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报》创刊号:聆听习近平,聆听修昔底德的启迪

2014-01-24 08:18:28

2014年1月21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启动新的新闻评论网站《世界邮报》(World Post),创刊号刊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原标题:How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Leader Thinks)。采访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且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然而,西方往往不能从中国的角度看待中国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名高官直言:“西方不会相信中国在进步,除非我们也出个戈尔巴乔夫。”本文作者为资深投资人、21世纪理事会创始人尼古拉斯·伯格鲁恩,政治学者、《新观点季刊》主编内森·加德尔斯,观察者网曾翻译出版两人合著的《智慧治理》。以下为《世界邮报》报道全文(观察者网王杨、张苗凤/译,王杨/校)。

习近平

2013年11月,21世纪理事会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专访习近平

达沃斯-当政治精英在达沃斯齐聚一堂,共商时局时,中国越发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十年之内,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不仅改变世界经济的重心,还将改变地缘政治甚至文明的平衡。 然而,这些塞缪尔•亨廷顿所称的“达沃斯人”的主流观点,依然以数世纪以来西方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为基础,在很多方面过于偏狭。

要了解未来十年中国乃至全球化的方向,我们最好跳出西方的窠臼,从中国现任领导人的角度观察未来。

这不是拥抱他们的世界观,而是承认这样的事实:他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将从根本上塑造这个时代。中国往哪走,世界也往哪走的趋势已越发明显。

访问习近平

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们同伯格鲁恩研究所21世纪理事会的其他几名成员有幸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习近平。我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与习近平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亲身接触到了中国新领导人的思想。

我们还会见了李克强总理、解放军高级将领、全国人大官员,以及浙江、广东和云南省省长和党委书记。

在访谈中,习近平很随和、放松。他一点官僚架子都没有,但展现出一位不畏艰难的成熟领导人的强大气场。

跟他的前辈毛泽东或邓小平一样,习近平话里有很多中国的俗语。“我们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谈话伊始,他就若有所思地说,“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从哪儿算起。就像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习近平自信地宣称,自170年前的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习近平相信中国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2020年之前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他预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10至20年间”以最低7%的速度增长。这一目标将不难实现,因为中国将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加速城镇化并从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型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每年上涨1个百分点,”习近平说,“数亿农民工会进城……但不会出现贫民窟,因为我们能够保持增长,创造机会。”他说,2014年,中国城市将创造1200万工作岗位。

但是习近平强调,GDP的增长不是唯一目标。他指出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他说“以人为本”的改革将“综合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党的建设”。

他说,弥合收入差距、带领2亿人口走出贫困是首要目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改革之路必须从“量”向“生活质量”转变,也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新政承诺废除劳教制度,放宽计划生育和城镇户籍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并开放多个新领域,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西方报告鲜有提及,关键的改革还包括让地方法院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尤其重要的是让纪检部门相对于党委更具独立性(指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观察者网译注)。

同时,习近平加强了对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中央控制,统一思想,打击聒噪的大V。

在我们访问的共产党领导人看来,经济和社会自由与政治控制并不矛盾。事实上,他们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自由和控制是一体两面。

对他们而言,只有中央政府足够强大才能对抗外来冲突,打破既得利益、改革国企和地方党派集团,并收拾互联网上的“兴风作浪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习近平是邓小平的忠实追随者,虽然今天形势没有那么严峻,环境也更加平和。邓小平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不断在开放和严打间寻求平衡,既保证发展,也保持稳定。他放松对经济的管控,使数亿人摆脱贫困;同时他铁腕镇压了天安门政治事件。

习近平多次援引邓小平的话,以表明他正循着邓小平的脚步,中国现在正处于邓小平改革的“深水区”,而邓小平也曾表示,这一阶段“将持续100年”。

21世纪理事会成员郑必坚也参与了会谈。他是邓小平著名“南巡”报告的主要作者。该报告重启了天安门事件后停滞的中国改革。他的出席无疑意味着,在新一轮改革中,邓小平道路的合法性毋庸置疑。

中国不会向世界关闭大门

习近平强调,中国只有参与到今天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越发达,就会越开放。”他说,“中国不可能把早已打开的大门再关上。”

在这二十年里,中国将在全球事务上“变得更主动”,会和其他国家一道制定新的规则。“我们会担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体系改革中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在回答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关于未来几年G20领导人问题时,习近平答道。

“历史的趋势”是发展而不是冲突,用郑必坚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基于不断扩大的利益汇合点的利益共同体”,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由贸易、金融体系稳定和应对气候变化等。

