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瑞士发布世界10大军事强国:看中国名次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军控及裁军组织发布的世界最新军事实力排名:

兵者,国之大事。自古以来,军事实力都是一个国家最需要重视的力量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军备情况扑朔迷离,若真想有个确定的排名还真不是易事。

本文以国际军控及裁军组织发布的世界最新军事实力排名为依据,为大家介绍世界军事强国:

第10名—韩国

韩国武装兵力现役部队68.3万人。其中陆军:56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11个军、50个师、21个旅。

空军:6.3万人。编有飞行团10个、战术飞行团1个、防空管制团1个、侦察飞行团1个、训练飞行团1个、防空司令部1个、作战飞机555架。

韩国空军装备F-15K战斗机巡逻领空

韩国海军KDX-III级宙斯盾战舰首舰

海军:6万人(含陆战队2.5万人,雇佣兵1.9万人)。编有3个舰队司令部。

第9名-以色列

以色列陆军:13万人(动员后可达53万人)。编有3个地区司令部,1个后方司令部,3个军司令部,3个装甲师、2个师部,3个地区师部、4个机械化步兵旅(包括1个伞兵训练旅),3个火箭炮营。… 阅读更多

【妙文】关健斌:普京打了一场“诺曼底突围战”

  • 2014/06/10 09:1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6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了自己的“D-Day”,单枪匹马地演绎了一场普京版的“诺曼底登陆”。他巧妙利用诺曼底这个颇具历史意义的舞台,把它变成了撕破美国拼凑的对俄统一阵线的“突破口”,顺利地把“诺曼底登陆战”变为了“诺曼底突围战”。而以“诺曼底突围”为标志,俄罗斯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了“巧逆袭”,美国精心构筑的“对俄包围圈”将随时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诺曼底上演“别样的G8峰会”

在诺曼底,普京与法国总统奥朗德进行了超过一个半小时的“非常有建设性的”会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整整一个小时的会谈是从妥协而非分歧开始的;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约一小时的机场会谈相互传递了“一些非常清楚、明确的信息”;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单独站着谈了大约一刻钟;与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在有奥朗德和默克尔在场的情况下站着聊了约15分钟。

关于会谈气氛,普京与奥朗德和默克尔含笑握手的姿势被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与卡梅伦在镜头外的握手被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而没有人谈及或抓拍到普京与奥巴马和波罗申科握手时的情景……… 阅读更多

【妙文】弗朗西斯·福山: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 2014/06/10 10:50
  • 来源:独家网

核心提示:美国政府在质上的衰败与美国人倾向于建立“由法院和政党主导的”政府有着直接关系。法院和立法部门在不断篡夺行政部门的很多正常职能,由此造成政府运作在整体上缺乏连贯性且效率低下。

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当前都日渐衰败。这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或文明衰落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这里讲的政治衰败其实是说,一项特定的政治进程——有时是一家政府机构——已出现机能障碍。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思维僵化;地位稳固的政治行为方对改革和再平衡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他们的实力在不断壮大。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走上永久性的衰退之路,也不意味着美国相对他国所具备的实力肯定会下降。但制度改革极难实现。在政治秩序不发生重大混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确保可实现制度改革。因此说,虽然衰败和衰退不是一回事儿,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非没有关联。

三大结构特征都有问题

人们对美国当前的困局作出了多种诊断。在我看来,制度衰败——或者说衰落这个范围更广泛的观念——绝非“一蹴而就”。但总体来讲,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总是会被忽视。… 阅读更多

【妙文】冯绍雷:乌克兰危机的终结,还是新博弈的序幕?

