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权正将日本推向悬崖

•赵凯、 徐建华、 王君学•

最近,国际媒体聚焦于安倍晋三的一系列言行上,虽然有好事者刻意围观,但更多的是对日本政权右倾化的深层次忧虑。在短短的半个月之间,日本首相忙不迭地上蹿下跳,先是极其荒谬地抛出“侵略未定义论”和修改“村山谈话”精神,随后又荒唐可笑地在“恢复主权日”上三呼“天皇陛下万岁”,紧接着是马不停蹄地开展多边外交为中国“画地为牢”,近日又不遗余力地发起民调试图修改“和平宪法”。安倍如同跳梁小丑,上演着一幕幕让人不齿的闹剧,其“历史修正主义”昭然若揭。

任何政治言行的背后都蕴藏着相应的政治目的和诉求。安倍作为一名资深政客,其极右言行既不是想当然的一时冲动,更不是展示真我的倾情秀,反映的是日本国内某些右翼势力的政治意图。对其近期的一系列举动深入分析,不难揭开这些极右言行的“遮羞布”,还原安倍政权的真正政治目的。

一是妄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受制于“和平宪法”,没有“战争权”和“军队”,从法理角度决定了日本远非是一个军事大国。安倍欲通过修改宪法第96条以降低修宪门槛,减少修宪障碍,最终实现将天皇定位为“元首”及建立国防军的自民党修宪草案内容,使日本拥有军队和行使战争的权力。舆论认为,安倍推动修宪的意图已经公开化,其主要目标被广泛认为是要修改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条款,即宣布日本“放弃战争”的宪法第9条,为日本将自卫队最终升级为军队、重获战争权力扫清道路。安倍更是大言不惭地向媒体表示,不必就修宪问题向中韩作出解释,招致中韩政府的一致批评和强烈谴责。安倍的修宪行径不啻玩火自焚,只能将日本社会引入保守、嗜武、专制的怪圈,严重阻碍经济改革,不符合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谋求参院选举胜出。安倍率自民党参加众议院选举并取得完胜,现阶段超过70%的民意支持率让其刚愎自用,加之在国内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更让安倍渴望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他的近期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迎合国内保守派政治势力,直接指向参议院选举,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于在日本国内,对外强硬的政治主张受到追捧,安倍恰恰是利用这点,主动出击,打出“右倾化”的“王牌”,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敌视中国、力求更多支持。有评论指出,安倍不惜煽动民族主义风潮,大肆散布极右言论并不断付诸行动,为的就是谋求7月份参议院更多的选票。安倍的言行如同饮鸩止渴,利用民众的保守观念和民族情感虽可获取更高支持,但最终只会将日本政坛进一步推向右倾化的泥潭,促使右翼势力的政治氛围不断浓厚和畸形道德价值观深远传播。

三是准备长期对抗中国。自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使之“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坠入“冰点”:高层互访取消、两国舆论针锋相对、民众游行抗议此起彼伏、执法船只摩擦不断,这都间接促使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近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首相更替成了家常便饭,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从未放弃对中国的窥视和警戒。日本政府之所以胆大妄为,一方面源于美国盟友的公开支持,仰仗《美日共同安保条约》,力图重塑正常大国形象,扩大在亚洲范围的影响力,为美国战略东移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另一方面是狭隘的岛国心理激发起的变态“忧患意识”作祟,难以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使绊子”、“下黑手”,无所不用其极,试图制造摩擦,与中国“掰手腕”,以达到延缓中国发展的目的。可以预见,安倍政权将会继续保持与中国长期对抗的架势,以达到其长远的战略目标。

日本政治加速“右转”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说,安倍一直在隐藏其恶魔般的国粹主义,但他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不过是时间问题,安倍的右倾化路线将成为发展经济的阻碍。安倍政权的极右言行不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批评,也在日本国内引发一片质疑和反对。日本社民党党首就直言不讳地批评内阁右倾化言行,坚决反对修改《和平宪法》。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安倍已在右倾化的路上越走越远,歪曲侵略历史,否认侵略罪行,现在又显示武力“肌肉”。这些言行已经将日本政权推向了悬崖边缘,再不反思和收手,日本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6日《光明日报》)

链接一:荒谬的“侵略定义未定论”

•袁杨 、鸿达•

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不断增加,如果其一意孤行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仅会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稳定的消极因素,甚至可能重新走上发动侵略战争的老路

4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答辩时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此言一出立即受到中韩两国的强烈谴责。结合近期日本政要赴靖国神社“拜鬼”等事件,我们不禁要问,安倍政府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究竟要将日本带向何方?