李克强郑必坚

李克强总理和21世纪理事会成员郑必坚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习近平同意郑必坚著名的中国“和平崛起”论。“强国一定会寻求霸权的论断并不适用于中国。”习近平认为,“回顾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并不是中国的文化基因。”他甚至提到了斯巴达和雅典的历史:“我们都要团结一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破坏性的紧张关系。”(“修昔底德陷阱”由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阐述雅典和斯巴达两国战争时提出来。长达30年的战争毁灭了两个希腊国家,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观察者网译注)

然而,从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接触的解放军领导人的言谈充满挑衅,颇有见地却也令人不安。

中日两国从未同时强大过。用以赛亚•伯林关于自信国家主义的说法,如今,它们都是被屈辱“压弯的嫩枝开始反弹”。虽然中国现在骄傲地站了起来,但正如习近平所言,回溯鸦片战争和日本侵华时期,中国仍很受伤。

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停滞让日本的自信心受挫,如今它正努力走出阴影,包括采取更果断的“积极和平主义”的军事姿态。这是和中国在东海更明确的“主动防御”对着干。2013年12月,中国单方面制定“东海防空识别区”。

一党执政,戈尔巴乔夫和中国开放

在两天的密集对话中,我们的中国同行表达了对西方的无奈。西方无法从中国的角度看待中国改革,也不能不把自己捧成像雷音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美国神学家——观察者网译注)所说的那样,是人类通往圆满的朝圣之路上的导师。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名高官直言:“西方不会相信中国在进步,除非我们也出个戈尔巴乔夫。”

在他们看来,这一争论的核心是西方不愿将一党制视为一种合法的治理模式。

甚至中国当今很多自由主义人士也在质疑,对于中国这样又庞大又复杂的国家而言,一人一票的多党制民主是否是治理社会的最佳方式。虽然他们也希望终止腐败和政府专断滥用职权,但没有人想要复制政党无能、政治僵局和整体失灵。西方民主历史上的三个范本——雅典、罗马和华盛顿都在重复这一局面。

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可能受腐败和太子党特权困扰,但它不是独裁政党。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7800万人口的强大共识体系,该体系能够在长期政策上达成一致,并赋予领导层权力以果断落实。

他们通过不断与利益相关各方协商、权衡,达成内部一致,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分裂全体国民、制造对立,或因外部竞争走向两极分化和瘫痪。这是中国治理的高明之处。只要有竞争激烈的选贤任能机制做保障,而不被特殊利益集团绑架,该体制就能良好运行下去。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潘维所言:“选贤任能原则在中国治理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多数投票制在西方民主中所占地位一样重要。”

人们似乎不太确定的是,必须保持其统治话语的一党制该如何处理在社交媒体和微博带来的个人言论表达的爆炸。

数亿人在微博上抱怨有毒牛奶、动车事故、被掠夺的土地和腐败的官员。微博已取代了邓小平时期的天安门,成为当代中国更具影响力的公共广场。关键问题是,是党成功“制衡”微博,还是相反。

习近平能否灵活处理这种权力的转移,是事关成败的未知因素之一。目前,任何两个在网上发泄不满的人,连在大街上碰面都不行。三位著名的反腐人士最近因未经许可上街“聚集”被捕。

新法规还规定,转发“谣言”500次以上的将构成犯罪。

在许多因越线而被请去“喝茶”的大V中,寒蝉效应在扩散。针对拥有数百万粉丝“大V”的严厉打击已经展开。即使他们只是在响应政府打击腐败、维护宪法权威的号召。宪法保障的正是言论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担心重蹈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共产党的覆辙,中国共产党努力避免前苏联的“开放政策”(glasnost),或透明政策。但微博却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矛盾的是,这样下去,他们可能招致竭力要避免的厄运。当苏联共产党谎言和虚伪的幌子被揭穿时,国家已被掏空。但是中国和苏联有很大不同。中国领导人不是《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党和政府过去30年都在为社会服务,贡献卓著。

确实,如果中国共产党允许公众公开言论,“中国特色的开放”将支持而非削弱中共。

我们在北京公开讨论了社交媒体,每个人都对个人经历有所体会,并愿意与他人分享。审查这一事实只会进一步瓦解政府的话语权,而不是加强其权威性。

历史的正面还是反面?

冷战结束后的数十年来,常常有人预言中国模式要崩溃了,但到如今,中国不仅没有崩溃,还跻身顶尖经济强国之列。

达沃斯论坛上的精英们要拓展眼界,要看到中国道路,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国际视野。习近平领导下的未来十年将最终决定中国治理体系的成败。两种结果都将对世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Nicolas-Berggruen/2014_01_24_201899_2.shtml原标题:世界上最强力的领导人怎么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张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