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许倬云:现代西方主流文明的困境

  • 2014/06/13 11:12
  • 来源:独家网

核心提示:经过中国百多年来颠簸的命运,中国人的心态,长期习惯于将西方作为先进。在由铁葫芦图书出版的这本即将上市的新书《现代文明的批判》里,许倬云却是背道而驰,提出现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经不远。

在过去讨论的课题之中,我们经常提到,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提到过,西方文明正在面临严重的关口,这个关口究竟是象征着西方文明走到了衰亡的阶段?还是可能经过一次调整,又一次走向新的高峰?目前,我们还很难断言,主要由于这个现代文明,确实有其自我调整的机制。

如果我们以最近三、四百年的发展来说,过去我们经常提到,西方主流文明,是从西欧的启蒙时代开始,在那个关节上,欧洲的国家摆脱了宗教桎梏,发展了自由思想。在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开展了科学和技术改进。这两者,逐渐互相支持,终于汇为巨流,到今天,科技发展的潜力,还正在增长不已。

从技术的改进上,西方步入工业革命,将过去农业生产和作坊的手工业,一改为大规模的集体生产。这一个生产模式,又必然牵扯到,如何取得大量的资源?以及如何开拓巨大的市场?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也就应运而生。在这个制度下,技术、劳力和资金,三合一的结构,不断拿人的生产力量,一波一波地推向新的高峰,而财富的累积,也随著不断地增长。… 阅读更多

【探索】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美国“伊战伊拉克化”的失败

施洋

施洋

2014-06-15 09:44:42

本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巴西开幕,然而世界并没有因为男人们要蹲守在电视机前变得安宁。远离焦点多年的伊拉克重回西方媒体视线,炎热夏季,数万伊拉克新军对抗数百武装分子,却遭遇雪崩式溃败;中国东海,中日战机的相互接近因为中国军方公布第一手资料引发新的波澜;美国,一位曾与中国海军正面对抗的巡洋舰舰长在返回母港后不久被匆匆解职,他是左迁还是右迁,也许透露了美国海军一些真实想法。

一溃几百里

周一,一条新闻让叙利亚和伊拉克同时重返新闻演播室的聚光灯下:一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越过国境,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随后几天,这支万人规模的武装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周四,这支叛军与伊拉克安全部队交火,面对800人的叛军部队,2个师约3万人的伊军竟转身溃逃。目前,这支叛军的前锋已经抵达巴格达西北不到100公里的位置。叙利亚叛军在国内屡战屡败,面对受训于美军多年、美械装备、且占数量优势的伊军竟取得如此战绩,实在令各方观察家大跌眼镜。

阅读更多

【探索】王湘穗:美式全球化的终结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已近6年,至今仍看不到危机的尽头。

未来的线索常常隐藏在历史之中。在既往500年全球化的历史上,每隔百余年就会发生一次重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旷世危机。这种以百年为周期的体系危机,曾经先后摧毁过西班牙体系、荷兰体系和英国体系。此次危机已显露出美国体系正在走向终结的征兆,它很可能是一场终结美式全球化的体系危机。

美式全球化的终结

2008年经济危机已显露出美国体系正在走向终结的征兆,它很可能是一场终结美式全球化的体系危机。

全球化趋势与体系周期律

全球化趋势和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

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类通过交往、交融,趋向于组成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或趋势。作为一种长期的趋势,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全球化历史已经有5000年之久。在此前人类历史的很长时期中,由于人口分布、空间距离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世界各大文明体之间处于相对分隔的状态,尽管各大文明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但尚未达到全球体系所需的“持续互动、日益互依”… 阅读更多

【探索】郑联盛:负利率时代的欧洲,前景未明

郑联盛

  • 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基地副主任

2014-06-14 08:34:31

上周,欧洲央行宣布下调欧元区主导再融资利率10个基点至0.15%,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负0.1%,同时下调隔夜贷款利率35个基点至0.4%。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负0.1%,欧洲央行将对其账上的银行隔夜存款收取额外的利息。这一利息决议于11日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欧元区步入负利率时代,也是货币史主要央行首次践行负利率政策。负利息政策是欧洲央行应对欧洲经济复苏不力的无奈之举,其背后饱含了复杂的政治经济根源。

