人机标书的会议上,印度军方官员明确表示,“由于安全的原因,与印度有陆上边界国家”的设备或零部件“不能接受”。

3,所谓“与印度有陆上边界的国家”,路透社引述一位印度高级官员的话说,这其实是对中国的别称。显然,这样的禁令,毫无疑问是针对中国的。

为什么这样做?

表面看,印度称,这是为了印度的国防安全,担心无人机上的一些关键零件,比如摄像头、无线电、软件等等,在帮中国收集情报。但实际上,还是跟印度“逢中必反”的中国情结,以及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有关。… 阅读更多

尼日尔停止对法国供应铀,埃尔多安“拍手叫好”

华山穹剑    2023-08-08 

据悉,当前发生在尼日尔的政治危机仍然没有解除,距离西共体给出的“动武期限”已经只剩下三天时间。7月27日该国的军方将领齐亚尼扣押了总统巴祖姆和逮捕多名官员,随后宣布自己即将代任总统,专注于解决国内的腐败、经济发展等各项问题。突如其来的政变让西非经济共同体对其产生了强烈抵制,多个国家警告齐亚尼立刻释放总统并恢复宪法。西共体在31日向尼日尔军方下最后通牒:一周内还不照做,将不排除动武。

消息提到,除了在言论上的威胁之外,西非多个国家也执行了对尼日尔的制裁。他们的经济援助、电力、农产品来源渠道都已经被切断,西非经济共同体对尼日尔封锁国境,冻结一切境外存款。不过这些举动没有让齐亚尼等军方领导人屈服,他们也宣布对外停止供应一切资源,包括停止对国际提供金矿开采、核电生产所需的铀原料等。法国媒体指出,目前尼日尔15%至17%的铀被用于法国的发电上,法国非常依赖从这里进口的铀。… 阅读更多

来碰瓷?泽连斯基:俄罗斯的轰炸命中了马达西奇公司

华山穹剑    2023-08-08

据悉,去年5月俄军突然连续发射多枚海基和空射远程高精度导弹,定点摧毁了扎波罗热市多个马达西奇工厂的生产车间,当时的打击对该公司造成了很大破坏性。马达西奇公司曾经是苏联解体前航空工业的核心之一,长期为苏联航空工业提供发动机,一度在全球领先。有地方媒体报道称,俄军重点打击并摧毁马达西奇生产车间是因为削弱乌克兰的“军工再造”能力,但后来他们基本上所有领域都依赖国外援助了。

消息提到,马达西奇公司是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遗产”,但在划归乌克兰后经营发展不善。在苏联解体后一度有很多国家向其购买发动机,后续中国航空公司和乌克兰达成合作并对马达西奇公司注入投资,该公司才没有倒闭,继而双方签订了收购案。但乌克兰政府突然翻脸,拒绝了中国收购马达西奇的议案并将其强行“国有化”,泽连斯基的发言人曾称中国不能获得马达西奇公司,背后原因可能是收到了美国的指示。

5日,俄方再度对乌克兰境内发起袭击。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俄军使用“很多导弹”对乌境内目标发动袭击,在这次袭击中乌航空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被导弹击中;泽连斯基未谈及有关袭击的更多信息,但他表示轰炸“不能击溃乌克兰人自由的意志”以及“国际法不会被俄罗斯的恐怖主义行为取代”。此前有消息人士曾认为,经过去年的轰炸行动后,马达西奇至少已经陷入部分瘫痪了,但一些车间仍然能够工作并为乌军生产装备,俄方很可能冲这些而来。… 阅读更多

为何此时要进行无人机出口管制?

来源:知乎    作者:坏土豆    2023-08-06

刚刚,美军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7月31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了关于对部分无人机实施临时出口管制的公告。

与此同时,大疆公司方面表示:

“我们从未设计和制造过军事用途的产品和设备,也从未在任何国家推销或销售我们的产品用于军事冲突或战争。

大白话意思就是说:

我们生产的无人机肯定都是民用的,绝对不是为了战争而生产的。

但是中国制造的优秀,大家也是看得见的。有些特别优秀的无人机,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改造——成为战争用品,所以为了捍卫全球和平,我们就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出口管制。

这个行为不仅仅是在捍卫全球和平,也是对某些国家的一种敲山震虎。之前我国对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镓和锗进行了出口管制,就是告诉某些霸权国家,如果你不让我做面,我就把小麦都给你断了!

