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久久升学院 2022.05.06 作者:叶立华

来源:久久升学院 2022.05.06 作者:叶立华
作者:牛弹琴 2022-05-06
你没看错,这一次,普京郑重道歉了!
向以色列总理道歉,为俄外长拉夫罗夫的言论道歉。
按照以色列的说法,普京5月5日和以总理贝内特通了电话,贝内特接受了普京的道歉。
为什么要道歉?
起因是拉夫罗夫的出格言论。
日前,在接受一家意大利媒体采访时,当记者问拉夫罗夫:为什么俄罗斯在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打出了“去纳粹化”的口号,要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身就是犹太人啊?
拉夫罗夫当即回答:
他们说“如果我们就是犹太人,那么纳粹化怎么可能存在”,我可能是错的,但希特勒也有犹太人的血统,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从犹太人口中听说,最大的反犹分子是犹太人自己。
意思很明显:
1,谁说是犹太人,就不纳粹了;
2,希特勒就有犹太人血统,他的纳粹行径,不用我多说;
3,最大的反犹分子,有时就是犹太人自己;
4,所以,泽连斯基是不是犹太人,不影响乌克兰有纳粹行为。
看上去逻辑论证很紧密,但很可惜,老资格的拉夫罗夫犯了一个外交大忌,引用了涉嫌阴谋论的说法,触犯了一个最敏感的国际问题。… 阅读更多
土豆说:
中美之间不可能互相攻击本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如若这样就是三战,就是相互毁灭,但一旦在亚太地区开战,中国已经用实力告诉了美国,你没有任何胜算。
印太地区的人口占据全球的60%,可以说是全球的市场的根本,一旦美国被中国驱离印太地区,美国霸权就此终结。
在乌克兰,面对常规军力薄弱的俄罗斯,美国尚且不敢亲自下场,况且在印太地区,拜登能有胆量直接面对已经掌握了超级航母杀手的中国海军吗?
至少在未来数年,亚太地区很难爆发真正的战争,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勇气,让美国不敢下场。
那么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和以后的数年,就是中美之间的信心之战,这也是最近共存派上窜下跳的主要原因。
坏土豆 作品
今天聊五部分:
第一部分、共存派的迷梦;
第二部分:未来,将是中美最关键的信心之战;
第三部分:在全球环境下看今天我们所遭遇的困境;3+2的五大过剩;
第四部分:美西方集团与中国的选择,是选择透支还是选择未来?
作者:牛弹琴 2022-05-05
资料图
日本应该也没想到,俄罗斯最羞辱人的报复,居然是针对日本。
手段羞辱人,理由羞辱人,对象更羞辱人。以至于正在欧洲访问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似乎还有点懵,表态:俄罗斯这样针对日本,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为什么不可接受?
因为俄罗斯太不够意思了,打人不打脸啊。
根据俄外交部4日的声明,永久禁止63名日本公民入境俄罗斯。
请注意:永久禁止。
63名日本人都是谁?
头一个就是岸田文雄,此外,还有
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
外务大臣林芳正、
财务大臣铃木俊一、
防卫大臣岸信夫等等。
另外,还有《产经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多家媒体机构人员和专家学者。
为什么是他们?
俄罗斯的声明就指责,日本政府“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俄运动,允许对俄罗斯发表不可接受的言论,包括诽谤和直接威胁”。
而且,“日本公众人物、专家和媒体,对此表示赞同,他们完全被西方对我国的态度所吸引”,日本政府此举破坏了俄日睦邻关系,损害俄经济与国际声誉。… 阅读更多
2022-05-04
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的主要目标围绕着如何拉拢盟友击垮俄罗斯,美国的能源商、军火商、华尔街寡头都赚得笑不拢嘴。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美国的胃口太大了,既想把军事上的“老二”干掉,又想把经济上的“老二”击垮,美国之前说的同时开两个战区这句话,是真有这个打算。这边俄罗斯还激战正酣,美国就已经迫不及待要对中国下手。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中国周边布了不少“雷”,就等着中国按捺不住“踩雷”。先说说台海方向,美国最惯于打“台海牌”,先是宣布拜登任内第三批军售,然后又突然宣布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将访台,但是计划还是取消了,之后为了挽回面子又派美国议员访台,遭到了解放军针对性的战备警巡。此外,美国和菲律宾还在南海举行了两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军演,美航母还现身东海,和日本展开海上军演。而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更是频繁施压中国“站队”,指责中国立场是“破坏世界秩序”,什么话都让他们说完了。
而美国也终于要“认真”起来了,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喊话,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发布一份外界期待已久的国家安全战略,来应对中国崛起。所谓的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其实就是喊话中国,来干一架。拜登这都上任一年多了,才开始发布对华战略,是没时间呢还是没办法了呢?… 阅读更多
