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了两个字,赔上整个社会

《东方日报》言论 2014年1月9日

•作者: 陈利良•

宗教与族群的爭议都是潘朵拉盒子,一旦被打开,就永无寧日。

不幸的是,今天马来西亚这个潘朵拉盒子被打开了。

宗教原当属祥和及美善。然而,宗教之间战爭火苗一经燃起,宗教的祥和淹没在哀鸿遍野中。

翻开歷史,从亚洲、中东到欧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爭不计其数,亦最残酷。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最有名之战当数十字军东征。这场宗教战爭,为爭夺地中海周围,尤其是地中海东岸即西亚西岸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权的战爭。延至今天,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全球各地的衝突依然不断。

就伊斯兰教內部来说,战爭在歷史长流中也是从不间断过。伊斯兰教发源地的中东歷史,也就是一篇连绵不尽的战爭史。

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伊斯兰復兴运动,提倡以极权、神权政治来替代世俗政治主义。阿富汗及伊朗的革命运动將世俗政权推翻,建立了较极端的伊斯兰政权。

伊斯兰內部的分化,由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別,主要的什叶与逊尼派,长期亦陷在內战泥坑。

宗教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形成狂热,极易走向极端,变成冷酷无情,其为害比一般更甚。

马来西亚原是一片多元族群、文化与宗教和睦並存的受祝福之地。

从90年代开始,本地伊斯兰发展受中东伊斯兰復兴运动的影响,加上大马政治局势大环境的复杂变化,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穆斯林纠结于开明与保守,什叶及逊尼等错综复杂宗教关係中。

宗教成为伊斯兰党与巫统政治斗爭的战场,是政治角力的棋子。

原本和睦的各宗教关係,在这种情况下亦逃不了,开始在不察觉中有了微妙的变化。

最近的什叶教徒与阿拉风波,不是无故突发的单一事件,而是突显宗教內部与宗教之间分化与对立已经尖锐到了一个分水岭。

阿拉风波是个悲剧!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件,偏偏又发生了。真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全世界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个国家。「阿拉」两个字的禁用,与其说是出于宗教敏感,不如讲是衍生自政治海啸的余波。

而纳吉没有当机立断,在阿拉风波甫发生就尽速解决掉,使它迅速蔓延扩大,让裂隙越来越陷越深。时间越拖,问题就越加棘手,付出社会成本与政治代价就越重,对纳吉也越不利。

事件演变到这阶段,不论是整个风波牵涉范围之广之深,还是破坏力之强,都远超过一般人的想像。

它已不只是宗教敏感的课题,也不再局限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或天主教,还牵涉到统治权威、两线政治和马来左右翼斗爭。

这场风波烙下的伤痕,会不会痊癒?须要多久痊愈?只有老天知道!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件,却偏偏又很无奈的发生了。聪明的人,再次做了笨拙的事,只为了两个字,赔上一辈子交情,赔上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