而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影响,绝对不仅仅在于原材料方面,美军的腐败也远超大家的想象,下面就深入聊一下这个事情。… 阅读更多

关键时刻,中俄外长通了一个电话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8-08

资料图

关键时刻,中俄外长通了一个电话。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这也是王毅再次出任外长后,他和拉夫罗夫间的第一个电话。

人生的第一次,总有着特殊的意义。外交上的第一次,更传递出一些不寻常的信息。

最大的看点,两人谈了些什么?

看中国外交部的通稿,不长,大概也就700字,分为四个段落,王毅的话两段,拉夫罗夫一段,最后双方就乌克兰危机的表态一段。

但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几个角度吧。

第一,中俄关系怎么样?

王毅的回答是:很不错。

他对拉夫罗夫说了这句话:事实证明,中俄两国是信得过,靠得住的好朋友、好伙伴。

什么事实呢?

他说,自今年3月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俄罗斯以来,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都取得新进展,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能源合作稳步开展,人员往来快速恢复。

这也得到了拉夫罗夫的认同,他告诉王毅,俄方愿与中方共同落实好今年中国领导人访俄重要成果,加强战略协调,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阅读更多

俄乌和谈:少了谁都行,唯独不能少中国

华山穹剑    2023-08-07

沙特的和谈会议召开后,美媒感叹,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就是当前形势最真实的写照。

现在俄乌陷入僵持,想和谈的话,离了谁都行,唯独不能少的只有中国。

西方和俄罗斯说不上话,西方给的承诺俄罗斯也不会相信,能够跟俄罗斯说上话,且说了之后俄方愿意听的国家屈指可数,而中国无疑是其中最有分量的。

俄乌冲突本质上是美俄之间的较量,放眼全球,能够调解美俄冲突的,也只有中国有这个资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提出的和平方案,只有中国的方案获得了包括美欧俄乌在内的普遍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乌方在知道中方确定参会之后,激动得不行。

乌克兰现在也明白了,和西方一起商量,不可能有结果,只有真正支持和平,并用实际行动推动和平的国家,才能真的带来和平。

阅读更多

中俄11艘军舰,逼近美西海岸!

华山穹剑   2023-08-07

没有想到,美国也会怕!中俄此次可以说很很给了美国一个教训!

中国海军和俄罗斯海军舰艇编队共计11艘军舰,一同开往阿拉斯加西南方向的阿留申群岛附近,这里是美国西海岸的东北端。

中国海军派出的军舰包括052D型导弹驱逐舰齐齐哈尔舰、贵阳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枣庄舰、日照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太湖舰;

俄海军出动了1155型大型反潜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20380型轻型护卫舰“俄联邦英雄阿尔达尔·齐坚扎波夫”号护卫舰和20385型轻型护卫舰“轰鸣”号以及1艘杜布纳级油水船组成的联合编队。

从战役战术的角度看,阿留申群岛、白令海海域等,对于中俄两国海军来说同样是具备极强战术意义的海域:

首先,白令海海域,包括阿拉斯加湾,本身就是美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战时的主要待机海域。这一海域无论是离中国还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核心,都是太平洋上距离最短、发射阵位最好的区域,更何况还可以得到美军岸基和水面战兵力的强大掩护。… 阅读更多

在非洲,我逐渐理解底层的绝望

来源:风闻    作者:环行星球     2023-08-07

对于大多数在城市中朝九晚五的人来说,海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职业。

这种与都市生活的“长期割裂”,让“海员”的存在感极低,相比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外卖员和快递员,同样是运货,你见过海员么?即使他们的运货载具,是可以装下两万多TEU(标准集装箱)的庞然大物,即使船运占据了全球货运贸易的80%以上,我们对于海员们的付出,仍是几乎完全无感的。

