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作者:新华网     2015-01-16 09:01:22

核心提示: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国核工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利用

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李克强作出批示

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国核工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希望弘扬传统,聚焦前沿,全面提升核工业竞争优势,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为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而继续奋斗。

阅读更多

【探索】宋鲁郑:中国为何面临恐怖主义挑战?

  • 宋鲁郑宋鲁郑旅法学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时间:2015-01-15 07:21:09

《查理周刊》惨案既让世人再次直面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危害,也认识了西方文明的局限。只是令世人不解的是,何以一向温和、世俗的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

中国发生恐怖袭击的根源和西方不同。一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直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而且中国不向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这也符合中国的传统,华夏文明只是向世界证明我的制度是最好的,是适合我自己的,你愿意学我欢迎,你不愿意学,我也不强迫。这和西方动辄就以武力干预形成鲜明的对比。法国仅奥朗德总统当政期间,尽管经济非常困难,但仍两度对非洲用兵。其理由自然是反对极端伊斯兰主义。只是假如这两个非洲国家与西方有宿怨,比如此前的卡扎菲,法国恐怕就会站在反对派立场上。就如同西方在叙利亚的做法:多年来一直支持各种势力包括极端伊斯兰分子推翻世俗政权阿萨德,直到极端伊斯兰势力把枪口转向西方才作罢。

阅读更多

【探索】赵亚赟:种族冲突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赵亚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行业研究部主任,《金融战》

发表时间:2015-01-14 16:07:56

法国恐怖袭击虽然暂时转移了国际视线,但美国人依然对国内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骚乱忧心忡忡。弗格森骚乱不但卷土重来,而且早已星火燎原,冲出美国走向世界。美国大骚乱从来都不简单是因为警察打死了黑人那么简单。“每隔28小时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警察或其他武装执法人员枪下”。既然美国几乎每天都有黑人被执法人员打死,为什么这次闹这么大?难道其他被打死的黑人都罪有应得?显然不是。种族冲突的实质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社会矛盾。

这种论断乍一听不太可信,因为美国经济数据明细好转,虽然也有很多质疑,但有好转已经成为定论。那么为什么经济好转了,反倒出现了骚乱?一般大家都认为贫困才是动荡的经济根源,其逻辑是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失业青年因贫困到容易走上街头,种族矛盾容易激化导致种族骚乱,欧洲在近几年的街头骚乱也似乎印证了这点。有人因此质疑美国经济数据,但这种说法不太能站得住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美国二战后多次发生种族骚乱,但全国性大骚乱并不多,大概有7次,分别是:1962年美国密西西比州骚乱,1967年美国底特律大暴乱

阅读更多

【探索】刘仰:恐怖主义的源头

2015-01-13 10:05:21

核心提示:西方文明如此先进,怎么可能从内部产生恐怖主义?然而,恐怖主义的确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文明如果不反思自己,不从自己下手深化改革,解决自身的体制问题,他们将难以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

恐怖主义在全世界遭谴责,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冷酷地伤及无辜,以残暴的手段无差别地对待平民。恐怖主义在全球肆虐以来,人们必然要讨论一个问题:恐怖主义源头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多少有点敏感。法国《查理周刊》惨案发生后,大多数国家的政要和媒体都只提恐怖主义,少数国家和领导人直言不讳地指向伊斯兰教。窗户纸捅不捅破,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事实上,早在本·拉登成为全球瞩目人物时,很多西方学者、政治家、媒体评论者就已经指出: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密切关联,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被认为是恐怖主义的温床。这个说法很有欺骗性。

