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靠工程师而非间谍缔造军工奇迹

来源:上海译报    作者:刘欣/译      时间:2016-03-03

W020121113376310548747.jpg

据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近几年是中国先进武器的“爆发期”,包括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武直-10武装直升机、LD-10A反辐射导弹、“天”字系列航空制导 弹药等,令人眼花缭乱。另外,歼-15舰载战斗机也已经在“辽宁”号航母上形成作战能力。这些新发展出乎外界的意料,此前几乎没有外军分析人士能够预测。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分析人士都将中国军工进步归结为“抄袭”西方和俄罗斯的技术,连中国即将引进俄罗斯苏-35战斗机,也被臆测为“中国改进国产歼 -11B战斗机遭遇困难,需要借鉴苏-35技术才能突破”。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表示,中国将对外军购当作推动国内技术进 步的“特殊引擎”。“中国对外采购武器装备时,往往想获得其中几样自己所没有或暂时落后的关键技术,这和其他国家完全通过军购来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做法存在 差异”。在埃里克森看来,中国并不真正需要苏-35,而是希望通过采购获得苏-35身上的117S型涡扇发动机,以提高中国国产战斗机的性能。“中国坚持 为所购买的每架苏-35战斗机配备4台发动机,可见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埃里克森仍未说清一个疑问:既然中国通过“山寨”来提升技术,那么被“山寨”的俄罗斯为何愿意对华出口苏-35?为了眼前十几亿美元的收益而放弃未来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这不是俄罗斯想要的。事实上,有俄罗斯官员对此表示:“中俄战斗机之间不具可比性。”

英 国防务安全分析师加里·李指出:“美国军界对于中国军工成长进度的误判,主要源自美国人以自己的经验来分析,尤其是通过美国海军航母发展模式来套用中国航 母的发展,但中国人不是这样玩游戏的。”他认为,西方无法理解中国,或者说不愿深入了解中国,因此他们主观地把解放军装备实力的提升归因于“抄袭”“间谍 获取”等手段。“实际上,真正缔造中国军工奇迹的是工程师,而不是间谍”。

加里·李认为,推动中国军工提升的源动力在于拥有一大批富有献身精神、忠于职责、甘于寂寞的科研人员。“中国要获得那么多遭西方封锁的技术,没有忠诚的团队是不可想象的。遗憾的是,西方智库没办法量化这些因素,于是有意无意地予以淡化,这是他们最大的失策”。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贝特曼强调,中国拥有先进武器,更多是出于自卫。“100年前,它因手无寸铁而备受欺凌。西方喜欢把中国称为‘喷火的龙’,而中国担心自己随时会成为一只缺乏反抗能力的熊猫”。▲(文刘欣/译)

来源:《上海译报》2016年2月25日-3月2日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military/info_9450.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