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基督徒的生存困境

来源:中东研究通讯 2017/04/27 10:46:38 作者:王惠

导读: 2017年2月12日,方济各与东正教莫斯科及全罗斯大牧首基里尔一世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了会面并签署了共同宣言。此举被媒体称为是自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以来天主教和东正教主要领袖的首次聚首,堪称「千年之约」。

0

来源:CNN

天主教皇的努力

2017年4月9日,埃及北部的坦塔和亚历山大的科普特教堂遭受了「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两起袭击事件造成4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4月10日上午,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在梵蒂冈接见全世界方济各大家庭修会总会长时表示,再次悼念受害者,并坚定表明他已确定于今年4月28-29日访问埃及的决心。

2014年5月,方济各曾访问中东三国——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目的在于改善与东正教教会的关系,并希望在耶路撒冷圣地改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关系。方济各是继保罗六世、约翰·保罗二世、本笃十六世后第四位访问耶路撒冷的罗马天主教皇。

2014年12月,方济各对土耳其进行了访问,与东正教领袖一起呼吁基督徒和穆斯林团结寻求和平,指责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犯下了违背神灵的最严重的罪行。

2015年,方济各还曾因「无畏」言论引发了一场与土耳其的外交争端。在亚美尼亚屠杀100周年之际,他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的杀戮描述为「20世纪的第一次种族灭绝」,并呼吁国际社会承认这一事实,这一言论引发了土耳其政府的强烈抗议。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月12日,方济各与东正教莫斯科及全罗斯大牧首基里尔一世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了会面并签署了共同宣言。此举被媒体称为是自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以来天主教和东正教主要领袖的首次聚首,堪称「千年之约」。

他们主要探讨了基督徒在现代世界中遭受迫害的问题,并已就此问题签署共同宣言,两位宗教领袖在宣言中表示,「我们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团结起来,一同行动,使基督徒在中东不再遭受迫害。」

在此前后,方济各也曾在多个场合谴责极端组织武装分子迫害基督徒等少数族群,呼吁世人勿再漠视此等行径,呼吁更多的国际合作以改善中东基督徒的处境。

 

1

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领袖近千年来首次会面

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东基督徒的构成情况

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在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和许多文化传统,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20世纪早期中东地区的基督徒数量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0%,而如今已降至3-4%。

 

2

世界基督教主要教派的人口份额

来源:基督时报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东各国基督徒占国家总人口比例情况如下图所示:塞浦路斯(78%)、黎巴嫩(40.5%)、埃及(10.5%)、叙利亚(10.2%)、约旦(6%)、以色列(2.5%)、伊拉克(2.5%)、巴勒斯坦(1.7%)伊朗(0.35%)、土耳其(0.2%)

 

3

来源:CIA

塞浦路斯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基督徒占信徒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其基督徒的比例约为78%(约80万),主要是希腊族裔的东正教基督徒。

从基督徒的比例来看,黎巴嫩在该地区位列第二,为40.5%(约200万),主要是马龙派基督徒(属于东仪天主教会的一个分支,由叙利亚教士圣马龙创立,与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并称基督四大教派)。马龙派基督徒总数约为120万,主要聚集在黎巴嫩。多数马龙派基督徒避免自己被划分为阿拉伯人,在身份认同方面,他们认定自己为腓尼基-迦南人的后裔。

居于第三位的是埃及,主要为科普特基督徒,其占10.5%(约1500万人口,也有说法为900万)左右。「科普特人」泛指埃及人,但也包括居住于苏丹、利比亚、以色列、塞浦路斯、约旦、黎巴嫩和突尼斯的少数科普特人。

在公元451年的卡尔西顿公会议上,亚历山大教团反对确立耶稣「一位二性」的信经,与罗马天主教分道扬镳,科普特语言文字在他们的使用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由此而来,这部分基督徒也被称作「科普特(正)教派」。

阿拉伯基督徒多来自于阿拉伯基督徒部落,以信奉东正教为主,包括一部分后来改信新教的信徒,数量在150万左右。在中东的基督徒团体也包括生活在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的土著亚述人,他们的数量约在200万-300万之间,但在长达数世纪里遭受到了种族和宗教迫害。

例如,在近代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末期,居住在其疆域内的亚述人由于信奉基督教,同亚美尼亚人一样,也遭到了大规模屠杀,许多亚述人被迫流亡,其中小亚细亚地区(今土耳其)的亚述人口数量锐减。