原标题:重锤出击!24小时之内逮捕300名美国间谍,最可怕的还在后面
2022-05-01
众所周知,间谍、特工、情报人员一直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甚至 在很多影视剧中会经验出现。而电影中通常把那些人物塑造的神乎其神,甚至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但是现实中的美国间谍,却是另一码事。近日,据俄罗斯安全部门展开大规模的行动,针对美国间谍收了一张网,仅在24小时之内就抓捕200余名美国间谍,这也让美国精心的情报网络在莫斯科遭到重创。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被抓捕的特工人员中,除了有一部分是美国情报机构用金钱收买的俄罗斯线人之外,剩下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国间谍。就在抓捕之后,俄罗斯官方也对美国的行为进行了斥责,这也让美帝国主义形象一落千丈,甚至在国际各国面前下不来台。但是比这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俄罗斯目前已经放下狠话,并准备对这些间谍进行公开审问,警戒那些幕后的国家。
而且对于公审来说,最难受的要数美国人。要知道,这抓捕的这些特工,除了俄罗斯人之外,还有部分美国人。而俄罗斯要公审他们,这无疑是在打了美国人的脸,这也是白宫无法接受的事实,而同样也会将美国推上国际上任人指责,如果美国唯一能做的,那么就是数一数自己手中握了多少俄罗斯的间谍,与俄罗斯进行谈判交换俘虏,但是这事对于俄罗斯来讲,能不能答应还很难说。
2022-05-04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骞】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独家报道称拿到一份最高法院内部泄露文件,其中显示美国最高法院已对推翻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判决形成多数意见,这意味着已被承认49年之久的女性堕胎权可能被取缔,美国女性人权面临重大倒退。
这一泄密文件立刻引发美国政坛及民间震动。5月3日,美国最高法院和总统拜登均对此事进行回应。
美国最高法回应称文件是“真实”的但不是最终立场,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发声明表示,他已指示法警部门对于泄密来源展开调查。拜登同日表示,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举动是“激进的”,他将敦促国会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女性堕胎权。
美国参众两院民主党议员普遍不赞成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甚至温和的共和党议员也不赞成。而保守派共和党人对推翻该案表示欢迎,不过他们很恼怒有人把文件泄露出来,认为这扰乱了原本顺利的决议进程。
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截图… 阅读更多
2022-05-04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讯)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5月3日报道,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发生多起自杀事件后,已有超过200名舰员选择离开该舰。
4月的一周时间内,“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共有3名舰员自杀。过去一年内,共有7名舰员死亡,其中4人为自杀。而自2019年11月以来,航母上共有7人自杀。
CBS:数起自杀事件后,美国海军允许“乔治·华盛顿”号舰员下船
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司令约翰·梅尔(John Meier)3日告诉媒体,目前正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工作的2700名舰员中绝大多数已经被获准住在其他地方,只有约400人被要求住在舰上。从5月2日开始,美国海军批准了260名舰员选择离开航母,搬到附近的海军设施。
此外,“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也在制定为期两天的停工计划,以讨论心理健康和航母上的生活质量问题。
“我现在对日程安排和舰船不对的其他工作不太关心,或者说关心得少的多。我现在更关心的是舰员们的心理健康、工作量,以及我们如何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梅尔说道。… 阅读更多
作者:牛弹琴 2022-05-03
莫迪果然很有一套,成了最大的赢家
资料图
莫迪老仙,法力无边。
这是互联网上的玩笑话。我的理解,有调侃的成分,但更多还是对莫迪的佩服,别看他粗壮身材,但做起事来,很有一套。如果一定要评论俄乌冲突最大赢家,我的感觉,印度说是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美国当然是赢家,军火商更笑得合不拢嘴,但赢面最大的,估计还是印度。
左右逢源,关键是左右还都很吃他这一套。依然勾肩搭背,还在各种利诱。
5月2日,莫迪去德国访问。德国总理舒尔茨隆重接待莫迪后,敦促印度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
你们要谴责俄罗斯,你们要对俄罗斯制裁,你们不能再跟俄罗斯勾勾搭搭……要知道,联合国有关俄乌冲突的投票,印度都是弃权票,前前后后已大概弃权了有11次。
德国很不满,你怎么能这样?我们都在谴责,都在制裁,其他国家算了,但你印度是我们的民主伙伴,怎么这样没立场?
西方和俄罗斯,印度,你说,你站哪一边?