债务危机的惊吓者

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各国民众对经济形势、就业以及执政者的不满不断累积。就在前不久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势力占据重要的位置。751个欧洲议会议席近20%被极右翼把持,而上一届欧洲议会席位中仅为50席。尤其是在英法两国,极右翼完全领先,击败传统的欧洲政治势力,成为该国第一大党。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在5月底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25%的选票和24个欧洲议员席位,在法国政党中得票第一。这是国民阵线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国的全国性选举中得票第一,而且首次获得超过20%得票率。同时,国民阵线将在本届欧洲议会占据74个法国席位,2009年时该党只有3个席位。… 阅读更多

【探索】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贡献及其当代启示

肖泳冰 

(内容提要)在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收借鉴包括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近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在内的政治话语,创造性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内核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为当代中国主流政治话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贡献符合一个成功话语体系所应包含的所有要素,对构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争取意识形态博弈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在现代中国革命过程中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潮中脱颖而出,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博弈、较量和斗争中逐步取得相对优势地位,并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主流。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以其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充分接近人民群众的作风,为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作出了独特而杰出的贡献。… 阅读更多

【探索】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麦金德“中枢地区”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和制海权理论的新思考

作者:张文木

发布时间:2014-06-14 来源:乌有之乡

印度洋是世界级海上交通要塞相对密集的海区,是国际大宗能源、矿产资源及粮食运输必经要道。也就是说控制了印度洋,也就控制了世界的主要资源;控制了世界主要资源,也就控制了世界政治。

全文目录

一、尼赫鲁: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二、尼赫鲁对印度前途“两极”判断的地缘政治视角

三、“麦金德悖论”及其对印度国家安全的影响

【内容摘要】印度洋是世界级海上交通要塞相对密集的海区,是国际大宗能源、矿产资源及粮食运输必经要道。也就是说控制了印度洋,也就控制了世界的主要资源;控制了世界主要资源,也就控制了世界政治。地缘和资源的双重诱惑招致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将目光锁定在印度洋,并为控制印度洋进行决战。资源政治与地缘政治在时间和空间上合二为一并以前者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继麦金德古典地缘政治理论之后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鲜明特色。在这新的视野中,麦金德“心脏心带”理论被注入资源政治的内容,而作为世界现代工业动力基础的矿物资源分布地带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又恰巧重合。这样,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再次得到大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 阅读更多

【探索】起底台湾驻港情报机构

明珠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由台湾“国防部”辖下军情局第四处负责的驻港特务组织已全面启动,以“政治黑金”作诱饵,渗透香港的各个行业和政治组织,介入“占领中环”等活动,目的是破坏香港落实“一国两制”,制造国际舆论。

台湾方面则对此报道进行了否认,并且坚称自己并无扰乱香港秩序的行为,该报道高估了台湾情报机构的行动能力和经济实力。

然而,谁都知道香港有“东方卡萨布兰卡”之称,是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失败之后,大批原国民党情报系统骨干撤退至香港。于是,香港也就成为台湾方面对抗大陆的情报前哨站。从1949年至今,台湾方面就未曾停止过对香港的渗透。这六十多年的谍影重重,隐藏着说不尽的内幕。

台湾情报机构的现状

据《大公报》报道,台湾在港情报机构在1997年后有了比较大的调整,此前的“国防部大陆工作会”停止运作。而国安局则转向对台湾岛内的情报工作,香港和大陆的工作则归属军情局第四处管辖。目前驻港台湾情报网主要架构有4站1组和多名“直属员”,人数约在40人左右。当中3站1组的“国防部”编号分别是“1100站”、“1269站”、“1319站”和“1042组”。… 阅读更多

【探索】强世功:中央治港理论与实践差距

——《一国两制白皮书》解读之二

强世功

2014-06-12 15:39:54

香港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现代政治理论中的主权和国际法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处理香港问题,不仅要面对现代政治理论,而且要面对法律理论。白皮书在阐述中央对香港的政策过程中,也试图在政治和法律理论有所创新。

《基本法》的来源:国际法与国家宪法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人权的主权学说。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建立的理论依据。主权对外产生国际法,对内产生了宪法。国际法和宪法反过来对主权构成约束,由此形成法治。

