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搶走了胡桃鉗?•沒有人威脅其他人

鄭丁賢‧誰搶走了胡桃鉗?

2012-04-06 09:18

大馬的愚人節,或許遲了幾天;但是,畢竟沒有錯過這個詼謔的日子。

今年遲到的愚人節,上演的劇目是《胡桃鉗》;胡桃鉗是一種剝胡桃殼的工具,當然,它更是柴可夫斯基譜寫的著名芭蕾舞劇。

舞劇中最精彩的一幕,是群鼠出動,要搶走小女孩克拉蕾的胡桃鉗。

克拉蕾和群鼠奮戰,藉由芭蕾舞動作,舞出優美而驚心動魄的氛圍……。

介紹這劇情,是要告訴大家,《胡桃鉗》適合全家觀賞,老少咸宜。在西方國家,學校不時會公演《胡桃鉗》,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顯示健康和有品味的文化。

然而,《胡桃鉗》要來大馬,不但出現攫奪風雲,也染上情色色彩。

新加坡一支芭蕾舞團受本國主辦團體之邀,預定本週末在吉隆坡演出,劇目包括《胡桃鉗》。

票賣得七七八八了,卻遲遲等不到當局發出准證,主辦當局和舞團急得跳腳,不斷追問,卻不得要領。

主辦方只好通知新加坡舞團,準備取消演出,也讓觀眾退票。

路透社記者得知,兩地採訪,取得消息,發出新聞,指負責准證的大馬政府機構PUSPAL(海外藝人表演與電影播放中心),不批准演出。

報導說,拒絕的理由是芭蕾舞服裝“不道德”。

全世界傻了眼,芭蕾舞流傳全球數百年,即使在封建年代歐洲的保守社會,也未曾聽聞舞者因服裝問題而被禁止。

舞蹈是身體語言的呈現,芭蕾舞衣(tutu)百年不變,在於它最能表現舞者的姿態和動作,穿起tutu,肢體靈活運用,氣質和韻味自然流露。

如果不穿tutu,總不能穿維多利亞又厚又重的大篷裙跳芭蕾舞,那豈非變成法國癲馬夜總會的康康舞?

若穿牛仔褲跳《胡桃鉗》,不如去跳《油脂》或《西域故事》;若穿馬來傳統服裝或中華旗袍,可能幾下子就絆倒,從舞台跌下。

芭蕾舞是高尚藝術,毋須神經兮兮,或是想入非非,帶著有色眼鏡審判tutu的道德。

路透社新聞傳遍全球,新聞部長才站出來說,政府未曾拒絕演出,而是主辦當局之前從未提出申請。

唔,耐人尋味。等了把個月,吵了幾星期,卻是“未曾申請”;而PUSPAL被追問了這麼久,

三緘其口,原來“不知道有這項申請”。

這下子,主辦者,也是國內德高望重的劇場元老,法麗達(Datuk Faridah Merican)火了。她說早在3月7日就提出申請,直到上週,PUSPAL才口頭拒絕,理由有兩個:衣著和外國舞者。

誰搶了胡桃鉗,這是愚人節的大笑話。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

鄭丁賢‧沒有人威脅其他人

2012-03-30 09:16

強化信仰(很好,沒有人會反對)。

自由主義和多元主義有危險(唔,這個很有問題,至少我個人認為,缺乏自由主義和多元主義,才會危險)。

基督教威脅穆斯林(嘩,這簡直是煽動,威脅國民團結和國家安全)。

不要誤會,這不是阿富汗塔勒班的口號,也不是巴勒斯坦加沙走廊的哈馬斯組織標語。

它是柔佛州教育局和宗教局主辦的研討會主題,題目是“強化信仰,自由主義和多元主義的危險,以及基督教對穆斯林的威脅:教師的角色是甚麼?”(Pemantapan Aqidah,Bahaya Liberalisme dan Pluralism Serta Ancaman Kristianisasi Terhadap Umat Islam. Apa Peranan Guru?)

柔佛州內的國民學校,被規定要派出教師參加這項研討會。

要強化宗教信仰,沒問題。在本國,宗教是教育的一環,那就去強化吧。

把自由主義和多元主義界定為“危險”,這似乎不符合時代潮流,以及大馬的國情。

大馬是多元種族,多種宗教共存的國家。多元主義是建國的基礎,也是數十年來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它發揮了大馬的優越性,而今卻成為“危險”?

而自由主義和多元主義是並行的;沒有自由為本,何來選擇,既無選擇,何來多元? 更荒謬的是“基督教威脅穆斯林”的主觀論定。

我還以為,這種說法是哈山阿里之流政客的把戲,利用宗教分裂人民,製造恐懼和對抗來撈取政治資本。

然而,作為官方建制的一部份,州教育局和宗教局也抱持這種觀點,而且採取了立場;這才是危險的玩火。

通過教育管道,將之傳播開來,成為教育系統內的元素,後果十分嚴重。

這也不是主辦單位,以及首相署部長加米爾所說的“保護穆斯林的權益”而已。 一旦認可這項觀念,學校就分成兩個陣營,一種宗教威脅另一種宗教;一些學生威脅另一些學生。

有了威脅者和被威脅者,雙方就可能對抗。

學生踏出了校園,這種觀念也進入社會。如此的國民教育,是在製造國民的矛盾和對抗,而不是保護任何一方。

如果主辦者還有基本的分辨能力,應該修改主題,也要糾正觀念;如果政府領導層還認同大馬的建國共識,國家特質,應該發出禁令,嚴厲譴責,不能再讓這種荒謬繼續發生。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