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恶化滋生排外情绪

•吴黎明 •

6月14日深夜,6名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住处被袭击,1名24岁女生脸部被当地年轻人用香槟酒瓶严重砸伤。此事在中法两国均掀起巨大波澜一个曾经以温文尔雅著称的法国从神坛跌落尘土,反过来旅欧国人也值得反思其所作所为。

法兰西的沦落

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法国往往是赴欧一游的首选。这毫不奇怪。两个世纪以来,法国逐渐形成了让其自傲的独特政治、社会和经济模式,灿烂的法兰西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恢弘的巴黎、富丽的凡尔赛,让人如醉如痴的香槟之路……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旅法华人和中国游客遭窃、遭劫的事件频频发生,去法国要捂紧钱袋是即将赴法国人常常听到的忠告。

就在本月初,一名19岁的巴黎政治学院学生与极右翼“光头党”成员在巴黎街头因政见不同发生争吵,在随后的殴斗中受伤身亡,令法国举国震惊。这些频发的治安事件表明:法国不再是乐土,优雅的法兰西已经沦落。

近年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法国人引以自傲的法兰西模式正面临挑战,法国面临的经济与社会危机有加重的趋势。在法国,经济领域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失业率和国债大幅上升,企业在出口和满足内需方面都遇到困难。普通百姓不满政府决策中的不透明和不民主现象,极端思想和排外倾向突出,社会矛盾激增。

年轻人失业是当前困扰法国和整个欧洲的突出问题,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前途与走向带来负面影响。大量年轻人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法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法国本土登记失业人数已连续24个月上升,达到326.4万,创历史新高。当然,法国比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稍好一些,那里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未工作即失业,因失业而致贫,这一现实让许多法国青年在失去自信的同时,也丧失了对国家和社会的信心。近期民调显示,仅有36%的法国青年对国家前途有信心,半数法国青年希望移居他国。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失业的移民青年掀起“烧车风潮”,让法国社会裂痕加大,呈现衰败之景象。

被超越的恼怒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世纪以来,中国相继超越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新兴经济强国。世界经济实力版图发生如此史无前例的战略变化是新世纪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对此,法国人的心态没有调整好。的确,被一个曾经被其不屑一顾的“东亚病夫”甩在身后,高傲的法国人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或许是法国人排外行为针对中国人的主要原因。

波尔多学生协会“JiuAiChina”主席玛丽蒂博(MarieThibault)表示,法国学生经常发表种族主义言论。“他们告诉我遭到了中国人的‘侵略’。”

拿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地波尔多来说,在法国人心目中,波尔多葡萄酒是法兰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开始投资波尔多地区的一些酒庄。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波尔多葡萄酒面临一个“姓法”还是“姓中”的问题,让一些狭隘的法国人很是不爽,排外情绪激增。

统计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是波尔多葡萄酒的主要买家。2012年,中国进口葡萄酒近一半来自法国,大部分出自波尔多。一些法国人甚至认为:中国人买光了t他们的葡萄酒,他们没酒喝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中欧因光伏问题掀起贸易战让葡萄酒成为风口浪尖,中国对欧盟葡萄酒实施“双反”调查让一些不明就里的法国人很不爽。

警惕民粹主义抬头

虽然这次中国留学生遇袭是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但法国曾经的优雅、浪漫形象确已悄然改变。近年来,法国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安全形势恶化,排外主义与民粹主义抬头、整个社会思潮“向右转”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法国政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恶化的经济状况加深了法国本土居民与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本土居民认为,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抢了他们的工作,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则对这种歧视极为不满。

双方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为法国极右翼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严重经济衰退在欧洲国家助推了本国利益至上的民粹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的排外浪潮,国民阵线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国民阵线本是一个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煽动排外、反对移民的法国极右翼政党。该党主席玛丽勒庞今年4月在一项有关法国最具前途女政治家的民调中支持率排名第二。她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首轮角逐中获得17.9%的选票,比其父2007年参选总统时的得票率猛增8个百分点,政治影响大幅上升。

法国媒体的心态也颇令人玩味。受害留学生所在法国学校校长Georges Jousserand故意透露说受害者之一是“某个大城市前市长的孩子”,试图转移视线。法新社更是专门发文,全面引述国内微博的留言,转述一些网民对权贵子女留洋的评论,也试图浑水摸鱼。

好在,法国政府认识到排外主义抬头的严重性,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法国总理艾罗已经下令对极右翼的社团进行彻底清查和处理。针对遇袭事件,无论是法国内政部长还是农业部长,都异口同声地将袭击事件定性为“排外”,“令人无法容忍”,有损法国国家形象,并很快对三名涉案嫌疑人羁押并起诉。

说到底,法国应该尽快振兴经济,解决青年人的失业问题,这方是让法兰西不再沦落的根本大计,也是让排外主义、民粹主义失去生存土壤的釜底抽薪之策。

暴发户式做派应反思

当然,赴欧中国人一些“暴发户式”做派也需要检讨。近年来,一些中国游客虽然腰包越来越鼓,外语越来越好,但教养却没有相应地提升,令法国人诟病。总结起来,无教养大致体现在“粗”“贪”“脏”“吵”“抢”这五个方面。说到底就是个别中国游客潜意识里摆脱不了“有钱就能搞定一切”的思维,暴露出“暴发户”的心态和形象,令人遗憾。

所谓“粗”,就是粗鲁、不守规则。到博物馆参观,明知不让拍照还偷拍,不让摸文物偷着摸,不让涂鸦的地方要“卖弄墨宝”。笔者在欧洲多年,偶尔也能见到中国游客的类似涂鸦。

所谓“贪”,就是爱贪小便宜。到景点,能逃票尽量逃票,住酒店上餐馆吃饭不按当地习俗给小费,吃自助餐偷拿个鸡蛋、点心……

所谓“脏”,就是只讲个人卫生,不讲公共卫生。欧洲的朋友抱怨,中国游客住过的客房往往特别乱,一些人爱乱扔垃圾。

“吵”就更好理解,中国游客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机舱里、在餐馆里、在电梯里、在剧院里,只要有中国游客的地方,往往声音最大。诸多人在肆无忌惮地谈笑,不顾邻人之侧目。在候机大厅里,往往能见到一帮东方面孔在吵嚷着打牌……

“抢”更是被一些国人视为理所当然。飞机尚未停稳,一些国人就起身拿着大包小包,上下车、去景点不排队,总想往前挤。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7期,摘自2013年6月27日《法治周末》)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3)/法国经济恶化滋生排外情绪.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8/26 15:51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