“查理惨案”发生后,有媒体指出,法国发生的这起严重恐怖袭击事件,犹太人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据报道,死亡的4名人质都是犹太人。法国警方对于犹太学校、犹太社区也给予特殊的安全保护。然而,以色列的一家报纸一方面谴责伊斯兰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又发文章回忆历史上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和平共处的年代。原教旨主义从其命名就可以看出它主张复兴旧传统,既然如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何不复兴与犹太教和平相处的传统呢?其实,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在创教之初就与犹太人关系不错,在伊斯兰圣地麦地那周围,当时就住着不少犹太人。如果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恐怖主义,那么,为何在默罕默德时代没有像现在一样反犹呢?因此,这个说法值得质疑。

阅读更多

【探索】探寻半岛电视台的深水背景

作者:千钧客      2015-01-13 10:18:33

核心提示:半岛电视台绝非像其自称是一个客观、独立的媒体,更不是自我标榜的“真相,真相,只有真相”,其挑事制造动乱的一手昭然若揭,中东长期动乱、种族残杀、阿拉伯之春的蔓延,更有其一份宣传煽动的“功劳”。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在中国国内,显然存在一个半岛电视台的地下组织,希望我们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擦亮眼睛!

半岛电视台(已更名为半岛电视新闻网)以极尽挑拨世界动荡之能,受到世界多国抵制,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约旦、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埃及等国都曾因半岛电视台不负责任的报道或关闭其当地分社,或召回驻卡塔尔大使。旗下多名记者因为煽动动乱被相关国家判刑。

早在2012年5月,半岛电视电视台因为屡次报道中国不实信息,驻北京记者未能获延签证,驻京办公室已经“被迫”关闭。可以说,半岛台至少目前在中国是一个非法组织。但我们今天在网络特别是微博上,依然见到个别大V全天候滚动翻译、传播半岛台各种煽动性新闻,充当半岛台传声筒,事实延续了半岛台北京分社关闭时的声明:“将会在中国保持‘存在’”!

阅读更多

【探索】岳青山:毛泽东是一面镜子–学习《毛泽东年谱》

作者:岳青山  发布时间:2015-01-13 来源:乌有之乡

毛泽东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把革命进行到底,“公者千古”

在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无不由衷地信仰和崇敬毛泽东。如今,毛泽东热越来越高。如何解读、理解和学习毛泽东?《年谱》第一卷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毛泽东的“锁匙”,或一条基本的线索。

1951年 7 月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毛泽东会见周世钊和蒋竹如,了解他们就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教学情况后,谈到自己年青时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艰辛的探索,终于得出一个指导、支配着一生的极其重要的人生哲学。

他是这么说的:

“一九一二年暑假中,我从省立高等中学自动退学之后,在湘乡驻省中学宿舍,实行自学。每天到三里路之外的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早去晚归,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买两个烧饼,就解决了午餐问题。雨雪的日子也照样前往,从未间断过。这样从早到晚,没有休息,在图书馆自学了半年。当时,我十九岁了,十九岁的青年应该读了很多书,但我读得不多。我才到图书馆的时候,看到架上、桌上和藏书楼上都堆满了书,我借读了一些,觉得都有新的内容,都对我有所启发。我在图书馆借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穆勒名学》、《原富》、《法意》《社会通论》以及西洋历史和小说等。觉得每读一本书都有新的收获,读越觉得不肯放弃,因此,忘了疲劳和饥饿,每天只有中午吃烧饼的时候是我唯一的休息时间。半年多的时间不算长,而我在知识上的收获却不小。我的最大收获还不在这里。我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大地图。以前,世界究竟有多大… 阅读更多

【探索】解读:俄罗斯为何又对乌克兰“雪中送炭”?