大多数亚述人信奉的是东方亚述教会、加色丁礼天主教会、叙利亚正教会、亚述五旬节教会及亚述福音教会等。据瑞典的基督教民主党称,伊拉克基督徒的数量已从2003年美军入侵时的150万降至不到1/3,叙利亚60万基督徒中有1/3已逃离本国。

居住在中东的亚美尼亚族裔的基督徒约有100万,其中20万聚集在伊朗,还有的生活在土耳其、黎巴嫩、约旦、伊拉克、以色列和埃及等地。一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基督徒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受害者数量高达150万之众。

曾聚居于中东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大量希腊人在被阿拉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和屠杀后人口也出现了锐减。如今在中东的希腊族裔基督徒团体主要生活在塞浦路斯。

当然,目前中东的基督徒群体中也包含由格鲁吉亚、奥赛梯、俄罗斯族裔组成的较小团体以及后来改宗的一小部分雅兹迪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伊朗人等。

中东基督徒的困境

近年来,「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中东地区崛起,大量的所谓「异教徒」惨遭屠戮,被迫陷入流离失所的境地。一些基督教教堂、社区、图书馆等场所也成为极端组织重点袭击的对象。

2014年1月,黎巴嫩黎波里由希腊东正教神父苏拉杰(Ibrahim Surouj)所拥有的图书馆惨遭焚烧,八万册书的三分之二及手稿顷刻间灰飞烟灭。

据法新社报道,2014年8月,伊拉克「圣战」分子占领伊拉克最大基督教城市克拉克斯(Qaraqosh),10万基督徒被迫露宿街头,「圣战」分子占领了当地几所教堂并大肆破坏十字架,1500多卷手抄本被付之一炬。

 

4

在「伊斯兰国两年半的占领之后,基督徒重返克拉克斯(Qaraqosh)

图为基督徒在废墟中的教堂做弥撒

图片来源:cnn.com

当中东地区古老的基督教社区正遭到「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破坏时,美国福音派作家和自由大学前副校长约翰尼·摩尔(Johnnie Moore)发表声明称,西方领导人需对中东受迫害难民的困境负责。

摩尔说:「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难民危机是全面紧急事件,是由国际社会造成的——最重要的是包括美国——继续以夸张的形式存在,因为我们无所作为、冷漠以及否定感,我们肩负着道义责任去解决部分由我们造成的问题。」

摩尔也是《挑战ISIS》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明确指出,西方基督徒对「伊斯兰国」带来的威胁的关注度不够,该组织试图消灭中东基督徒,彻底破坏中东地区的基督教圣地。随之而来的宗教文化影响也包括先知等圣经人物故乡的基督徒社区面临消失的风险,耶稣的母语阿拉米语也正在遭遇类似的困境。

摩尔认为,「伊斯兰国」极端的意识形态导致了大量的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少数族群被屠杀、强奸和斩首。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伊拉克战争致使约340万伊拉克人在国内背井离乡,超过200万伊拉克人流落到他国沦为难民。

位于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在2015年表示,「伊斯兰国」在3天之内在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克省(Hasakah)的11个亚述基督徒聚落烧杀掳掠,至少抓走220人,他们以残忍和非人道手段对付所有的「异教徒」。

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指出,极端好战组织如「伊斯兰国」、博科圣地、伊斯兰青年党等是迫害基督徒的主要势力。天主教关怀遭迫害基督徒团体「援助有需求教会」组织(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ACN)也指出,目前基督徒所面临的迫害为历年来所罕见,导致大量基督徒人口迁徙流散。

例如,伊斯兰极端分子在中东及非洲地区犯下无数骇人听闻的暴行,包括绑架270名尼日利亚女学生、在利比亚斩首21名埃及科普特教会基督徒、在北肯亚贾里萨大学屠杀147名民众等。

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伊斯兰国」崛起后,基督徒被迫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迫害基督徒及其他少数信仰群体已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一部分。

英国《卫报》指出,在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下,伊拉克的基督徒事实上享受了他们所谓的黄金期,即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社会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独裁者的垮台立刻让伊拉克什叶派-逊尼派的权力斗争进一步公开化、扩大化。