——从诺曼底峰会到波罗申科就职的观察

2014-06-10 07:45:49

6月6日,诺曼底海边,美、欧、俄、乌等各国首脑的会见,以及次日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的就职,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这两天目不暇接的握手与演说,究竟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的暂告段落,还是标志着新一轮博弈的拉开序幕,值得做一番探究。

乌克兰“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宣誓就任乌克兰新总统

乌克兰“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宣誓就任乌克兰新总统

乐观预期的迹象

5月28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就发布了本次大选的最后统计结果——彼得•波罗申科获得54.7%的选票,仅以一轮投票就正式当选为乌克兰总统。这次,乌克兰多数老百姓的一个普遍选举逻辑是:既然第二轮选举中,也一定会是波罗申科当选,那么何不干脆一轮通过,省时省力。

波罗申科的顺利当选,包含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含义。

第一,波罗申科所获得的选票不光是来自乌克兰的中部、西部,而且也来自除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东部地区,包括哈尔科夫州(得票34%)、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44%)、以及敖德萨州(41%)等地,看来波罗申科在东部的得票还是一个不低的数额。主要对手季莫申科在竞选中落马,尽管,传说她要动员自由广场的激进派与波罗申科抗衡,但是她本人在大选后立即表示承认大选结果,并愿意与波罗申科合作。这初步表明:凭借波罗申科在大选过程中的表现,他还是有可能聚敛多数民意,成为把乌克兰引出危机的一位政治领导人。… 阅读更多

【妙文】世界期待“桑巴荣耀”

  • 2014/06/09 09:19
  • 来源:人民日报

\

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举办地——圣保罗伊塔盖拉球场新华社发

时隔64年,全球足球盛典重回“黄衣军团”的故乡——巴西。

圣保罗伊塔盖拉球场整饬一新,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开赛的哨音将在这里响起。球场旁的地铁站旧貌换新颜,暗黄色的土墙上出现了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涂鸦画作。在车站周围长达一公里的隔离墙上,数十名街头艺术家画满各自心中的世界杯图景,“巴西欢迎你”的桑巴舞场面,洋溢着巴西人喜迎五洲宾朋的激情和豪迈。

从6月12日至7月13日,32支球队重装亮相,64场比赛精彩纷呈,巴西世界杯将呈现怎样绚丽的画面,亿万球迷翘首以待。

球场依旧,雄心不改。曾5次夺取大力神杯的东道主巴西队放出豪言:要在家门口冲击“六星”。1950年在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失掉冠军的悲剧,让巴西人耿耿于怀了60余载。这一次,决赛还将在马拉卡纳上演。

“世界杯再次来到我们家门口,巴西人准备好了,每个巴西人心里都期待着一个结果——夺取冠军。”巴西著名的科林蒂安俱乐部的市场营销经理玛丽亚·迪亚斯如是说。“我们有一支全新而强大的球队和一位经验丰富并让所有巴西人都喜欢的国家队主教练,大多数球员有在欧洲踢球的经验,还有席尔瓦、大卫·路易斯等超级新秀,我们的实力非常强大!”玛丽亚·迪亚斯的分析和一些巴西媒体的预测一样,就好像胜券已经在握。… 阅读更多

【妙文】普京:美国的对外政策最具“侵略性”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接受法国的欧洲一号电台和法国电视一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俄罗斯没有吞并乌克兰或者破坏其稳定的意愿,俄罗斯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现在也不会做。

欧洲一号电台4日播出了对普京总统专访的片段。关于乌克兰问题,普京表示希望这“不是冷战的新阶段”。他强调,乌克兰当局应该与其百姓进行对话,对话需要通过谈判来进行,而不是坦克和飞机。他还指出,目前在乌克兰东南部没有任何俄罗斯军人或军事教官。

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都将应邀参加在法国西北部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仪式。关于纪念仪式期间他与奥巴马有无会面的可能性,普京表示,他“不相信”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希望与俄罗斯总统进行对话,奥巴马本人有权作出选择。

普京还指出,美国实施的政策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他表示,俄罗斯在国外基本上没有军队,而美国在世界上有很多军事基地。美国经常干涉别国内政,因此不能指责俄罗斯。

(《环球视野》摘自新华社)阅读更多

叙利亚:安全稳定不会随大选结束而到来

  • 2014/06/08 10:4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地时间6月4日晚间,叙利亚官方公布了总统选举结果,现任总统巴沙尔 阿萨德毫无悬念地高票胜出,成功连任。在叙利亚近40多年来首次举行的差额选举中,阿萨德得票率高达88.7%,另外两位候选人得票率分别仅为3.2%和4.3%。此前已经连任两届总统、主政叙利亚14年的阿萨德,自此将开启为期7年的新一届总统任期。

