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玮·补贴改革是值得冒险的抉择

《星洲网》发布: 8:00am 17/06/2024

削减补贴影响更多的是高收入者,若政府把钱用得其所,省下的钱可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利国利民。

大马展开补贴改革,走向“”。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担忧此举引发危机。舆论认为,补贴改革带来的第一个挑战是燃油价格的上涨,这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对整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从个别企业的角度来看,改革会打击某些行业,同时也会惠及其他行业。例如,旅游业因油价上涨而面临压力,而新能源行业则可能因人们转向净能源而受益。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全球石油需求在2019年后开始呈现下行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大马减少对传统能源出口的依赖,转向绿色经济,这对经济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事实上,早在2014年,邻国印尼已经历了类似大马的补贴改革。参考其经验,可以让我们一窥改革带来的成果。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的报告显示,印尼在实行补贴改革后,成功地将原本用于浪费性消费的补贴转向了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投资。

从这角度看,补贴改革不仅仅是因为“政府没钱”而被迫进行。减少浪费性支出,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

人们的第二个担忧是补贴削减可能影响民生。然而,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燃油补贴的受益者往往是高收入家庭或特定行业,因为他们的燃油使用量通常远高于低收入群体。这一点大马媒体也经常提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也详细研究并支持这一观点。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指出,印尼削减补贴后节省下来的资金,大部分被分配到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换言之,削减补贴影响更多的是高收入者,若政府把钱用得其所,省下的钱可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利国利民。

另一个担忧是所谓的“螺旋式”,它指的是物价上涨导致工人要求涨薪,而工资上涨又推动生产成本增加,价格和工资互相推动而不断上涨的一种通货膨胀现象。

回看印尼,油价上涨后,通胀确实明显提升,但在两个月后就回稳。再看全年通胀,据世行数据,印尼通胀率从2012年改革前的 4.28%升至6.4%左右。3年后,通胀率回落至3.53%,比改革前更低。从这角度看,印尼通胀确实在补贴改革后上升,但没有陷入恶性通胀。

再来看政治层面,印尼在补贴改革一年后举行选举。当时,总统佐科威领导的民主党在国会仅占据了略多于四分之一的席位。纵使在补贴改革期间,引起印尼民众抗议,执政党仍以6%的优势获胜,这优势赋予佐科威在推进政策改革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

回到马来西亚,补贴改革的计划得到大部分经济学者认同,尽管有一些业者批评实施过程过于仓促,但他们批评更多的是执行改革的方式,而不是反对改革的方向。

个人认为,无论从政治、社会还是经济的角度,补贴改革是一项冒险的举措,在权衡其风险和长远利益之后,它仍是值得冒险的决定。

参考其他外国例子,不是所有补贴改革都带来成果。厄瓜多尔政府在2019年取消汽油和柴油补贴,导致连续12天的暴力抗议,迫使政府迁出首都基多。

从印尼到厄瓜多尔,改革皆引发民众的抗议,但不同的是,后者的改革是为了响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要求而启动,改革的时间表并不完全受政府掌控。

展望未来,大马可能会合理化RON 95汽油补贴,受影响者更多,层面也更广。历史告诉我们,补贴改革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和灵活调整,并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并维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