今天我们请到了环行星球的海员读者——北风,跟大家聊了聊,那漂泊在大海上的工作与生活、与海盗的擦肩而过、在各国海岸的所见所闻。👇

3月,西非刚果近海处,满载货物的韩国油轮Monjasa Reformer 正在驶向海岸。也许这时船员们正期待着抵达以后,一小段可以休息的时间。没有人意识到危险在悄然临近。

当船员察觉到异常,他们迅速发送求救信号。但还是慢了一步。

荷枪实弹的海盗乘坐快艇迅速靠近,并强制登船。尽管绝大多数船员顺利进入安全舱,最后仍有六名船员被掳走。… 阅读更多

四个不予置评,还说“言论自由并非绝对”

来源:风闻    作者:记者韩鹏     2023-08-07

原标题:四个不予置评,还说“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什么提问戳了欧洲俩发言人的肺管子

这提问直戳肺管子,欧盟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的俩女发言人,在中国记者逼问下,竟说出了【“我们认为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评价美澳双边事务”】这话。

诶?“双边”你们都不敢评价,那中国内政、台海、香港你们咋干涉得那么起劲??你们不是最爱当人权教师爷了吗,咋一沾上美国,“言论自由”这“天赋的人权”,就“不是绝对的”了?

@中国日报 记者陈卫华这提问视频一发,阿桑奇妻子就在推特上表示支持,说:“这视频让人震惊。”

视频中,中国记者提问:“澳大利亚总理给布林肯打电话,想阻止将阿桑奇引渡到美国,但布林肯拒绝。两位发言人怎么看?”

两个发言人4次强调“无可奉告”,理由是“不评价美澳双边事务”、“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

【阿桑奇到底干了啥?他怎么使用的“言论自由”这个人权?我给大家讲讲!内容绝对让你惊掉下巴:】… 阅读更多

“中美正开辟新沟通渠道,以解决争议性问题”

2023-08-07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标题:“中美正开辟新沟通渠道,以解决争议性问题”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8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和中国正在开辟新的沟通渠道,以解决争议性问题,这是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6月访问中国以来,两国在稳定关系方面取得进展的迹象之一。

报道援引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和中国将成立两个工作组,专注于亚太地区问题和海洋问题,还有可能成立第三个工作组,专注于更广泛的领域。

此外,美国和中国的官员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落实这些接触的细节,讨论相关安排。另一名知情人士称,双方正在考虑举行一系列会谈,以明确目标和解决棘手问题,但尚未达成最终决定。

当地时间7月31日,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在华盛顿同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和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举行工作磋商,双方围绕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建设性交换了意见。

6月19日,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会面… 阅读更多

这个世界级的闹剧,有了最新的进展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8-07

还记得马斯克与扎克伯格的笼中约架吗?这个世界级的闹剧,现在有了最新进展。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他与扎克伯格的这场决斗,将在X上现场直播,所有收益将捐给退伍军人慈善机构。

X是啥?

就是推特!

马斯克买下推特后,已经将它改名为X。全世界都惊得一愣一愣的,一个这么有名的品牌,说改就改了?但我们不得不说,有钱就是任性。

回到这场八角笼中决斗,马斯克透露,他现在整天都在练习举重,为最后决斗做准备。

如果真打起来的话,毫无疑问,这是世界史无前例的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约架。

很简单,马斯克现在是世界首富,身家大概2360亿美元;扎克伯格钱少点,也有1040亿,世界富豪榜排名第十。

这样级别的富豪,你以前看过撸起袖子就要干架的吗?

