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

《星洲日报》2013-10-26 10:00

在政治上,或许有短暂的免费午餐,但终究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在经过那么多年大派礼物的财政预算案过後,大马人终於要付出代价。

从马哈迪、阿都拉到纳吉,他们在兼任财政部长时,都宣布“无痛苦、亲民”的预算案。虽然礼物有大小之分,但是几乎每个领域每年都得到“红包”,例如公务员一定有花红,可谓皆大欢喜。

为了讨好民众,所以预算案已经连续17年出现赤字,终於国债高筑,已经到了无法再“打肿脸皮充胖子”的时候。政府知道若不谨慎开支、降低国债,国际评级机构将调低大马的主权信用评级,所以政府削减赤字、废除白糖津贴、徵收6%的消费税。

纳吉上任後试图削减开支,比如2010年预算案的总拨款1千915亿令吉比2009年的2千157亿令吉减少了11.2%,不过基於超支,政府每年还是要寻求国会批准追加预算。

为了拼政权,国阵在这些年也大开水喉发放援助金,所以开销反而节节上升,行政开销已经占了总拨款的80%。

从这5年来的预算案主题,可以看出纳吉致力於追求经济繁荣,2010年主题是“一个马来西亚,共享繁荣”、2011年“转型成为一个发达与高收入国家”、2012年“国家转型政策:照顾人民,维护国家繁荣”、2013年“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一诺千金”及2014年“加强经济弹性,加速转型,落实承诺”。

但是,从马哈迪提倡的先进国到纳吉的高收入国,这么多年来,政府派发那么多津贴和援助,人民的财务困境却日益加深,原因何在?

如果大马可以比原定2020年提前两年,即2018年达致高收入先进国目标,即人均收入1万5千美元,为甚么家庭债务却激增,高达7千840亿令吉?

以2012年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例来看,大马是194%,高於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的130%水平。虽然大马家庭财富持续增加,但是信贷增速也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快,占GDP的83%,预料到2018年将增至97%。

这也就是说,若家债不减低,即使2018年成为高收入国,也是负债累累的先进国。

由此可见,政府派钱、制定最低薪金制,只是表面上增加人民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却被高涨的生活费、债务和房价所蚕食,所以津贴和派钱已经不可行。

根据Kelly Services的调查,在过去10年大马平均薪酬仅小幅上涨2至6%,其中34%就业人口收入处於国家贫穷线的720令吉水平。统计局则指出,大马2009/2010年家庭平均每月开销,已从2004/2005年的1千953令吉提高12.1%至2千190令吉,增速明显快於薪金涨幅。

除非大幅度提高国人生产力,否则薪金上涨无法加速和加大,令人沮丧的是,政府又无限制引入外劳,压低薪金上扬的幅度。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造成生活费高涨,这存在进口因素,譬如粮食生产无法自给自足,近年来国际粮价却高企;马币下跌,抬高了外国原料和制成品的价格。

所以,除非国家经济真正转型,从依赖廉价劳工转至知识型经济,否则薪金涨幅如龟速,中低收入者将永远承受痛苦。

虽然消费税是较为公平的税率,消费越多缴税就越高,而且许多必需品和服务也列入豁免税务的名单中,但是穷人还是得买衣服和鞋子,他们也须缴付消费税。

况且,6%消费税略嫌过高,将加剧通膨、打击内需;政府应该考虑徵收富人税,来推行社会福利计划。

2014年预算案解决不了大马家庭的困境,政府需要调整政策、落实新经济模式,否则再多的政治语言,也无法掩饰美丽愿景背後的苍白。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