此次叙利亚总统选举遭到西方国家和叙国内反对派的抵制与不承认,但得到了俄罗斯等国家的支持。分析认为,通过此次大选,巴沙尔 阿萨德向外界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他仍然牢牢掌控着叙利亚的统治权。但同时也有分析认为,大选本身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内战在叙利亚仍将继续。

借大选宣示政权根基牢固

在此次大选举行之时,叙利亚内战依然胶着。这场内战起始于2011年3月15日,受“阿拉伯之春”风潮的波及,叙利亚不少城市同时掀起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抗议民众与军警发生冲突,造成了一定伤亡。在几个月之内,抗议活动迅速演变成武装叛乱,叙利亚危机爆发。… 阅读更多

王熙扬:中亚之后,中东也向东看

  • 王熙扬
  • 时政观察者
  • 2014-06-08 10:48:42

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主旨演讲,中阿未来十年合作初见端倪。

这是近期掀起的中阿外交高潮之一。6月3日到4日,科威特首相贾比尔刚刚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就在此前的6月1日至2日,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对伊朗进行了访问。

向东,还是向东。继中亚国家开始与中国携手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相对富裕而稳定的海湾国家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先行者,正迅速地调整对外关系策略,抢占先机。

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外国领导人及各国代表团团长,并与他们合影

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外国领导人及各国代表团团长

科威特试水或成海湾国家变化先声

我们将伊朗和中国的态度结合来看,就明白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在对外扩展上的战略考虑。

首先,伊朗在中东东部,中国在伊朗东部,从地理上看,了解伊朗的立场和合作可能是科威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扩大同中国合作的起点之一。科威特的两次外交活动是有海湾国家背后支持的,代表着打通中东——中国这条东方之路的愿望。… 阅读更多

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凉战”开幕

2014-06-08 11:48:01

  • 席亚洲

    席亚洲

    •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 施洋

    施洋

    •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2013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发文章,将现代世界局势概括为“凉战”(cool war)——用网络流行语说,这叫“萌化的冷战”。本周的世界军情大事颇有点为“凉战”写注脚的意思。

周一,香格里拉峰会上中美高官针锋相对,安倍晋三若趁机效仿丘吉尔当年事,来个“竹幕演说2.0”或许就此能历史留名。然而,很快舆论的焦点就转移到中国海军以空前规格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4”联合军演。中美关系的忽冷忽热实在令人诧异。美俄关系更是“凉风习习”:奥巴马在宣布成立10亿美元的“欧洲安全基金”之后,又刻意在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上避开普京,颇有点“凉意”。周末,台湾寄予厚望的“铺路爪”雷达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克星”,这样的故事在冷战中似乎并不陌生,而近年来的“凉战”中这种电磁领域软对抗又有复兴之势。我们为此专门采访雷达电子技术专家,以专业视角一窥这则新闻背后的故事。

阅读更多

诺曼底登陆战役70周年 历史和现实照片交叠再现诺曼底

2014-06-07 14:51:00

昨天,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这场由西方盟军发起的大规模登陆行动给了纳粹德国沉重的打击,开辟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第二战场。美国《赫芬顿邮报》刊登了一系列今昔对比的图片,纪念这富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摄影师皮特·麦克迪阿玛德制做了一系列今昔对比的给力图片,这些照片将1944年的战场影像和今天同一地点的影像叠合在一起。他在英国和法国找到了一系列1944年战场照片的拍摄地点,并从当年摄影师的同样角度拍摄了今日同一地点的照片。

“作为一个摄影师,站在那些记录了历史的人留下的脚印当中,是一种神奇的经历。”他说。

诺曼底战场今昔对比

背景照片是2014年5月8日拍摄,展示了诺曼底战役中代号:“Q区红滩”的海滩现状,这里位于法国拉布雷。前景照片展示了1944年6月6日约早晨8点40分,英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突击队员站在一艘LCI(小型步兵登陆艇)舱门等待冲上“Q区红滩”的场景