莫迪不慌不忙,告诉德国人: … 阅读更多
来源:久久升学院 作者:戎评
咱们先来盘点下开战后瑞士那些精妙的“战术动作”——
来源:久久升学院 作者:叶立华
来源:久久升学院 作者:后沙
乌克兰现在几乎成了西方政客和精英的网红打卡地,有个人旅行的,有组团参访的,冯德莱恩还在布查镇吓得花容失色。
冯德莱恩的反应在推特上都已经成了表情包,微博上也经常有人在用。
这几天,前往乌克兰打卡的主要是美国政客们。
继黑白无常到基辅与泽连斯基会面后,82岁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秘密访问了乌克兰,不知道有没有给泽连斯基送上一碗孟婆汤?
另外,美国副国务卿舍曼、纽兰等人也在络绎不绝地前往乌克兰,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鼓励乌克兰当局继续打下去,只到剩下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除了政客之外,4月30日泽连斯基也迎来了他真正的同行-好莱坞女明星安吉丽娜·朱莉,遗憾的是两人并没有见面。
安吉丽娜·朱莉去的是西部城市利沃夫,尽管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官方活动,却要在媒体上尽量展现出“个人背包旅行”的随意性。
本来乌克兰方面还想将安吉丽娜·朱莉说成是联合国难民署的特使来访,但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关部负责人Joung-ah… 阅读更多
原标题:俄逆风翻盘?拜登惨遭到背刺,欧盟先向普京服软,英国紧随其后
2022-05-01 来源: 强国新武器
随着东欧冲突的持续,欧洲各国相继出现能源危机,从俄总统普京发布“卢布结算令”以来,欧洲各国从强硬语气转变到商量的态度,这不最近欧盟顶不住了,开始向普京妥协,同意了普京的要求,使得拜登惨遭到背刺。
近日,欧盟放出了声音,声称在不违反制裁规定的同时,允许欧盟使用卢布来结算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在普京刚刚放出“卢布结算令”的时候,欧盟还信誓旦旦的说这是不可能的,对俄态度极其强硬,随着普京放出最后期限的通知,欧盟也不得不服软了。
而在欧盟声称能用卢布支付后,英国就迫不及待的向俄罗斯天然气银行发放了支付许可证,虽然英国已经不是欧盟成员国了,但是英国可不傻,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就等着欧盟同意后,自己在行动,毕竟到时候老大哥美国问起罪来,也有欧盟在前头挡着。
欧洲各国在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时本就不是铁板一块,英法德等国都相继说过对俄罗斯进行能源制裁是错误的,但在美国不断保证会加大针对欧洲的能源出口时,欧洲各国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大哥,但是让欧洲国家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大哥美国着实玩了欧洲一套。… 阅读更多
2022-04-25 来源: 九派新闻
据外媒报道,自2月24日俄乌冲突以来,欧美各国已经制裁了数千名接近克里姆林宫和资助俄罗斯的寡头以及他们的一些亲属。而根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编制的一份名单显示,2月24日后,共有5名俄罗斯寡头死亡,若追溯到1月份,则共有6人死亡,其中一些人的死因仍不明朗。
1、天然气寡头谢尔盖·普罗托森亚
最近的一起事件发生在上周,当地时间4月19日,现年55岁的俄罗斯天然气寡头谢尔盖·普罗托森亚(Sergey Protosenya)和他53岁妻子及十几岁女儿的尸体在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Lloret de Mar海滨度假区的家中被发现。
资料图
普罗托森亚是俄罗斯最大独立天然气生产商Novatek的前副主席,当地警方发现他自缢在别墅的花园里,他的身边有一把斧头和一把刀,而其妻女则在房间的床上被发现,身上有刺伤。
警方正在沿着两条线索进行调查,一是认为这是一起双重谋杀案,是普罗托森亚在谋杀了他的妻女后自杀;二则是一系列谋杀案,有人谋杀了三人,然后将其伪装成自杀。从犯罪现场后期来看,像是自杀后的谋杀。… 阅读更多
作者:牛弹琴 2022-05-01
普京有点豁出去了,但这给拜登出了一个大难题。
外交难题。
美国现在有点进退两难。因为之前美国已经划出了红线,要将俄罗斯驱逐出20国集团(G20),在没驱逐之前,俄罗斯参加的活动,美国不参加。
也就是说,今年的G20峰会,如果普京参加,拜登就不参加;G20财长会,如果俄罗斯外长去,耶伦就不去。
G20处于前所未有的撕裂中。
要知道,G20峰会,还是当年小布什拍板确定的,当时正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风雨飘摇,美国处于崩溃的边缘。
怎么办?
