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战争:石油人民币在非洲挑战石油美元

2014-02-07 11:05:36

尼日利亚宣布多元化外汇储备资产,将出售美元购入人民币。这是为什么呢?Golem XIV认为,如果抽丝剥茧仔细想想,这背后应该有一个更大更有意思的故事——石油人民币可能在非洲崛起,与石油美元展开激烈角逐,形成国际石油市场的货币战争。

两天前,尼日利亚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由当前的2%大幅提升到7%,并将抛售美元。5%的变动幅度放在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规模惊人的,更何况这还意味着将抛售高达21.5亿的美元。尽管在美国那些数万亿美元的外债海洋里,这21亿美元甚至连小水滴都算不上。话说回来,即使人民币外储增持5%,尼日利亚也还有80%的价值430亿美元的储备美元。

因此,从财务角度看,这不算什么大事。但这在地缘政治方面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货币战争

石油人民币在非洲挑战石油美元

中国进入非洲的方式:贷款换石油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原油贸易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这个国家坐拥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这些美元收入在扣除国家各种支出后仍有规模庞大的盈余美元资金,就形成了著名的石油美元。石油美元在当地无法被充分消化,就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回流国际市场。这些规模高达数万亿的美元也是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主因。那么,美国背负天量债务但仍被视为避险天堂也就不难理解了。… 阅读更多

中国智库:软实力不能光靠数量

2014-02-06 10:06:39   来源:腾讯

导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年一度的世界智库排名公布。中国数量全球第二,不过进入前一百的只有六家。这份报告越来越多被中国媒体和学者所提及。这和被称为国家软实力的智库受到重视有关。

一、尽管中国智库数量很多,不过“真智库”数量、质量皆有限

1、从兰德公司“抢中国智库生意”说起——

一说到全球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绝对赫赫有名。比较不为人知的是,兰德公司也有中国“雇主”。他们为海南、江苏、天津和广东等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做过调研报告。例如,当初为了迅速地发展海南省的经济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他们曾为海南省提出了改组财政系统、改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案。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兰德公司这个“外来和尚”做这些研究先天不足,毕竟是美国智库,很多东西出于“安全”考虑会有限制。另一方面,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智库机构约为2500个,研究人员约3.5万人。为何这些沿海省份舍近求远呢?… 阅读更多

洪渊:毛主席未竟的事业,习总正在接力

2014-01-26 09:58:34   来源:草根网

权威是强者的象征,受剥削受压迫的群众都是社会生活的弱者。一般人总是希望自己站在强者一边,而不愿站在弱者一边。因为站在弱者一边,自己会受到拖累,不但强不起来,反而自己也 会沦为弱者。毛泽东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一贯站在弱者一边,为弱者呐喊,为弱者服务,为弱者谋利益,尊重弱者——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万岁 ,就是他人民感情的写照。正如洛厄尔?迪特默所说:“毛泽东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造权威们的反。他总是站在被剥削的人们一边,做受压迫群众的旗手。”

毛主席对受剥削受压迫群众的深厚的阶级感情,是终生不渝的,他下定决心,毕其一生精力和努力,不惜被人谩骂诋毁,不惜粉身碎骨,也要找到受剥削受压迫群众永远不再受剥削、永远不 再受压迫的道路和制度。

建国之初,共产党及其各级领导干部,还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积极、热忱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老百姓也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与共产党的那种鱼水深情。各方面工作一呼百应,成就卓著… 阅读更多

史正富:今日中国的变革是“转型”吗?