诺曼底战场今昔对比

 彩色照片拍摄于2014年5月8日,法国贝尔尼埃海滨。黑白照片展示了1944年6月德国战俘在英国士兵押解下集中在贝尔尼埃海滩上的场景阅读更多

美联储与国际投行涉嫌操纵金价 维持美元坚挺

  • 2014/06/07 10:23
  •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最终对整个金融系统意味着什么呢?或许,对美联储这样的监管者、惩戒者、规则制定者的权力制衡,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下一步不得不涉及的领域。

原标题:美联储也须受制衡(财富论)

5月份,巴克莱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因被指控操纵金价而站在了纽约联邦法院的被告席上。显然,对于近年来时常遭遇各种指控的上述几家银行而言,又一次成为被告并不足以为奇,外界对此也早已见多而不怪。接下来,面对很可能蜂拥而至的诉讼案件,各大银行要准备的也仅仅是更多的罚金而已。

随着调查深入,各种蛛丝马迹不断显露,金价被操控一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定及证实。只是,此次被口诛笔伐的很可能不仅仅是这些国际大行,拥有全球大部分黄金储备的美联储正在此案中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在金融危机之后频频对国际大行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施以重拳的监管者,如今却似乎成为银行的“同流合污者”。… 阅读更多

尹承德:当泰国民主遭遇“枪杆子”

  • 2014/06/07 11:36
  • 来源:环球网

泰国军事政变领导人、代总理巴育日前宣布了“还政于民”的“三步曲”:第一步用3个月实现全国政治和解,第二步用一年时间完成修宪、改革,第三步举行“自由公正”的大选。方案设计得不错,有军队“保驾护航”,任务大体能完成,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但枪杆子解不开“症结”,不能根本解决泰国深刻而激烈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泰国长期政治动荡和社会分裂的根源是挺他信与反他信两派势力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敌对。两派之争反映了泰国社会贫富两大阶层的分野与对垒。他信和亲他信政党为泰党及其铁杆支持者“红衫军”(红派)代表的农民和城镇贫民阶层占全国人口80%,却只占全国财富的20%,反他信政党民主党及其铁杆支持者“黄衫党”(黄派)代表的社会中上层,即富裕阶层占全国人口的20%,却占有全国财富的80%,并基本垄断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媒体资源。两派所代表阶层政治经济地位的迥异定然使之对政府权力有对立的主张与诉求。… 阅读更多

郑永年:亚洲未来或出现四种秩序

  • 2014/06/07 10:54
  • 来源:中文网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撰文:从今天的地缘政治利益格局和今后中美有可能的调整,亚洲的未来有如下四种主要情形。

几年前,人们还热衷于用G2(两国集团)来描述中美关系,有人甚至称之为“中美国”(Chimerica),这都指向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相依赖的局面。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很多人相信这种局面会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今天的局面似乎显示着两国关系越来越向冷战状态迈进。尽管中国和美国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竞争,但在东海和南海等问题上,美国“旗帜鲜明”地站在其盟友的一方。中国就觉得美国不中立,在美国的“我的盟友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的态度下,中美关系必然恶化。

无论是战争还是冷战都是地缘政治的产物,这种情况数千年不变。今天的中国和美国尽管有高度的经济依赖关系,但在地缘政治利益之争面前,经济上的高度依赖很难支撑亚洲和平的局面。亚洲能否和平,取决于中美两国对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认知和调整。… 阅读更多

戴维·布鲁克斯:西方民主制该如何回应挑战

2014-06-06 09:22:15

苏联解体后,民主迎来了自满的时代。在失去了能与其分庭抗礼的对手后,全世界的民主政府都开始腐坏。在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已暴露出分化、停滞、失效等重重危机;仍相信政府能做正确决策的美国人,只有可怜的26%。在欧洲,民选官员与选民的隔阂越来越深:他们既未妥善处理欧元危机,又使大规模失业问题雪上加霜。

西方民主制该如何回应挑战

美国暴露出分化、停止、失效等重重民主危机

以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的标准来看,在过去八年中,世界各处一度高涨的自由大潮逐渐退却。南非等新兴民主国家开始腐化;被贝塔斯曼基金会划归“缺陷民主”(有选举舞弊等乱象)的国家数量已上升至52个。约翰•米可斯维特(《经济学人》总编)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经济学人》编辑)在合著的《第四次革命》中写道:“到目前为止,21世纪是西方模式腐烂的世纪。”