香港回归就围绕主权概念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和宪法问题展开的。在1980年代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中,联合声明中明确写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但联合声明也明确规定其中所载的中央对港政策要规定在《基本法》中。由此,在不少香港人看来,香港《基本法》的法律基础是联合声明,是对国际法的国内法化。

然而,在中央看来,中央对港政策是中央单方面确定的,《基本法》是根据宪法第31条制定的,《基本法》应当纳入到国家宪政体制中来理解。白皮书特意对这部分内容加以强化,明确指出“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构成了香港的宪制基础”。… 阅读更多

【探索】美国欧盟俄罗斯在乌克兰角力或显新冷战前兆

恩里克洛皮斯 文编译 

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采用经济制裁的政策相互威胁。这是一场新的“冷战”的前兆或是过多的经济利益的交叉?

首先具体地说,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没有“相互威胁”。而是美国和欧盟在威胁俄罗斯和强加于俄罗斯,俄罗斯承诺如果越过某种界线,将会回应。在这场冲突中重要的是理解谁握有主动性。所有这一切不是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开始的,在此前的公民投票中这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其次,美国的霸权主义所说的理论是全世界都是它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在自己的边界保卫其利益(历史上那曾是它自己的领土)被看成是对美国的挑战。关于经济上的相互关系:历史说明互相联系的经济和金融的密实网络从来没有阻止战争。这种网络的提出是为了在1913年夏天在欧洲将一场战争的爆发排除是一种幻想,这样必须特别警惕开始作为吓唬人的这种形势……

关于冷战,简单的现实是从来没有结束。在两极紧张的时期,“共产主义”仅只是反对所有那些坚持在世界上一种自主的行为是独立的,或是不站在西方集团一边的国家的斗争用于辩白的意识形态包裹。西方集团是由美国、欧洲大国和日本组成的三角。因此,在共产主义垮台以后这种压力仍在继续。今天一场大战的情景在不同的帝国与新兴的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中隐约可见:一方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另一方是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不同联合的金砖国家。理由总是存在的,为了稀缺和正在减少的资源而斗争,不对等的发展,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也就是说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统治另一些国家。我不想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简单地证实在历史上战争是许多危机和竞争的结局,如同现在经历的这种在西方的混乱帝国的乐队指挥棒下“进行战斗的帝国”的乐池,它对人类将走向困境负有更大的责任。… 阅读更多

【探索】刘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

  • 2014/06/13 10:29
  • 来源:经济导刊

核心提示:当前中国的思想界,全盘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论调有相当的市场。与此相对,西方则不遗余力地鼓吹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与历史虚无主义、文化种族主义,是西方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辩护的战略工具。中华民族是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民族。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肯定中国五千年来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有太多的屈辱、沉沦。面对危难,一些人喊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提出激烈极端的主张,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要求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甚至要取消汉字,从里到外彻底洗心革面。如今,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救亡高于一切”的危急关头,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在展望未来时,还应该回头审视过去。回望历史,我们对救亡过程中大量激情的反叛表示理解。我们理解那些恨铁不成钢的激愤,也理解那些矫枉过正的夸张。但是,我们还应该冷静地意识到,历史是不可能割断的。就算一个婴儿出生要剪掉脐带,与父母的血脉也不可能断绝。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处境不佳而埋怨父母,不能因今天的不幸遭遇而埋怨过去。只有用温情的敬意关照我们走来的每一个脚步,才有可能事实求是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才有可能为今后提供借鉴和动力。而历史虚无主义则极力贬低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抹杀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的价值,贬损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意义。近年来,一些史学论著极力淡化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巨大灾难,极力美化给中华民族施加了无数灾难和痛苦的源头——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就是在呼应西方,打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中华民族再次丧失自尊和自信。… 阅读更多

【探索】美国换俘背后:勾结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剑指中俄

2014年06月12日

责任编辑:昆仑

美国换俘背后:勾结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剑指中俄伊
美国政府用5名囚禁在关塔那摩的塔利班高官交换被塔利班囚禁的美国逃兵贝里达尔。消息一出,连美国国会也表示震惊,因为奥巴马做出这项决定并没有提前知会国会。先斩后奏之后,两党议员们才凑在一起开了个秘密的吹风会。
此事为何如此神秘?