2014-02-07 07:53:21

1月19日,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春秋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七十大寿,复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春秋研究院特意举办研讨会为陈教授庆生。观察者网昨天(6日)刊发了陈平教授的讲话。本文为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观察者网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陈平

陈平教授在生日会上展示了早期照片。图为陈平教授与他的老师普利高津(中)及罗斯托(左)

改革开放刚开始,我在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陈平老师的观点,他的那篇《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中国长期动乱贫穷的病根》对我影响至深,他是中国最早看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有根本问题的人。回顾西方经济学历史,从瓦尔拉斯的模型构建出来,经由上个世纪萨缪尔森的努力成为经济学主流,这里面一系列的大人物做出了一次次非凡的贡献——先是建立一般均衡体系,然后再由莫迪利亚尼推广到货币领域,贝克再推广到非经济学领域,有效市场理论再把它推广到资本市场领域。用钱颖一老师的话说,一般竞争理论已经延展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一般分析当中。… 阅读更多

邴正: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滥觞

2014-02-06 09:52: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邴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跨国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单一文化的封闭存在状态已无法继续维持;文化政策的开放性、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文化发展的融合性已经成为普遍的文化发展特征。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全球化的发展结束了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壁垒与边界已经被全球化与信息化冲垮。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渗透,以西方价值观为文化认同,利用发展中国家尖锐化的社会矛盾,频繁发起“颜色革命”,改变了南斯拉夫、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政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近年在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以及中东的“饥饿革命”之所以频频得手,主要是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络工具来传递消息和动员群众。当今世界呈现的变革与冲突,日益凸显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历史观是哲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涉及一个国家、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与精神财富,涉及国家认同意识与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古人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阅读更多

吉迪恩·拉赫曼:增长和全球化已非万灵药

2014-02-06 09:02:58

面对着严峻的政治威胁,全球各地的政府往往求助于同一种灵丹妙药——经济增长。例如,当各国领导人试图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时,他们会本能地以为,繁荣和就业一定是一项长期议题。当地区冲突(如东亚或中东)有失控之虞时,政治上的标准答案是加强经济一体化。从欧洲到中国,政府均视经济增长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但正如医生担心新出现的超级病菌完全不惧现有药物一样,各国领导人也开始发现,新形式的政治冲突对传统药方——增加贸易和投资,搭配大剂量的结构性改革——产生了“抗药性”。

三种政治“超级病菌”正在引发特别关注。一是中东冲突的蔓延,二是中日对抗加剧,三是西方世界不平等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冲突。

近期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代表们,堪称“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是解决冲突良药”理念的典型信徒。这种信念已经根深蒂固到不言而喻的程度,看看达沃斯台下听众对台上政治领袖讲话的反应便可知晓。… 阅读更多

中西方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对于“三个倡导”,思想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这种观点认为,“三个倡导”,特别是第二个层次的倡导,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接受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而价值观则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所反映的是价值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活动方式等。价值观可以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历史性。所有的价值观都是生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或价值愿望,都必定反映着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在奴隶社会就不可能出现。在古希腊,柏拉图也讲“公正”,但他所理解的公正是统治阶级、保卫者与劳动人民各司其职、不僭越。在那时,自由也只是少数自由民的特权。即使被认为实行民主制的雅典,人人拥有同样的“自由”显然也不是当时的社会共识,连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人也认定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封建社会,“民主”、“平等”显然也不是什么普世价值,农奴怎么敢与农奴主谈“平等”!在那个时代,如果有人想与君主平起平坐,显然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在一定意义上,封建社会也讲“法治”,如中国古代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那时讲的法是公开维护统治阶级特权地位的“王法”,而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法”。在相信“君权神授”的专制制度下,大多数群众并没有“法治”观念,在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存在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当时被认为是“正常的”。历史就是历史,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只能提出适合这个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阅读更多

人民的民主还是资本的统治——美国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认识误区

佟德志 

内容提要:在历史上,美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但是,美国的制宪者们却从保护私有财产的角度防范民主的威胁。在实践中,资本主义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使民主臣服于资本,严格地限制了民主的范围,侵蚀了民主的空间。美国的宪政民主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本民主,强调了财产权利和资本规则对公民权利和平等原则的优先性,在人民的民主和资本的统治之间选择了后者。

现代宪法以人民主权观念为基础,任何否认这一原则的宪法都不是民主的宪法。学界的一些观点倾向于认为,美国宪法当然是一部民主的宪法。资本主义,其主体是资本,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资本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国家。中国学术界的多数观点倾向于认为,美国当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当我们将这两个看起来似乎都没有问题的问题并列在一起时,问题就产生了:在美国,到底是人民在统治,还是资本在统治?更进一步,美国的宪政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还是资本的统治?这是我们认识美国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着理论认识上的误区。… 阅读更多

房宁:现代西方政治科学就是研究怎么操控民意

2014-02-04 11:17:35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房宁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主要谈三个问题,一个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看到观察者网最近也在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我也想在此谈谈我的观点;另一个是理论应用问题,即理论如何指导政治改革,现在很多人都在呼吁改革,并试图用一些他们所认为的先进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有必要做个澄清。最后来说说我对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观察。

党的理论干部弱势在哪里?