作者:孙兴杰      2015-01-12 10:49:46

核心提示: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是普京的大手笔,俄罗斯之所以承受巨大的制裁压力,主因亦在于此,所以,保障克里米亚人的生活就成了莫斯科的政治任务。为稳定经济,莫斯科能用的招数基本都用了,现在正是关键节点,如果经济依然无法止跌,普京应另觅他途。

历史上,号称“双头鹰”的俄罗斯时常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但每次转向都堪称在危机之下的被动选择,虽少了些灵活性,但这也许恰恰反映出俄罗斯人性格中的极端性和绝对性。

“在基辅的男女老少为过冬而发愁时,俄罗斯方面却同意每月对乌提供50万吨煤炭,若双方能达成进一步协议,俄方还可能将供应量翻倍。”

这条在跨年之际传递出的消息,被解读为“莫斯科调整对乌策略”——强硬外交不意味着盲目蛮干,地缘政治高手懂得软硬结合。不难看出,俄方的动机大概有二:一是希望乌克兰能投桃报李,向克里米亚提供水电;二是缓和乌克兰危机,以期欧盟软化对俄制裁。

众所周知,克里米亚最近遭到来自基辅的“禁运”,由于这个半岛主要的水、电以及物流都要经过乌克兰,乌政府常以节约能源为由对克断电,交通也时常中断。

阅读更多

【探索】刘仰:全球应建立新的宗教自由共识

作者:刘仰         2015-01-12 10:25:02

核心提示:任何宗教都有政教合一的历史或趋势,当今各种宗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都是政教合一、政教分离原则冲突的延续。在政教分离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基础上,宗教应该非常明确地被认定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因此,各种宗教首先不能与暴力、武力手段相结合,其次,各种宗教与财富经济的关系也应该明确和公开。而在言论领域,宗教之所以也应该受到制约,是因为它更多涉及的是关于未知世界的言论,因此,它应服从于世俗社会、已知世界的理性言论。

1月7日,法国发生惨案。全世界异口同声地谴责恐怖主义,心照不宣地避开宗教因素。事实上,谁都知道宗教因素在此悲剧中占有重要分量。虽然可以用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来描述这一悲剧的性质,但不可否认,言论自由的内涵不足以完全涵盖这一事件,尤其是其中涉及宗教。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同属一类,法国的这次悲剧,是因为它们遭遇了另一类自由,即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两类自由长期以来并不能和谐相处,早已多次引发极端的冲突,1月7日的法国惨案,不过是其中最为血腥的暴力冲突之一。由此也使得世界不得不认真审视关于自由的认识。

阅读更多

【探索】王义桅:拉美之行的十大困惑

王义桅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12 09:39:49

 中拉政治热度升温,但仍需面临诸多认知上的问题。图为去年7月习近平访问拉美诸国

拉美是欧洲人的作品,非洲是欧洲人的孽债。这是笔者不久前拉美之行得出的鲜明感受。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2014年11月24-25日在智利圣地亚哥市西班牙宫举行。参加论坛后,笔者又赴巴西多地访问。感性与理性认识反差,十分明显。来到拉美,才真正领悟到世界之大,所知之小。

漫步在里约海滩,犹如置身于欧洲;翻越一座山,贫民窟印入眼帘,又觉得来到了非洲。何以至此?为什么智利、墨西哥成为OECD国家,而曾经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阿根廷却迈不过中等收入陷阱?种种困惑萦绕脑海,迄今无法消除:

困惑一、为什么拉美不如北美?

拉美的发展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落。… 阅读更多

【探索】陈石宇:“普遍贫穷”论是剥削阶级反攻倒算的谬论

作者:陈石宇 发布时间:2015-01-09 来源:乌有之乡

没有剥削、人人参与劳动的社会对于剝削者来说则是大逆不道。

任何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都是以极少数富人和绝大多数穷人同时并存的社会,或者说都是以绝大多数人被剥削被奴役为条件,供极少数剝削者寄生虫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社会。在穷苦人看来,这样的社会极不合理,应当推翻它砸烂它,在剥削阶级眼里,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一个社会有富人和穷人才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如果全社会都过着一样的生活,没有富人,就是“普遍贫穷”。立场不同,观点相反,十分自然。