此外,「伊斯兰国」自从宣布「建国」后,便开始推出一套「税收」制度,其中包括人头税(jizya tax),是专门针对犹太人、基督徒等非穆斯林居民的。

倘若这些少数族群定期支付人头税,同时遵守一系列严苛的「伊斯兰教法规定」(包括不允许建造礼拜场所、去除所有可见的信仰标志、不准携带武器、不准出售或消费猪肉和酒精等等),他们就可以生活在「伊斯兰国」的「保护」之下。

「伊斯兰国」将人头税定为三档:富人须交17克纯金,中间阶层缴额减半,穷人在中间阶层的基础上再减半。如按要求缴税,基督徒便可保持原有的信仰,并接受「伊斯兰国」的统治和保护」,否则就被处死。

 

5

「伊斯兰国」「人头税」收据

图片来源:半岛电视台

基督徒在基督教的诞生地将何去何从?

面对基督徒遭受迫害的情况益发频仍,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基督徒在基督教的诞生地将何去何从?

据宗教人口统计学家托德·约翰逊在《国际宗教人口统计学数据和来源》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东的基督徒数量已降至2010年的4.2%。

就其所预测的到202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东国家基督徒的数量在不同国家将呈现有升有降的态势。例如埃及、塞浦路斯、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等多国均将出现基督徒数量下滑的趋势。

而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等国的基督徒数量将呈上升态势。这部分基督徒数量的上升被解释为来自亚洲(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非洲等地区的基督徒工作者,他们大多为短暂居住者且有被遣返的风险,不能在当地完全享受宗教信仰的权利。

在宗教自由相对宽松的阿联酋,基督徒也是不允许传播福音的。当然,上述调查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针对预测的以色列基督徒下滑的趋势就众说纷纭。很多以色列基督徒反驳本国基督徒人口在不断增长的说法,称多年来基督徒人口在不断减少。

事实上,在以色列的人口结构中,75%为犹太人,阿拉伯人占20%,其他人口占5%,这部分阿拉伯人中有约15万人信仰基督教,他们内部教派林立,分属希腊天主教会、希腊东正教会、罗马天主教会。

以色列的基督徒主要生活在拿撒勒、沙发拉姆和海法等城市。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CBS)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2%。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一次圣诞节讲话中声称,该国的基督徒群体是「强大的,在不断成长着,完全融入了国家生活」。

当前,以色列基督徒人口增长率为1.3%,而犹太人口增长率为1.8%,穆斯林为2.5%。英国《卫报》也曾披露,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中,恐惧情绪也在不断滋长,他们害怕正在不断增多的以色列定居点会进一步拆散这些地区的传统基督徒团体。

很多基督徒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看作是他们的宗教圣地。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在一次演讲中曾说道:「长达2000年的基督教历史中,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圣城首次被以色列的定居点、种族主义墙壁和关卡完全分离。」

 

6

中东各国基督徒占总人口的比例图

图片来源:世界宗教数据库

从当前中东基督徒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来看,笔者认为可以粗略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后该地区极端主义势力日益猖獗,诸如「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通过激进的方式把对基督教的不容忍推到了野蛮的极致;

二是该地区在战乱和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后所释放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及其内部的派系斗争的升级,这也进一步助长了极端主义及其针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暴力活动;

三是「阿拉伯之春」后,阿拉伯民族主义进一步抬头,对基督徒的歧视和迫害进一步加剧,例如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就存在类似的问题。此外,在中东地区,很多人认为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是由一战、二战及殖民时期造成或遗留下来的,因此当地的基督徒也便顺理成章地被他们视为西方侵略者的替罪羊,因而这些基督徒在很大程度上被推向了敌对的一面;

四是该地区一些国家的战乱、混乱局面虽打破了旧的秩序,但新的秩序却无法顺利地建立和运转起来。再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因素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群体生活在贫困之中,而政府在此方面又鲜有作为,未能及时缓解宗教族群之间的紧张局势,也使得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少数族群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五是《亵渎神灵法》为宗教歧视和迫害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阴影。据美国之音报道,在所有实施《亵渎神灵法》的国家中,70%的国家位于中东或北非地区,中东地区14%的国家将亵渎神灵确立为一种犯罪。每个国家的量刑差别较大,较轻的有软禁和鞭刑,较重的有终身监禁和死刑。就全球而言,沙特、巴基斯坦和印尼是所有国家中对亵渎神灵行为惩罚最严重的国家。

中东基督徒的处境问题是极其错综复杂的,牵涉到政治、宗教、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原标题:中东基督徒的生存困境

责编:陈倩柔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