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马来西亚华语成亲子语言

26/08/14

作者/来源:陈燕妮 光华日报 http://www.kwongwah.com.my

(槟城23日讯)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许海明局绅表示,华语成为第一亲子语言,除了受到讲华语运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1967年国语法案》的影响。

他指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期间,大约有20%的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英校就读,孩童都以英语及方言作为沟通语言。但在《1967年国语法案》通过后,英小于70年代中期全部改为马来文为媒介的国小,这使到很多家长舍弃英小,将孩子送到华小。

“在此情况下,很多家长转而使用华语跟小孩沟通,逼得原本只会讲方言的阿嬷也要用华语与孙儿沟通”。

许海明 中国崛起掀学习潮

许海明局绅说,目前根据非正式统计,约有97%的华裔子弟被送入华小就读,这也是为何华语逐渐成为家庭沟通语言的原因之一。

“而且,中国崛起,中文价值不断提升的世界趋势下,很多国家掀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懂得华语者具有优势。”他说。

此外,他指出,除了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华语是华裔的母语,槟城也拥有很强的发展华语根基,在1904年创办的孔圣庙中华学校是大马第一所正规的华文学校。

方言华裔文化遗产

许海明回忆说,在40至50年代期间,方言广泛使用,无论是社交活动或谈生意,人们都以方言来交流。那时,大多数华人都能操几种方言。

他以本身为例,由于父亲是潮州人,母亲是娘惹,他小时在家里主要是以潮州话及闽南语交谈。在他20多岁时去怡保工作,接触到广东话及客家话,所以,他可掌握4种方言。

有一定生命力 不太可能失传

他指出,年轻一代讲华语已是一个趋势,但方言是华裔的文化遗产,它有一定的生命力,不大可能失传。就像新加坡推行了35年的讲华语运动,仍有很多人说英语和闽南语。

他以在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孙子为例,他们也听得懂广东话、福建话及潮州话,虽然,在讲方面可能没这么流利。

无需刻意发展方言

他认为,方言固然值得保存,但也无需刻意强化方言的发展,而放弃华语。目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方言,有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潮州话、福州话、海南话及广西话等。

“当然,若民间团体或播音节目有推广方言的使用,我们也会给予支持。如本地广播电台爱FM电台播出《乡音考古》节目,方言新闻播报,电视台播放台语闽南剧,节目反应不俗,有一定的市场。”

他总结说,以目前的趋势来看,方言在大马不会因讲华语而消失,但也绝对不可能取代华语的地位,毕竟华语有一定的价值所在。这包括华语是华裔的母语教育,而且,从经济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懂得掌握华语占据优势。

黄伟益学习工作华语交谈

丹绒区国会议员黄伟益表示,除了家庭的影响,大学求学时期,由于同学们来自全马各地,籍贯也不同,自然以华语作为沟通语言,久而久之,说华语成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即使毕业后,在工作上或是日常生活上,也会继续用华语和他人交谈。

他以本身为例,他和妻子陈宝诗虽然都是潮州人,可是,由于他对潮州话的掌握很有限,因其母亲是福建人,他从小以福建话作为日常沟通语言。故此,他和妻子一向来以华语沟通,女儿出生后,自然以华语教导女儿。

他是聆听潮州话卡带,才逐渐学会基本的潮州话。

他指出,以目前的情况,只有把小孩交托予祖母或外婆照顾,才可让小孩在华语掺杂着福建话及潮州话的环境中学习方言,以弥补年轻家长方言掌握的不足。

---

分类题材: 大马时事_msia南洋华社_nychinese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