在毛泽东时代以前的中国社会,都是富人与穷人并存的社会。那些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少数人窃取了大量生产资料,并据此疯狂的剥削和奴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从而在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富人挥金如土,穷人无立锥之地,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那种社会的真实写照。直到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了剝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进入了毛泽东时代,才消灭了私有制,结束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历史,开创了由过去被剥削和奴役的穷苦人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毛泽东时代,无论任何人,除了凭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分得一份相应的报酬外,都不可能利用其他任何手段占有社会财富。所以,那时人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并依据劳动贡献领取一份社会财富。再也没有特别富有的富人和特别贫穷的穷人。对于原来被剥削被奴役的工农来说,这是最合理最公平的社会,但是,对于剝削者来说则是大逆不道,自然要斥之为“普遍贫穷”的社会。… 阅读更多

【探索】从事实和数据看毛泽东时代的辉煌

—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

作者:倪鹏云 发布时间:2014-12-21 来源:乌有之乡

毛泽东时代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日俄相比毫不逊色。

毛泽东逝世以后,1981年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彻底否定了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和继续革命理论,有人借此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时代的歪风。一些人公开污蔑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十八大以后,仍然有人为了宣扬私有化改革的经济发展成就,恶意攻击毛泽东时代公有制经济体制是吃大锅饭,劳动没有积极性!

事实是这样吗?我这里综合一些资料以供网友们在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问题上进一步分析、思考。这些资料有的是我以前收藏的,有的是从网上收集的,许多数据和内容都是当时国内外媒体公并报导的,虽然不敢说所有的数字、数据的绝对准确,但从我亲历的感受,大体上应能反映毛泽东时代的基本情况!如有差错,欢迎指正;重要遗漏,欢迎补充。

毛泽东时代阅读更多

【探索】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国有于敏,中华之大幸

席亚洲席亚洲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发表时间:2015-01-11 10:08:55

本周,中国评出了2014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奖者名叫于敏。当时笔者在看电视,不由得站起来喊了一声:“于敏!”几位同事都看着我不知所云。是的,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与他同时代的科学伟人那么著名,他的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连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都不为人知。至于他的成就,网上一位朋友的评价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最高科学奖能颁给于敏,是这个奖项的荣幸!”

本周另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发生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两名枪手突然在法国巴黎发难,枪杀了一家杂志社的多名漫画作者。随后事情又演变成追捕大戏和人质事件,最终法国军警在动用重型装甲车对恐怖分子实施包围后,同时发起两场突袭,击毙了3名恐怖分子。

在这次恐怖袭击后,媒体人们忙着争吵“言论自由”的问题,而笔者却又不无忧虑的想到,恐怖袭击正在飞快发生“进化”,而对恐怖袭击的“防范”效果开始出现“边际效应”,甚至“防范”本身的可行性也在降低。… 阅读更多

【探索】中国能牢坐安理会五常 于敏们的贡献具决定性

作者:环球军事    2015-01-10 09:36:33

88岁的“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颁奖。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他当年取得的氢弹理论突破至今是全球两大氢弹构型之一,被称为于敏构型。像中国其他“两弹一星”元勋一样,于敏所从事的工作曾长期保密,他的存在直到1988年才被外界得知。

这是一个回肠荡气、又会让不少人有些哽咽的爱国故事。从今天市场环境下年轻人的视角望去,邓稼先、钱三强、于敏以及他们的战友们,几乎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们什么个人利益都不图一头扎进分布在沙漠及深山中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场里,几近“常年失踪”。他们有的人没能等到国家公开授勋,有的人等到了,已经白发苍苍。他们都是这个国家顶尖的知识精英,他们的生命却贡献给国家做了构建共和国实力的基石。

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第五个成为有核国家,是非常让人庆幸的事。如果没有那些英明决策和于敏那代人的伟大付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战略自信绝不会有今天的质量。中国避免了印巴等后来拥核国家的曲折,牢坐在安理会五常的位子上,逐渐成为一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力量,于敏们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阅读更多

