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國家政治在倒退

《星洲日报》2014-09-06 12:53

有論者認為,馬哈迪效應激化巫統內部衝突,也迫使納吉在保守與開明之間選擇了保守。

這樣的論點不全然對,因為在去年大選後,由於華裔選民不支持國陣,以及為了鞏固基本盤,巫統已經從中間路線傾向保守。因此,巫統轉向保守不是始自馬哈迪效應。

505大選過後,種族言論湧現、強化土著經濟政策出台、“一個馬來西亞”理念退居幕後,那時黨內保守勢力就主導了黨的方向。

今年3月8日,馬航MH370客機失蹤;7月17日,MH17遭導彈擊落。在這段期間,全國上下集中資源及精力處理這兩起空難,因此政壇暫時恢復平靜。

上個月,馬哈迪在部落格中狠批納吉,並宣稱撤回對納吉的支持,其目的相信是要提醒納吉應聽取黨內勸告。

馬哈迪的批評是其中一個促使政府恢復強硬立場的原因,另一個因素是巫統區部正陸續召開大會,黨領導層必須向基層交待、回應黨內訴求。

內政部長阿末扎希促總檢察署加速行動提控誣蔑馬來人、伊斯蘭及任何種族的案件,而總檢察署最近也提控多名反對黨議員和學術人員煽動罪,這傳達了一定的政治訊息。

9月2日,馬哈迪和納吉一起出席馬航MH17客機事故的第三批9具遺體的接棺儀式;敦馬日前更轉態,讚揚馬航重組計劃,這顯示兩人之間的矛盾不大。

巫統目前再次傾向保守,再加上保守勢力的箝制,相信巫統在短時間內無法走回中間路線,但是納吉已開始出席華裔組織的活動,以及他保證,政府將會貫徹“一個馬來西亞”的原則,顯示他並沒有放棄華人選票。

不過,馬大法律系副教授阿茲米沙隆被控煽動罪名,對政府轉型計劃是一項打擊;強硬行動,也將讓國陣難以爭取回年輕人、大專生及公民社會的支持。

取代煽動法令的國家和諧法案,預料明年杪才會提呈國會,這顯示巫統領導層屈服於黨派壓力,以致搖擺不定。

除了巫統的政治改革停滯之外,民聯也偏離了方向。

伊斯蘭黨違背了其誓言,向雪州蘇丹推荐該黨的州議員出任雪州大臣,這種背信棄義的行徑,不只會造成伊黨內部分裂,也把民聯推向瓦解的邊緣。

雪州大臣課題暴露了民聯的矛盾不只在於理念,其成員一樣戀棧權位,這嚴重傷害了支持者。

公正黨和行動黨要如何處理伊黨的背叛,是繼續容忍,還是攤牌?

此外,在推波助瀾下,檳州志願巡邏隊(PPS)事件越演越烈,這能夠轉移民眾對雪州危機的視線,但是卻激化了政治的二元對立。

譬如,把扮演第四權的中文報扯入爭議中,讓中文報裡外不是人。

可以預見的是,“董總對外發言人機制”風波最終也可能被指有政治勢力入侵,演變成政治課題。

二元對立的結果是不講民主理念,只強調“我才是正義、誰站在另一邊就是敵人”的論據。這種不講道理、“別人錯完,我沒有錯”的政治,也不是正道。

不錯,在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大馬晉升了4個名次,排在第20位,可喜可賀,但是大馬的國情是政治主導一切,一個倒退的政治,將損害大環境。

政治倒退最終將帶來惡果,這就是大馬人的宿命。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文: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