先谈谈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观念的世界和一个经验的世界。人们总要根据自己建立起的经验系统,来衡量、判断某种观念,理解和运用某种理论。因此,可以说人们的经验世界是其观念世界的基础和支撑。经验来自实践,如果没有实践、没有经验,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的很明白:一切真知来自直接的经验。这句话说的多好呀!多准确。如果没有经验而大谈理论,那你就是编,就是忽悠。我的本钱就来自于这些年在国内外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大地之书、社会之书、人性之书。… 阅读更多

普世价值反腐是用“资本特权”置换“权贵特权”

T2014-02-04 12:09:04   来源:海疆在线

作者:海疆在线特约评论员 赵 磊

过去的2013年,中共连发15项禁令展开反腐,包括清退会员卡,禁建楼堂馆所,严管文艺晚会,严禁节日送礼,严控会议规模,严控三公支出,严进高档会所,等等。其基本精神在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约束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和娱乐行为。

有媒体说,“诸多款项细密繁杂严苛,甚至产生干涉私生活的抱怨”。在我看来,浸淫于腐败久矣的社会,习惯于腐败久矣的民众,没有抱怨那才奇了怪。而抱怨的产生,恰恰反证了15项禁令的执行效果。瞧瞧,有人坐不住了,最近公开跳将出来,为高档会所关门歇菜哭丧叫屈:《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反腐”事件,让我暗暗担心》(来源:《凯迪网站》)。

这位“暗暗担心”担心什么呢?他说:“你反腐,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如果你不尊重私人财产、用践踏物权法的手段去反腐,那和重庆当年的‘黑打’有啥区别?极端民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再怎么‘顺应民意’都可能是法治的倒退”,云云。… 阅读更多

周淑真:论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的内涵与价值

2014-02-03 13:28:53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其核心是改革现行的权力制度,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价值意义。

权力运行的本质

人类社会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产生的权力制度属性不同。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封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握有对臣民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因此,专制统治就成为封建皇权权力制度的法则。在资本主义社会,西方英、法等国的议会、内阁、政党等机构和政治组织,是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皇权的斗争中产生的,因此权力限制与分权制衡,成为这些国家权力制度的题中应有之意。

当代世界是政党政治的时代,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国家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是绝大多数国家普遍的政治现象。在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性质的政党,权力制度的模式是不同的。权力高度集中是革命性政党的主要特征。对于革命政党来说,由于革命战争夺取政权的需要和秘密地下斗争的需要,残酷的对敌斗争决定权力必须高度集中。但是当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权力制度模式。因为在长期的和平年代,国家以经济建设中心,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状态,权威性分配公共资源的公权力不受制约不受监督,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滋生腐败,这是许多政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难以跳出“周期率”的原因之所在。… 阅读更多

李少军:大国何以开展小国外交?

2014-02-03 08:52:08

当前的大国在新形势下需要更多地倚重小国外交。2010年,俄罗斯学者尼古拉·兹洛宾在一篇文章中就认为,当今世界已成为小国的天下,拥有强大军事及经济实力的大国,已失去了对国际局势的操控权,正日益受到小国以及地区冲突的掣肘。基于这一判断,他认为大国需要通过非直接冲突的形式,将其他大国从各个地区排挤出去,因为大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取决于与中小国家寻找共同语言的能力而非其军事实力。