【探索】IS山寨武器大全揭秘:“攻占欧洲”

2015-01-09 09:43:45

核心提示:可千万别小看了IS的山寨货,IS靠着这些山寨货,再加上缴获的伊拉克政府军武器,愣是打下了半个伊拉克、大半个叙利亚。从拖拉机、小轿车牵引的土制火炮,到Ipad制导的山寨导弹,再到使用游戏手柄操控的土制坦克,“伊斯兰国”(IS)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山寨武器。

可千万别小看了IS的山寨货,IS靠着这些山寨货,再加上缴获的伊拉克政府军武器,愣是打下了半个伊拉克、大半个叙利亚。

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以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然而,顶着各国的轰炸,IS控制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土地。

一名 “伊斯兰国”高级成员甚至还放言,“伊斯兰国”终有一天将“攻占欧洲”。

伊拉克摩苏尔地区神职领袖Sheikh Abu Saad al-Ansari周一向卡塔尔新闻媒体Al-Araby表示,圣战组织伊斯兰国(IS)预计其2015年预算为20亿美元。

阅读更多

【探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宗教的阶级根源

D.麦克莱伦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宗教,不是轻率的,就是在概念上不严谨的,它至少不仅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证科学的特性,而且也忽视了宗教的超验性。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宗教背后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把宗教视为一种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消亡的异化现象,但潜在的经济决定论的思维方法也窄化了宗教的人道关怀与存在意义。

我们如何总结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的关系怎样?或者应该怎样?在我尝试描绘出一种答案的框架之前,应该提出的显而易见的初步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否是某种宗教?当然,大量的评论者断言马克思自己就是一位宗教思想家,并以宗教的术语来描述马克思主义。当然,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模糊的,至少在概念上是很复杂的。这里指的是哪种宗教?至少我们想以“宗教”表明什么?同样,这里指的是哪一种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及其追随者的思想中是否有某种可描述出来的本质或者核心?在一种非常模糊的意义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和犹太-基督教传统不存在连续性的话,那二者之间也有一种明显的关联。有人可能会说,马克思毕竟是犹太人,他的犹太身份一定会对他的思想产生某种影响。同样的,马克思深受西欧文化遗产的熏陶,西欧的文化遗产几个世纪以来又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最显明的例子是,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可以被视为一种使基督教新教适应于时代精神的努力。而由于马克思被视为黑格尔的学生,这一思想的渊源就很清楚。… 阅读更多

【探索】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社会主义的复兴

作者:李慎明 发布时间:2015-01-09 11:16:27 来源:红旗文稿

 

7708c465cab6b4da18a685189e53e8c5.jpg

资料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那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则直接孕育着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复兴。

一、西方政要、思想理论界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值得关注和借鉴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世界中对西方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决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是“日出江花红似火”。当然,这里所指的“红”,并不是特有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指其数量。这里,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

一是2008年奥巴马在一次演说中引用了最为经典的“马克思式说法”——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一词,以此来批评美国长期热衷于运营虚拟经济而放弃实体经济发展的“错误发展观”。他说:“问题不在具体的某一项政策,问题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经济哲学’”。这一经济哲学是什么呢?他在另一次演说中愤慨地说:“经济危机是贪婪和不负责任的直接后果,这种风气多年来一直主宰着华盛顿和华尔街。”… 阅读更多

【探索】俄罗斯危机的中国启示

作者:梁建章 黄文政      2015-01-09 09:20:00

最近,油价暴跌加上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危机一步步加剧。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已经贬值了近45%;俄罗斯外汇储备现已降至4160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将不复存在;俄罗斯官员表示,如果明年油价维持在60美元一桶的水平,俄罗斯经济可能会收缩5%;俄罗斯央行预计,今年俄罗斯的外流资本会达到约1300亿美元,明年会达到1200亿美元。