以前没有,但以后就有了。这就是现在的美国,现在的美国超级富豪。我们也算见证历史啊。

虽然马斯克妈妈极力劝架,一度宣布“约架已经取消了”。但儿大不由娘,马斯克很不甘心说:“妈,别拦着,我要和他比赛”。

阅读更多

美秘密干预缅甸政局,围堵中国

华山穹剑    2023-08-05

缅甸政变集团宣布,7月31日,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会议在内比都召开,决定再延长6个月的紧急状态。

过去的7月,缅甸局势波谲云诡,抵抗组织革命势头正盛,在不同战线与缅甸政变武装战事持续激烈。2021年以来,缅甸多地局势紧张,武装冲突不断。

有媒体指出,缅甸局势动荡的背后,有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干预。种种迹象显示,美西方一些国家其实就是最大的幕后推手,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搞乱地区局势,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2021年初,缅甸政局突变,缅甸多地发生大规模抗议,各类“街头运动”在缅甸主要城市大规模上演,表面上看是缅甸国内“矛盾”的冲突,实际上,这是一场明显具有美西方操控下的“颜色运动”。

在这之后,缅甸陷入全国性内乱,缅甸境内各类袭击、爆炸、纵火事件不断,大量学校、道路、桥梁、工厂、市场被焚毁和破坏。到今天,各类暴力冲突还在持续。美西方一些国家却将这些暴力破坏活动称为“和平抗议”,并指责缅甸当局使用暴力手段镇压。… 阅读更多

美国和蒙古签下稀土大单

来源:搜狐网   2023-08-05

美国在中国身边多了一个“邻国”!你没听错,这是蒙古总理自己说的。一个连海都没有,国土完全被中国和俄罗斯包围的内陆国家,为啥成了美国的“邻国”?很明显,这里有猫腻。

8月2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开启访美之旅,在与美国副总统会晤时,他对外宣布两国将签署“开放天空条约”,这意味着美国的飞机可以直飞蒙古,至于从哪里飞过去,肯定不是俄罗斯!鉴于俄罗斯已经对美国关闭了领空,所以,美国飞机要飞到蒙古去,有且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先跨过中国领空,再抵达蒙古。

两国谈到这里,乍一看不就是民航方面通了直飞航线了吗,没啥大不了。但只要继续往下看,你就不会这么想了。除了“开放天空”这件事之外,美国和蒙古还谈了一件事,那就是稀土出口。

前段时间,中国基于安全考虑,对关键金属镓和锗进行了出口管制,这直接就捅到了美国人的肺管子。他们担心,中国会进一步对稀土矿出口进行管制。用美国自己的话说,一旦中国断绝对稀土的供应,美国将彻底失去和中国竞争的优势地位!说简单点,包括芯片、电动汽车、AI啥的,没有稀土,全玩完。… 阅读更多

三方喜剧?澳总理劝阻美国放过阿桑奇

华山穹剑    2023-08-05

据悉,2021年英国警方最后一次提审阿桑奇,在法庭上英国称其嫌疑仍然没有洗清,不能获释。但这次又和美国联手“表演”,英国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美国的引渡要求,当庭对其“网开一面”并称阿桑奇状态不好不能回美国,否则有可能会自杀等言论,这件事就一直被搁置了下来;英国就在这种“缺少宣判”的情况下一直拘禁阿桑奇,但去年英方又改判,阿桑奇被宣布引渡美国,英国内政大臣普丽蒂·帕特尔批准了美方的要求。

消息提到,目前阿桑奇仍然就引渡令向英国高等法院提出上诉。根据美国相关法律,阿桑奇一旦被引渡到美国,将受到“最严重的刑事指控”,后半生出狱就无望了。今年这件事还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曾多次敦促美国政府终止对阿桑奇的诉讼。澳方主动出来劝告美国和英国,认为如果英国和美国监禁阿桑奇和起诉“违反人权和言论自由”,且自己愿意担保阿桑奇被释放,事情看似还有转机。

30日,美联社曝光了国务院对此事的最新态度。布林肯在会谈中说,阿桑奇“涉嫌与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机密信息泄密事件之一有关”,他理解澳大利亚对此事的关注及看法,但敦促澳大利亚同样需要理解美国。布林肯还称,美方需要坚持引渡阿桑奇,他犯下的罪行太严重了。这段言论无疑是在警告澳大利亚:不要插手这件事,决定已经不可能改变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