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社会两种意识形态之争

《东方日报》“龙门阵”“沉思与放眼”-张永新(出版业者,时事评论人)

“马来人团结起来,维护族群益”、“确保马来人特权不受置疑”、“马来人必须掌控政治主导权,不容他族平等分享政治权利”。这种论调与口号,在反对殖民统治时期以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族政治高涨时期,在马来社会有其一定的市场和号召力。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特别是第十二届大选过後,上述论调与口号,已经显得那麽的虚弱与无力。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即执政五州的人民联盟的政治论调与口号。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团结所有马来西亚人民,维护各族群权益”、“五州执政的州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是个别族群的政府”、“我们强调的是人民主权,而不是马来人特权”。这显然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分歧。

近期的政治活动显示,前一种论调与口号,只能吸引数百人至两三干人。而本月十三日人民联盟在怡保的集会以及十四日在吉隆坡甘榜巴鲁的集会则是万人以上,而绝大多数是马来人。

追溯历史,马来社会早就存在著两种意识形态的分歧与斗争:二战结束後,在反对马来邦联(Malayan Union)计划,争取马来亚独立时,巫统(UMNO)和马来亚马来国民党(PKMM),就因为在马来人权益和马来亚人民权益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最终分道扬镳。巫统提出“马来人万岁(Hidup Melayu)”,而马来亚马来国民党提出的是“独立(merdeka)”的口号。

马来亚马来国民党後来和民主同盟(MDU)等组成了泛马行动理事会 (AMCJA),并发表了准备建国的人民宪章(The People’s Constitutionalproposals for Malaya),积极为独立建国而奋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马来国民党领袖布士达曼和布哈努订医生筹组和领导了马来亚人民党和泛马伊斯兰党。而另一位马来文学家和政治领袖,依萨•哈芝莫哈末则成为马来亚劳工党的领袖。这三位具有进步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马来政治领袖领导著相当大部分的马来群众。他们结合了非马来人进步力量和巫统抗衡。

当然我们不要忘记,还有一部分进步民族主义,进步伊斯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者被迫近入热带雨林,成立了一支纯马来人的武装部队,坚持武装抗英和民主建国,直到1980年代末和平谈判为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种族政治高涨时期。马来亚人民党坚持马来左翼政党传统以非种族政治与种族政治坚苦奋战。同样的,泛马伊斯兰党几十年来也坚持和巫统的种族政治抗衡。 1 9 9 0年代末,马来社会掀起了改革(烈火莫熄)运动。马来亚人民党结合了新兴多元种族政党--公正党,组成人民公正党。把多元种族政治带出低潮期。第十二届大选过後,马来社会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显然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