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中新生剧增谈开

《赤道论坛》2012/11/04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许元龙•

我国独中的发展欣欣向荣,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尤其是今年更是破记录。

全柔九所独中几乎皆增加班数,以应对报考生与非报考生(通常列候补)的排队上阵。

昔日,华小UPSR优秀生;绝大多数是报读国中,尤其是少数的精英国中。而成绩中下,尤其是后段者升入独中。

近年来,已有不少家长选择将优秀孩子送至独中学习。

或许是华文独中的办学理念偏向学术与人文并重,学生们学习进度与做人的精神面貌基本良好,再加上国中华裔优秀生,在申请国家奖学金与升上国立大学面对奇难杂症,导致家长与学生高度失望而弃国中,选独中。

当然,华文的国际地位飙升,统考文凭在升学与就业皆通畅无阻,故独中受落乃必然。

另一方面,政府的教育措施朝令夕改,例如,从2014年开始废除PMR考试,而以校本评估“为准、SPM会考,倘历史不及格将拿不到文凭,而最大的杀伤力,应是在中六课程中,“校本评估”与“STPM会考”各占一半分数。

另者,教育部取消公共会考,是否导致获得A等者越来越多而学术越来越低的自欺欺人,或做爽给上司或愚民看而已。

华文独中在此王客观环境的利好因素之下,前途向好是必然的。

是喜亦忧

华文独中人数剧增是喜,而硬体不足、师资短缺、经费开销日大、软体提升有困难则忧。

独中师资短缺与流动性大与后半段生的调教问题,一直困扰着办学者。

现在,独中欲聘请英文、马来文及数理的本科生有难度。

基于此,校方只好选择那些非本科生,而对某科目较强者负责教导工作。

独中不少学科由非本科老师教导,再加上新老师欠缺教学经验与管理班级不到位,故他们得花更多的时间与精神在备课与教学、管班上。这项苦差,莫非有学习与献身精神者难应对。

独中办学者得加紧培训老师,提升福利分享及减低流动率。这虽有难度,但却势在必行。

华社多关注国中华裔生的辍学问题。而独中有不少后半段学生,他们不少也是难教、难管的一群。这些孩子,倘没法子好好调教,也最终是辍学、或转到国中……

老师们如何引导学术低、纪律逊的学生读好书做好人,也真的是教育大工程。我们都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怎样教好,却是讲易行难,也实得由董教、家长及关心民族教育者,共同努力的耕耘这块瘦田呀!

前路崎岖

华文独中势气大好,但前路却崎岖难行。

新教育大蓝图出炉后,华教工作者都深恐感慌,因为,当教育政策一再加强华小国文的教学,最终华小将变质而成国小化华小。

与国小用同样的国文课本,试想,那会是怎样的华小呢?

华社与华教工作者,绝不能对教育大蓝图的最终单元化政策等闲视之。此乃华教的最后防线,一失手就全线崩溃。

华小亡、独中安在?

同胞们,捍卫华小、强化独中优势,此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