过去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将民主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一般而言,民主国家难以进行长远规划。选民只想让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自己却不肯为此埋单。随着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获得立法否决权,民主体制内部的制衡机制有滑向瘫痪的危险。… 阅读更多

杨禹:和加拿大规划师聊民意

2014-06-06 08:16:05

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鞋是帮脚走路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什么是“最适合的民主”?两个衡量指标:一是能让现代化进程顺利前行,让你的脚往前走;二是能在沟通中达成妥协,让你两只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能往一个方向走。

我曾向一位加拿大城市规划大师当面请教:您那里要上一个工业项目,怎么征求民意?老先生说,基本原则就是利益相关者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加拿大人民选择的民主方式。

做起来什么状况呢?他说:“我住温哥华,一个石油公司要修穿越城市郊区的输油管道,征求民意的努力已持续31年,还在很有耐心地推进;我那个街区有开发商要建一栋15层的高楼,按当地规矩,要测算,凡是这楼建起来之后能看见它的市民,都在征求意见范围之内。”老先生被请去当此楼争议之咨询委员会主席。他说,这主席我当了13年了。

我与他共同的看法是:这种决策民主,好处显而易见——最大限度尊重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代价也显而易见——最大限度牺牲了发展效率。这种民主,只有加拿大这类国家享用得起:那管道、那楼如果如期建成,对人家来说,叫锦上添花;如果拖个十几年、几十年,没关系,人家国家照常运转。这是一双适合加拿大人民的鞋子。… 阅读更多

鲁宁:兰新高铁铸就反疆独“重剑”

2014-06-06 07:45:44

6月3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以下简称“兰新高铁”)启动联调联试。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其《视点》版拿出大半个版面,以《天山从此不再远》为题,对新疆首条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作了大篇幅报道。此前,观察者网也一直持续关注兰新高铁建设进程。

笔者全文阅读《天山从此不再远》后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以经济和旅游作为主要切入口。《人民日报》“最讲政治”,其以经济与旅游切题报道兰新高铁,自有只可意会不必言传的多重考量。恕笔者直言,兰新高铁是共和国即将铸就的又一把新的反疆独“重剑”,其对巩固国家西部边陲的战略价值和多层面的“溢出效应”将产生世纪性的深远影响。

六十多年前,王震将军率军挺进新疆依靠的是十万双铁脚板。1952年抗美援朝正酣,国家财力捉襟见肘,毛泽东果断拍板开建兰新铁路。自1962年起费时整整十年,兰新铁路各分段先后建成。自此,全长2423公里的兰新铁路东起甘肃省会兰州,西至新疆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铸就中国内地连接新疆东西的钢铁战略大通道。… 阅读更多

G7“脱俄”开峰会,话题难脱俄

  • 2014/06/05 09:16
  • 来源:解放日报 新华网

核心提示:八国领导人峰会原定于6月在索契召开,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欧盟和七国决定另起炉灶,首次将会议举办地放在布鲁塞尔,并暂停俄罗斯的会员资格作为惩罚。

\

6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左)同波兰总理图斯克(右)在华沙的波兰总理府共同出席记者会。奥巴马当天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 新华社发

美英法德意加日等七国首脑4日、5日在布鲁塞尔会晤。这是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八国集团首次撇开俄罗斯自行举行G7峰会。

奥巴马将会乌新总统

八国领导人峰会原定于6月在索契召开,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欧盟和七国决定另起炉灶,首次将会议举办地放在布鲁塞尔,并暂停俄罗斯的会员资格作为惩罚。

本次峰会的主题仍是乌克兰危机。乌克兰上月大选中,亿万富翁波罗申科高票当选总统,但流血冲突并未停止,东部地区的民间武装力量日益壮大,脱乌独立的底气越来越足。欧盟和七国领导人希望在峰会上找到停止冲突的解药。据悉,本周晚些时候,波罗申科将在华沙与奥巴马举行两人的首次双边会谈。… 阅读更多