全世界来商量怎么办,或者换句话说,怎么帮美国渡过这个难关。
国际社会不缺少峰会,但缺少高效率有影响力的峰会。国家如果太多,一个领导人发言一次,就可能要开很多天;国家如果太少,继续像当时的8国集团(G8)一样开会,已经不管用了。
最后,小布什拍板,就G20吧,里面有西方七国,还包含了所有重要的新兴大国,更主要的,按照一些领导人所强烈建议的,里面必须有中国。… 阅读更多
2022-05-01 来源: 争议解决
由于乌克兰危机引发了欧俄的制裁和反制裁“战争”,双方都在咬着牙耗着,俄罗斯每天都在承受经济损失,而欧洲则在能源危机中挣扎。
不过,俄罗斯方面一直坚持不主动对欧洲“断气”的政策,当俄乌冲突持续两个多月后,欧洲内部对于接受俄罗斯条件(不友好国家用卢布支付)采购天然气问题出现了分裂,匈牙利、希腊、奥地利、斯洛伐克已明确表示愿意接受俄罗斯的条件,意大利等国则鬼鬼祟祟采购,德国政府内部声音不同调,英国则留了一手……
对于这些国家不同态度,俄罗斯的反应是:接受条件的,按照合同继续供应;不接受条件的,还有时间重新考虑。
但在4月26日,俄罗斯却宣布了”断气“决定,第一个遭到打击的就是波兰,几个小时后,保加利亚也被宣布”断气“。
为什么我是第一个?大波波怒不可遏。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27日在议会愤怒地指责俄罗斯:“这是对波兰的直接攻击,因为波兰昨天对俄罗斯寡头进行了真正的打击。作为报复,克里姆林宫今早将威胁变为现实,即关闭天然气供应。”… 阅读更多
原标题:印媒: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比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更多化石燃料
2022-04-30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尽管西方对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发出了种种噪音,然而,近日有印媒指出,现有事实表明,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不仅是欧洲国家,甚至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化石燃料总量都超过了印度。
《印度时报》报道截图
据《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当地时间4月30日报道,总部位于芬兰的智库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日前发布一份报告指出,俄乌冲突发生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俄罗斯向印度和埃及运送的石油数量有所上升,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印度时报》称,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曾向印度表示,愿意在原油价格上提供折扣,因为俄罗斯正在应对西方多国发动的制裁。
因此,印度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总计购买了3000万桶俄罗斯石油,这也招致了美国总统拜登和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尖锐批评。当地时间3月21日,拜登就在一次会议中“点”了印度的名,称印度是美国盟友中的一个“例外”,该国就俄乌冲突做出的反应“不牢靠”。… 阅读更多
来源:久久升学院 作者:后沙
俄乌冲突爆发两个月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似乎睡醒了,他启程访问冲突双方。虽然秘书长先生来得有些晚,但毕竟也是值得国际关注的举动。
4月26日,秘书长第一站先到了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举行了会谈。俄罗斯方面又安排了这个房间,又展示这张长达五米的大桌子。
外界有说是四米,有说是八米,其实这张桌子就是五米长,是从意大利买来的。什么时候用,对什么人用?背后有着俄罗斯的政治寓意。
俄乌冲突前马克龙已经体验过一次,这次,古特雷斯是以联合国秘书长身份到访,带着“中立”的态度。但莫斯科也没有给他多少温暖,这是在暗示古特雷斯并没有真正的中立。
古特雷斯遇上普京有些尴尬,他带来的主要议题是: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里武装人员的撤离、设立冲突地区的平民“安全通道”、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已向乌克兰平民提供援助等,
希望双方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乌东问题。
不过,古特雷斯说话的味道有些怪,他说,“一方面,俄罗斯一再被外界指责没有对平民进行疏散;另一方面,俄方已宣布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但并未正式使用。”… 阅读更多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由于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内还有1000多名平民,给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造成巨大阻力。在俄方先后三次通知平民撤退后,乌克兰政府仍然咬定“不会信任俄军,如果不经过联合国秘书长的干预,就不可能放人”的态度。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往莫斯科和普京交谈协商撤走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平民,普京表态原则上同意,不过双方目前仍在磋商细节。
本月下旬,美媒曝光加拿大失踪了一名陆军司令。因为受去年国防参谋长乔纳森·万斯性丑闻事件牵连的加拿大陆军“一把手”特雷沃·卡迪厄已经很多天没露面了,美媒根据可靠消息获悉他在乌克兰,正参与同俄军的作战行动。
在舆论压力下加国防部出面解释称,他们不方便透露卡迪厄的动向,但可以告诉外界的是本月5日卡迪厄已经退役了,他不再是加拿大的陆军司令且关于他的调查还没有停止。消息公布后引起舆论热议,更多人相信外界盛传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内的“大鱼”就是卡迪厄,还有人则认为他确实在乌克兰,但不太可能被派往一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