什么样的人会被美国释放?

东突分子

去年年底,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接受欧洲通讯社采访时提到:在中亚抓到暴力恐怖分子,如果是袭击美国人的,那就是暴力恐怖,要严办;如果是袭击中国人的,那么就可以从关塔那摩放出去,还要为这些人寻找一个庇护的国家。

今年年初,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2013年12月31日,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政府已将在古巴关塔那摩基地关押的最后3名中国维吾尔族囚犯移交给斯洛伐克。”

自阿富汗战争以来,关塔那摩共收押了22名中国籍维吾尔族囚犯。对于中国政府认定的这22名“东突”组织的恐怖嫌犯,美国却格外优待,于2004年将其定性为可以释放的“非敌对战斗人员”,以“人权状况”为由拒绝将他们引渡回中国受审。并从2006年之后,将这批东突分子陆续送往帕劳、百慕大群岛、瑞士、萨尔瓦多等国家和地区。

阅读更多

【探索】张志坤:俄罗斯未能融入西方,中国可以吗?

  • 2014/06/09 09:56
  • 来源:草根网

核心提示:事实将无情的证明,一些中国人融入西方的梦想注定将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这样的美梦过去无数中国人曾经有过,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历史的必然。对比中国、俄罗斯与西方的关 系,中国除了拥有众多仰视西方鼻息、甘为西方执鞭的洋奴这一优势外,再没有任何别的优势了,就凭这点东西,梦想融入西方,不是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荒唐吗?

曾经的G8又回落到G7去了,在诺曼底举行的二纪念活动中,普京也当了扎眼的另类,这一切看起来有点像小孩儿过家家,新闻媒体对此诙谐与轻松的捕捉,更使人们对此缺少了应有的沉重感 。

但是,这些变化的真实涵义究竟是什么,相信普京也好,奥巴马也好,他们心中都一清二楚。冷落普京,这不是有人在意气用事,也不仅仅是用冷落普京的办法与他赌气斗气,这标志着东西 方难以避免的分裂,标志着可怕战略对抗的开始,这不会让当事的任何人感到轻松,奥巴马与普京两人更加不会。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的关系未来究竟将怎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阅读更多

【探索】张文木:乌克兰事件的国际意义

  • 2014/06/12 14:33
  • 来源:经济导刊

核心提示:这次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意义在于确定了新凡尔赛体系不能再东扩的边界。边界都是武力来确定的。乌克兰事件的结局对于俄罗斯意味着守住了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

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一个新的地区体系定型了。这是什么体系呢?我把它叫做“新凡尔赛体系”。历史上曾有维也纳体系,以英俄合作为主导。当时俄国基本控制了东欧,波罗的海三国就不用说了——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很相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解体。当时是“柿子拣软的捏”,许多国家联合入侵俄罗斯。随后西方建立排斥苏俄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苏俄受到打压,东欧曾因不满沙俄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地倒向西方——这与今天东欧因不满苏联倒向欧洲的情况很像。

但西方不知道节制的打压不仅没有将苏俄压倒,反而压出了一个苏联和苏联帝国。要知道,苏联并不是兼并来的,它是西方打压出来的。从奥斯曼帝国解体中独立出来的东欧及中亚国家,因不满西方剥削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外交挤压,在一战后纷纷组建苏维埃,积极跟苏俄共产党联合,最后大家建立了苏联。… 阅读更多

【探索】强世功:中央治港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一国两制白皮书》解读之一强世功

强世功

  •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立法者的法理学》

2014-06-12 08:11:12

就在香港因为行政长官普选陷入激烈争论之际,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就一国两制在香港落实发表了白皮书。白皮书作为官方的正式文件,一方面要系统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落实的经验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表达中央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自然也包括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立场。

白皮书针对两个现实问题:行政长官普选和排斥内地倾向

中央在这个时候就香港问题发表白皮书,既有现实考虑,也有长远打算。现实考虑主要针对香港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目前争论最激烈的行政长官普选问题,二是近年来出现的“排斥内地”甚至主张“公民自决”等极端倾向。