2013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图/新华网 摄影/新华社记者王晔

2013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图/新华网 摄影/新华社记者王晔

在开展小国外交的问题上,美国有典型的表现。以2012年为例,美国为实施“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把很大的功夫用在了外交上。从5 月到7月,国务院和国防部高官出访了阿富汗、蒙古、越南、柬埔寨、老挝、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国,并且积极参与了各种多边会议,诸如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和香格里拉安全对话等。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还专门出席了以小岛国为主要成员的太平洋岛国论坛。11月,奥巴马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也选择了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在开展这些双边和多边外交的过程中,美国除了加强与过去很少来往国家的关系外,还大力推进了与传统盟国的关系,并且在多边场合大力阐释了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主张。… 阅读更多

阎学通:中国新外交政策——区别对待敌友

2014-02-03 08:19:08

阎学通

美国《赫芬顿邮报》新闻评论网站《世界邮报》(World Post)继创刊号刊登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访后,1月28日刊载了观察者网供稿。2013年11月2日,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与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就“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题展开辩论。本文为辩论实录摘编。

《世界邮报》刊观察者网供文

《世界邮报》网站刊观察者网供文

北京-最近,我和芝加哥大学政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就“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题展开辩论。在新领导人习近平带领下,中国的外交政策似乎变得更加自信果断,国际国内对此评论不断。我们的辩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的。

确实,太平洋地区并非一切都好。中日在东海和钓鱼岛的局势正紧;中菲南海争端已经持续两年,仍不见尽头。很多中国人怀疑是否遭超级大国遏制,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给了他们确切答案,并且鼓动中国周边敌对国家扩大紧张形势。最近,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部分国家称之为挑衅行为。

阅读更多

美国的新闻自由与管制

王小石

由于普世系媒体以及亲美公知长期以来不停地灌输影像,许多中国人头脑中形成这样一个印象:美国是新闻绝对自由的社会,政府根本不管媒体报道什么内容,因为新闻自由受美国宪法保护,政府也无可奈何。下面我整理一些资料,试图还原美国新闻环境的本来面目。 一、美国“新闻自由”的本质有这样一篇美国人写的政治寓言非常犀利:
一个美国人来到一个小岛了解当地的民主制度。这个小岛的国王介绍:我们非常民主,开会讨论的时候全民参加,每人拿一个金喇叭,表决的时候看哪一方的喇叭声音大来决定胜负。
美国人一听这个制度很民主呀,要求现场观摩一下。
议事那天,讨论到有关措施时,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总是那几个人拿出金喇叭狂吹,其他人一动不动。美国人很奇怪,
问国王:“其他人为什么不吹喇叭。”
国王回答:“因为他们买不起金喇叭。”
美国人说你这哪是民主啊,分明是富人统治。
国王问:“你们是怎么民主的?”美国人开始介绍新闻监督,怎么通过媒体来制约政府。
阅读更多

毛泽东正确引领对苏联历史经验的认识——国外国内对“一论”、“再论”的反响

刘爱章

写作背景1956年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社会主义国家暴露出严重矛盾和问题。是年2月14日至25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是斯大林逝世后苏共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24日夜至25日晨,赫鲁晓夫在会议闭幕前的秘密会议上,向全体代表作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这位国际共运的重要历史人物。
6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了赫鲁晓夫的这个秘密报告,举世轰动,报告内容则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对社会主义的素材。随后,一股汹涌的反苏反共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对赫鲁晓夫的这一秘密报告,毛泽东认为“一则以喜”,即“揭了盖子”:破除了对苏联的迷信;“一则以忧”,即“捅了漏子”。他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论”)的核心内容即是“正确评价斯大林是非功过,实事求是对待共产党领袖人物的重大失误”,认为对斯大林的历史功过作三分错误、七分成绩的评价比较合适。
阅读更多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

姜安 

在中国从近代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过渡中,毛泽东奠定了以主权独立、外交自主和国家安全为主体的外交价值取向。三者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本历史逻辑,成为新中国外交模式和发展走向的思想原点。