张志坤:说起民国史,有些人至今未明白

  • 2014/06/05 10:21
  • 来源:草根网

核心提示:这是令一些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自由民主的中华民国治下,富人勤劳致富,是那么善良,那么扶危济困(他们直到今天还到处宣扬当年的富人是如何周济穷人的);国家政 治走向现代化,是那么地民主开明(他们直到现在还醉心于当年的国会与宪政),朗朗乾坤、昭昭白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造反呢?难道他们都活得不耐烦了吗?这件问题,不但当时的民国政府没搞明白,就是现在,那些民国的孽子遗孙们还是没能搞明白。

梼杌闲评,看兴衰成败,评古今得失,有些事情实在滑稽,譬如前朝故事,有些人至今也没明白到底为什么丢掉了江山,特别是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至今也没搞清楚道理何在,还在絮絮叨叨 地数黄道白,煞是有趣。

大致说来,这些陈年旧事主要有如下几件。

一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造反

众所周知,一部短暂的民国史,从一个侧面看就是一部老百姓的造反史(当然其中主要是穷人),层出不穷的造反暴动把天下搞得鸡犬不宁,不管民国政府费了怎样的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压不住造反的烈火,铲不尽反叛的暴徒。仅以大别山这个地方为例,大革命时期农民造反,1927年发生黄麻起义,起义之后发展成了红四方面军,国民政府费劲把红四方面军打跑了,此地又接… 阅读更多

欧洲约八千万人曾非法吸食毒品 占总人数四分之一

  • 2014-06-03 14:41:21
  • 来源:中国网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月27日报道,本周二,位于里斯本的欧洲毒品监管中心 (EMCDDA)发布最新报告显示,随着新型毒品数量的增加,以及大麻和安非他明等传统毒品危害性的提升,毒品带给人民的隐忧正与日俱增。

据统计,约有八千万欧洲人曾非法吸食过毒品,人数占欧盟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尽管2013年欧洲民众非法吸食毒品的趋势日趋平缓,但近来出现的大量新型毒品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由于吸食毒品过量,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行为失控和暴力倾向,诸多因素都成为导致欧洲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统毒品

根据统计,大麻仍是欧洲人吸食最多的毒品,7400万15-64岁之间的欧洲人曾吸食过大麻,人数占欧洲人口总数的22%,1400万15-34岁之间的欧洲人曾在过去一年中有过吸食大麻的经历。法国和丹麦被认为是欧洲吸食大麻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曾有32%的法国民众表示自己吸食过大麻。近来,由于利用技术手段可以使大麻当中主要有效化学成份四氢大麻酚(简称THC)的纯度得到提升,大麻的毒性也有所加强。… 阅读更多

乌克兰大选:“巧克力”的甜与苦

  • 2014/06/04 09:25
  • 来源:海外网

核心提示:这位新总统的使命绝不轻松:左右逢源说到底是在“博预期”,一旦过了一段时间,乌克兰政治、经济表现迟迟得不到改善,左右逢源也未尝不会转而变为“两头不讨好”。巧克力是既甜且苦的,“巧克力大王”的治国,究竟会让乌克兰人尝到甜头或苦头,只能走着瞧了。

乌克兰“5.25”大选在相对平静的氛围里结束。尽管被俄公然吞并的半岛根本未举行投票;尽管亲俄武装活跃的乌克兰东部,许多地方事实上同样无法进行正常的选举投票活动,投票箱要么未设,要么设而无人问津;尽管在投票当日,亲俄武装还以袭击顿涅茨克机场航站楼的激烈行为,表达了对选举本身和基辅当局的嘲弄和蔑视,亲俄情绪最激烈的斯拉维扬斯克,自封市长的维亚切斯拉夫。波洛马廖夫称“参加投票者都会被逮捕”,而在另一座由东部寡头里纳特。阿赫梅托夫私人武装控制的城市马里乌波尔,当地亲俄派在一夜间竖立起“不要去投票”的大型广告牌以阻挠选举。但正如欧安组织议会主席若昂。苏亚雷斯在大选后所做的总结所言,这是“大体完成”的一次选举。…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