针对前者,中央在白皮书中再次明确阐述“港人治港是爱国者治港”的立场,而且针对香港不少人主张“爱国者治港”不是基本法上的规定,白皮书明确提出爱国是适用于香港公职主体的法律标准。针对后者,中央不仅回顾和总结了中央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保持繁荣的一系列措施,而且特别强调继续推动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整个白皮书在阐述中央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时,无疑是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展开的。

阅读更多

【探索】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兴衰

作者:克赫亚·巴格

发布时间:2014-06-11 来源:乌有之乡

经历了多年的选举联盟后,它们越来越严重地囿于自己的职权范围。

红色孟加拉邦的兴衰

作者:克赫亚·巴格〔Kheya Bag〕

译者:sovietlijie

由于已被广泛地预料到,掌权34年的西孟加拉邦共产党政府的下台就不仅仅是一道分水岭了。在超过一个世代的时间里,印共马塑造了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之一(9100万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并且在连续七届邦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的多数。西孟加拉邦也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印度议会(人民院)的代表;在1990年代中期,该邦首席部长乔蒂·巴苏被认为可能成为一个中左翼联合政府的总理。印共(马)的下台便因此表现了全印政治层面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不能被简单地解读为向右转。西孟加拉邦见证了反对印共(马)过去十年里 北京式的征地活动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尽管源于该邦极端保守的国大党,但玛玛塔·班纳吉所发起的运动却根植于被印共(马)极端危险的资本主义发展政策(尤其是党在辛格乌尔〔singur〕和楠迪格拉姆〔Nandigram〕以臭名昭著的野蛮方式对待贫苦农民)所驱逐的人。此外,共产党人还指责她对待毛主义者的态度是温和的。… 阅读更多

【探索】马丁·季伦思、本杰明·佩奇:美国政治理论检验

马丁·季伦思

马丁·季伦思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明·佩奇

本杰明·佩奇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据普林斯顿大学4月10日官网报道,普林斯顿大学和西北大学学者的联合研究显示,富裕的个人和企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本已经远远超过普通民众,而4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美国政治竞选捐款总额的上限,这将进一步增强富裕阶层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丁•季伦思(Martin Gilens)和西北大学教授本杰明•佩奇(Benjamin I. Page)考察了美国30年间的1779项政策,就富人、利益团体、普通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收入分布中处于第90个百分值的富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最大;利益集团也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普通民众对决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季伦思说,当普通人与富人的政策偏好出现分歧时,富人往往可以达成所愿。“如果民主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拥有政治参与权,那我们的发现对美国政治的民主性提出了质疑。”

自从詹姆斯•麦迪逊时代以来,美国的政治观察者们一直希望,普通民众的多元利益诉求可以通过不同的利益团体表达,民主能够因此正常运转。但季伦思说,他们的发现摧毁了人们的这种希望。企业、或者以商业为目的的利益团体,其政策偏好往往与普通民众背道而驰,并且这些利益团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那些非商业的群众团体。更有甚者,即使是那些非商业的群众团体,它们的诉求也并非总是与普通民众的诉求一致。

阅读更多

【探索】泰国政局,哪些势力主沉浮?

  • 2014/06/01 11:10
  • 来源:环球时报

泰国5月22日发生的军事政变让一些人感到麻木,但也有很多人对泰国内部纷繁复杂的斗争产生了更大兴趣。目前,泰国活跃着多股力量,如王室、军方、亲他信政党、“红衫军”、“黄衫军”以及宪法法院等,但在熟悉政情的人士看来,泰国政治斗争不过是两大阵营之争,即以他信家族为核心的他信阵营和以王室等传统精英机构为核心的反他信阵营。前者背后是“红衫军”运动以及民主意识逐步觉醒的草根阶层,后者则包括军队、民主党、众多学者、“黄衫军”运动等。两大政治势力势均力敌,导致泰国深陷政治“黑洞”之中。

5月26日,在泰国曼谷,泰国陆军司令巴育出席新闻发布会。泰国陆军司令巴育26日接受国王谕令,出任“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维和委员会)主席。巴育随后承诺国家将产生过渡总理,但拒绝透露具体时间。新华社发(拉亨摄)