积极谋求主权独立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重,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首要任务。近代以来的国际经验和历史教训,迫切要求新中国的政治家除了具有现代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外,还需要具备对国际事务的卓越理解力,站在时代高度,考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中国的历史方位,谋划出纵横捭阖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这成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站在“全世界的人民大众走上消灭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时代”,提出了自己的独立外交思想。这就是他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文献中显示的外交逻辑:中国曾经遭受了帝国主义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新中国必须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殖民压迫,构成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政治基础。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近代国际体系中,西方列强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主权之争,实际上是欧洲中心主义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斗争,落后国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现代主权国家。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中,以主权平等和自主为核心外交目的,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压迫,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使命诉求。… 阅读更多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三个维度

张健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之风的开创者,在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方面,留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开座谈会”、“典型调查”、“解剖麻雀”等。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其中蕴含着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我们反对主观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其中蕴含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趋向,体现为群众路线的领导作风,是我们防止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方法;其中蕴含着直面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工作理念,体现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去除形式主义的科学路径。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切入,深入挖掘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对于有效提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能力,进而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武器
阅读更多

钮文新:中国是否存在货币危机?

2014-01-29 11:43:11   来源:作者博客

南美的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智利比索、哥伦比亚比索;亚洲的韩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菲律宾比索,以及南非兰特、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等等,随着美国QE的缩减,几乎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贬值,而且从技术形态上已经构筑了令人深信不疑的贬值趋势。

这是令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头疼不已的事情,包括中国的人民币。为什么会头疼?因为,这对各国货币当局而言它是一个左右都是“死结”的命题。你不想让货币贬值吗?那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拉高利率;但是,加息会痛击国内经济健康,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必然导致货币稳定的基础更加虚弱。是不是可以任由货币贬值?那将意味大量资本逃逸,同样摧毁国内经济基本面,引发货币进一步贬值和更大规模的资本逃逸。

中国到底有多少学者看清了利率和汇率的关系?也许不是它们看不清楚,而是它们已经麻木了。过去8年,除了2009年到2010年之间的一段时间,中国央行一直在通过紧缩货币的方式推高人民币币值,而人民币走势的基本特征就是:美元贬值的时候,人民币最多是不升值;而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大幅上涨。即便是2009年到2010年重启汇改其间,人民币也只是稳定,而从未有效地贬值过。… 阅读更多

苏联后期意识形态教育失误的启示

2014-02-01 09:54:00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作者:朱水龙 张亚

核心提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观念、信仰和追求,是一种观念的集合,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意识形态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因此,任何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当政阶级的理论基础,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整个社会成员保持团结统一的“黏合剂”。而非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断地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它的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长治久安。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而苏联共产党覆亡的最大教训,就是失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转向到根本放弃马克思主义,从而招致亡党亡国的严重失败和重大挫折[1]。… 阅读更多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

恩里克•洛皮斯 魏文编译

关于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它的特点和影响,有的时候提出了过于简单的诠释。有人说问题在于金融的权力和对金融解除调控,和随之而来的投机过程,所有这一切变成一场(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的危机。但是有的经济学家如豪尔赫•丰塞卡指出了危机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丰塞卡是(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国际经济和发展的学者和阿塔克科学理事
会的成员,他认为现在的经济危机只不过是70年代经济危机的一种延伸。
那么发生了什么呢?一个利润日益增多的积累和经济扩张的时期走到了它的顶点,因而不可能保持资本主义的利润率。2013年12月20日丰塞卡在瓦伦西亚政治和社会研究中心组织的关于“紧缩、欧元和社会政治危机”的讨论会上说,“7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一次典型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在1929年的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战后的经济扩张,需求和消费的恢复。丰塞卡指出,“资本家阶级需要消费者”。在福特制(美国在1929年之前由福特公司老板发明的使工人或生产方法标准化的资本主义发展形式)和阶级的协议的时代,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的状态”。所有这些过程实际上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作用。这位阿根廷的经济学家回忆说,“在英国代表着一种巨大的变化,人们不需要点当外衣就能去看医生”。但是不是只在欧洲专门发生这种事情。在一次很有名的会议上,庇隆(阿根廷前总统)面对商业交易所的资本家们威胁说,要他们让出利润的30%以换取不要失去一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