尽管引发这次石油价格下跌的因素错综复杂,但长期来看,油价走弱并非偶然事件。这背后的根本因素是石油资源其实越来越丰富,而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面临枯竭。如图1,如果没有新的储量发现,按当前开采速度,石油会在54年后枯竭,但这个数字在1980年是32年(英国石油公司,2012)。虽然石油开采量在不断增加,但探明储量的增加速度总体上却快于开采的速度。而且,如果石油价格大幅上升,那么如页岩油气、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就会加速,反过来又会抑制油价的上升。

阅读更多

【探索】拉美左翼执政党“21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

作者:柴尚金     发布时间:2015-01-09 来源:党政研究

摘要:拉美左翼反对新自由主义,实行以社会发展为核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三者协调统一的发展模式。主张通过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共同行动来解决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尊重多样性,共建包容和谐社会,在社会参与中实现国家治理。我们应发挥好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作用,积极拓宽人民群众有序的民主参与渠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政府;市场;社会;民主参与;国家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左翼以反新自由主义为旗帜,赢得中下层民众的普遍支持,陆续上台执政,开始探索带有“21世纪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特点是,主张通过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共同行动来解决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在社会参与和民主参与中推进国家治理。拉美左翼有关国家治理的一些主张和做法,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阅读更多

【探索】中国军队给美留世纪悬案 美研究几十年无解

作者:zxhm   2015-01-09 11:18:09

核心提示:天,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的那场较量仍在继续。引人注目的是,较量的主战场,正日渐从硬实力的较量向软实力较量的层面转移。因为今天,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阻挡一个GDP全球第二、发展速度全球第一的国家,满怀信心地向她的既定目标迈进。

令人不解的“东方之谜”

这支军队正从容自信,从历史深处,向新的世纪,也向整个世界走来。她曾经走过雪山草地,靠吃草根、嚼皮带,支撑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她也曾经沐浴八年腥风血雨,靠小米加步枪,支撑自己的信念,去迎击3000多个日夜的艰苦抗战;她还曾经携三年消灭800万敌军的余威,跨过鸭绿江,靠一把炒面一把雪,支撑自己的誓言,横扫三千里沃野,逼得克拉克将军哀叹:“我是第一个没能在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这支军队的每一面战旗上都弹洞累累,上面写满了无名烈士的英名!

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总是落后于对手,但却从未输掉过一场战争!

阅读更多

【探索】《查理周刊》为何遭遇大屠杀

作者:宋鲁郑      2015-01-08 10:33:34

核心提示:就在这起悲剧发生之前几天,也就是圣诞节前夕,法国已经发生两起和穆斯林有关的袭击。悲剧发生后,法国媒体一边倒的谴责暴力、悼念死者、呼吁国家团结,将法国杂志社遭到屠戮的悲剧定性为对民主的攻击,极少探究悲剧何以发生。今天的巴黎惨剧,并不仅仅是反恐这么简单,实是西方与伊斯兰文明对立的延续。只是矛盾虽然是旧酒,但西方却无法找到新瓶来解决……

法国杂志社遭恐怖主义袭击 图为持枪恐怖分子

1月7号,是法国一年两度、最为消费者甚至是全球消费者期盼的打折期的第一天。令谁也想不到的是,购物狂欢刚上演,以巴士底广场闻名的巴黎十一区,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核心地带,竟然发生了极其疯狂的杀戮:多名嫌犯冲进讽刺漫画周刊《查理周刊》总部,持枪扫射,仅到目前就已经造成十二人死亡,是法国四十年来最惨重的袭击悲剧。

这场袭击立即震撼了法国和整个西方,并立即不约而同的定性为恐怖袭击,齐声谴责。虽然法国官方声称谴责不针对任何具体族群或者宗教,法国伊斯兰理事会也谴责这是反民主的行径,但谁都明白作案者的身份。以极右著称、前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则公开谴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据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行凶后高喊:“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英国的BBC文稿是:我们已经为先知穆罕默德复仇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