一切源于争议人物他信

2006年,泰国前总理他信在一场军事政变中遭罢黜。时隔仅8年,泰国军队再次出手。为什么会这样?英国《经济学家》称,外界对此有很多解释,有人认为与泰国王位继承、个体间的敌对有关,有人认为源头是腐败、滥用权力。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的评论则一针见血,称泰国政坛同该地区任何其他国家一样复杂和微妙,但处于泰国激烈冲突核心的只有一个人物——前总理他信。现在支持他信家族的“红衫军”与反对他们的人之间的仇怨,可以追溯到这位亿万富翁身上。但讽刺的是,他信自2008年流亡后再未踏足祖国土地。… 阅读更多

【探索】瓦解苏共的思想杀手——雅科夫列夫

作者:孙铭

发布时间:2014-06-10 来源:红旗文稿

作为意识形态主管,雅科夫列夫是苏共高层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

原载:http://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4-06-09/26193.html

内容提要:作为意识形态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称为“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他在肆意诋毁苏共历史和马列主义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观念赞不绝口,成为瓦解苏共的关键人物之一。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是苏联时期政治人物、历史学家, 20世纪80年代担任苏联官员,并进入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和书记处。作为意识形态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称为“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

一、瓦解苏共的关键人物

雅科夫列夫与苏共许多领导人一样,是在苏共的培养下,一步一步从基层走到中央。1965年起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9—1973年为代理部长。这期间,雅科夫列夫很受重用,但却一直没有被批准担任部长职务。据说,苏共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对他“既做官又搞研究”极为反感。1973年,雅科夫列夫被派往加拿大当大使。这是一次长达10年的… 阅读更多

【探索】“普世价值”的理性解读

唐利如 

说起“普世价值”,有人将其视为灵丹妙药,也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认识?“普世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普世价值”?为此,需要对“普世价值”进行理性解读。

一、客观回顾“普世价值”的发展演变

回答“普世价值”是什么?首先需要搞清楚“普世价值”从何而来?“普世价值”是怎样演变发展的?“普世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普世价值”从西方文化传统中来。“普世”一词源于西方基督教,基于对世界本体追问的自然哲学是西方文明“普世主义”最重要的基因。那时的“普世”,既有“全世界范围”这个意思,也有“全基督教”的含义。“普世价值”以及用来描述“普世价值”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核心价值,孕育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比如,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是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是“人民的权利”或者“统治归于人民”。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对平等的系统研究,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建立良好政体“正当的途径应该是分别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在另一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自由具有丰富内涵。一种是外在的自由。在古希腊,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的权利被看作是有没有自由的重要标准。人们可以分为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是指拥有公民权的人,他们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而奴隶则是不具有公民权的人,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资格。另一种是精神的自由。首次阐述精神自由的是斯多葛派,该学派认为,人民因为拥有理性而获得精神自由,完全生物意义上的人是不自由的,当人民按照理性也就是按照自然法行事时,他们就是自由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类漫长的岁月里,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理念没有被赋予任何“普世”的意义。… 阅读更多

【探索】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

詹得雄 

泰国政局因为无休无止的街头抗议而混乱不堪。令西方一些政治观察家皱眉头的是,在曼谷街头游行的人不是争取“一人一票”的西方式民主,而是反对“一人一票”。因为英拉的为泰党及其前身,一贯照顾北方农村地区的贫苦农民,而农民在人数上占多数,所以,如果“一人一票”地选举,为泰党总是赢,而反对派则无法上台。反对党声称,表面上看英拉和她的哥哥他信是照顾农民,实际上是用小恩小惠来巩固自己的选票资源。他们指责他信利用农民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要求先“政治改革”再举行选举,这实质上是要否定“一人一票”,而由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人民议会”。

但是,“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在西方人眼里是民主的命根子,怎么能否定呢?于是就引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人一票”合理吗?会不会带来“多数人的暴政”?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完美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

一、西方民主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日显严重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那时在一个城邦小范围内有可能实行奴隶主和自由民的直接选举民主,但没能长期坚持下去。后来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把它理想化,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构想:每个公民都是理性的,他们一定会理性地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而当选的人自然会大公无私地代表选民的利益而尽心尽责;没当选的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服从当选者的领导,做负责的反对派,在议会里参加理性的讨论;权力的移交自然也不会有阻力。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么理想的程度,天下何愁不太平?事业何愁不兴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