多年来,日本始终存在一种否认侵略历史的错误史观,顽固认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自卫和解放亚洲”,侵略中国是“维护正当权益”,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日本发动战争“没有违反国际法”等。作为一名老牌的鹰派政客,安倍始终赤裸裸地对这种“解放史观”持肯定态度。由于安倍从来都不承认日本对亚洲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所以这次提出“侵略定义未定论”也不足为奇。然而,“侵略”绝不是一个在学术上需要定义的概念,而是要以历史来证明的铁的事实。试问,一国军队跑到他国领土上烧杀抢掠,不是侵略又是什么?这些罪恶是再“高明”的定义也掩盖不了的。“侵略定义未定论”偷换概念,罔顾祸人殃己之侵略史实,是对被侵略国家人民的侮辱与亵渎!

在国际社会,日本的侵略行径早已被认定为史实。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在概念上将“侵略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具体化,并依此判定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犯有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标志性国际法律文件,至今仍然有效,是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个人质疑的,更不是简单几句“侵略定义未定论”就能够轻易否认的。

就中日关系而言,“侵略定义未定论”是对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所达成政治共识的公然否定。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明确表示愿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进行深刻反省。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日本过去实行了错误的国策,表示要深刻反省历史、吸取教训。2012年12月2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日本新一届政府将继承“村山谈话”。然而,白纸黑字的共同文件犹在,日本新政府的表态言犹在耳,安倍却公然质疑“村山谈话”,否定中日两国政府多年来为关系正常化做出的诸多努力。如此不和谐音,不仅会使日本政府丧失公信力,同时也会撼动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上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不容回避、更不容抵赖的史实。一个不能够尊重历史的国家,又怎能取信于周边各国?当前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随着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与进步力量的萎缩,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不断增加。如果其一意孤行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仅会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稳定的消极因素,甚至可能重新走上发动侵略战争的老路。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2日《解放军报》)

链接二:麻生竟称日中“未曾有过圆满历史”

•蒋丰•

在日本安倍政府的五一“外交黄金周”即将收场之际,有“大嘴”之称的日本副首相兼财务、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在印度发表涉华不当言论,令外界担心会再次破坏中日关系。

据日本共同社5日报道,麻生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表演讲时称:“印度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日本与中国在海上相连,但我们在过去1500多年中,与中国的关系未曾有过极其圆满的历史。”麻生还就日本与印度是否应在安保和海洋领域加强关系称,“自己的国家要由自己保护”,并针对日本和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的防卫合作称,“必须建立妥当的关系”。

《产经新闻》称,麻生当天出席印度工商联合会举办的演讲会,他在回答提问时还说,印度与日本因哲学而相连,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是一种同盟国的关系。《读卖新闻》称,麻生特别强调,美国、印度应该与日本加强合作。

共同社认为,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持续对立,原定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举行的日中韩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也因此受阻,麻生的发言或将进一步刺激中方。《东京新闻》则认为,这次在印度举行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和央行行长会议,虽然中韩两国财长没有参加,仍达成了金融合作的协议,意味着日本与东盟的合作是“成功的”,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日本与东盟的纽带。

《朝日新闻》分析说,最近,中韩相继以“各种理由”拒绝出席在印度举行的东盟“10+3”财长会议。此外,中国环保部长也没有出席5日在日本北九州市举行的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所有这些,都让日本高层失去了与中国、韩国高层交换意见的机会。这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不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国会议员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现在的外交可以叫做“焦虑外交”,或者干脆叫“中国外交”。因为安倍政权几乎所有的外交行动,背后的因素都是中国。“他非常焦虑,因此在外交行动方面也经常失意。”

另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5日称,当天上午3艘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水域,并称这是去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公务船第42次驶入“日本领海”。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杉山晋辅当天致电中国驻日公使提出“抗议”。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50期,摘自2013年5月6日《环球时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安倍政权正将日本推向悬崖.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27 16:47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