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新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读何新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按:下面文章是偶昨晚在强国深水看到的一片强文,作者简略概括了老何写于2000年,出版于2001年的名著《思考: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中的一部分观点。

偶把这文下载给何新,他说:“概括的很精到,有点意思。”

何新说:当时我写这本书有骨鲠在喉之感,所针对或者说不掩饰地所批评的,就是当时如火如荼的xx的改革思路。可惜当时言者谆谆,听者渺渺。

然而今天读来,这些话题竟然丝毫并未过时。当时我个人所提出的几大问题,例如:砸三铁大失业,国企的崩溃,民众的看病、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崩溃等,今天已经成为家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不幸而言中,这是极其可悲的!”

读何新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2001出版)

作者:【六三年生人】

何新的书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敢于对主流经济学家(其实政治家也是经济学家)进行鲜明地批判,敢于对现今的改革提出要进行反思, 这都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水平的。何新的这本书有近百万字,虽然有些观点也不是绝对正确(毫无疑问是这样),但读后也还是感到颇有新意,很想推荐给大家看; 如果您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所关注的话,相信您耐心地读完本文,一定会有所收获。

何新《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主要论点及论述:

1、 谈所谓现代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或“现代企业制度”:现代资本主义存在着两大不同类型,一种是“莱茵模式”,一种是“英美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与十九世纪建立在小私有制基础上的中小企业自由竞争的“亚当?斯密模式”,具有根本的不同。在“莱茵模式”的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和 公有经济,而英美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并非依托于私有化的中小型企业,而是依托具有国家订货和金融背景支持的大型跨国垄断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不是大型企业的分散化和小型化,而是工业的集中化——大型(跨国)股份公司。

2、 20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与19世纪的古典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不同点:特别应注意现代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中都具有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 维持西方社会总体稳定的根本性安全阀。各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占到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 20%-30%。

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之上。而现实中国最大的国情在于:全世界人口第一,绝大多数农业人口根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在城 市中,过去的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保障系统,维持了城市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随着国企的破产和大面积失业的发生,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特别是新增人口,几乎正在 失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

3、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中指出: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可以搞资本主义,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中,必须搞资本主义。斯大林在30年代建立了所谓“斯大林模式”的官僚主义统制经济,终结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对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和理论,在中国现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它接近于列宁设想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也近似于现代资本主义的“莱茵模式”。

“莱茵模式”主要依赖银行而非直接资本市场。国家通过宏观财政及货币政策对产业给予扶植和强有力的经济及政治支持。“英美模式”则主要依靠直接资本市场而非银行。

4、现代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功能上(英法德日美),其实都是不同程度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或超国家的大资本主义,而不是“亚当•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场小私企资本主义。

然而,现时不少中国经济学人所鼓吹的所谓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主张让中国倒退到小私有制经济,即17-19世纪极端不稳定的幼稚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经济阶段,从而放弃中国50年经济发展的全部现有成果。

5、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并不是自由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仍然是、也必然是集中性的国家大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跨国化大竞争。

国家,就是制度化国际竞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6、每个致力于为国家和国民服务的经济学家,首先应当把国家利益、国民经济的利益置于研究的首位目标——而不是去考虑什么“稀缺性”,以及抽象的全球资源如何得到最佳配置这种炼金术的问题。

7、近年一些天真者乐于吟颂一个咒语:未来国际竞争主要是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潜台词是:令人恐怖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已不必要。但他们似乎忘 记了历史(甚至对正在进行的现代战争竟视而不见)。正是围绕着这种国家间经济利益的竞争,才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全部最丑恶、最卑鄙的罪行——包括侵略、 掠夺、欺诈以及贪污和腐败。

8、反对“转换机制”论。所谓“机制”这个莫明其妙的概念是某些所谓的“专家”杜撰出来的。诸如经济机制、经营机制、机制转换,都是掩饰之谈,最后图穷匕 首现,所谓转换机制的真正指向乃是“所有制”转换;就是“国退民进”,让国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最终以逐步推进的全面私有化以彻底取代国有体制。

9、研究经济,第一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也就是说,无论当年照搬“斯大林模式”,还是今天照搬被曲解和误解的“美国模式”(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所谓“与 国际接轨”),都是极其幼稚的。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第三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 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最严重而迫切的是三大经济问题,一是严重的社会失业和就业问题,二是农民问题,三是社会青年问题,千百万城乡青年人正在面临生计、职 业、生活前途和出路的问题(包括高校毕业生)。

如果政府硬是不管这些问题,如果天真无邪地相信应该把这些问题都推到市场中去,由市场的自发力量去自然解决,这就是欺世误国必致天下于大乱之论!

10、什么是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根本思想,就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及其计划机制实施市场调控和监督,从而对市场缺陷进行纠正和救治。”“任何一种混合经济都包括国有部门 和私营部门,而且一般说来,前者不仅包括非商业的行政部门,还包括以国有企业或国家大量参与为形式的重要经济部门。”“混合经济并不是一种出自事先构想的 制度,而是工业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演化的历史产物。”(法国学者让?拉费)

11、关于国有制或公有制就意味着吃“大锅饭”,就意味着低效率和亏损的观点,这是一种积非成是的谬论。“决定一个企业有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它是公 有还是私有的,而在于怎样进行管理,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类型的所有制都有可能创造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刺激手段。”(世界银行的报告)。

12、90年代开始,引导中国经济改革理念的市场经济设计中,一些重要的政策影响来自新自由主义,特别是新制度主义传播的“产权明晰及产权革命”观点。因 而许多经济改革措施都被引向了瓦解国有经济和推行私有化:以严厉的金融监管和高额税收政策扼杀国企的融资手段和营利空间,以“反垄断”和新的不公正竞争规 则,困闭国企的市场空间,以“股份制改革”分解、蚕食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产权,让银行过剩的金融资本流入房地产业和股市炒作套利,造成泡沫经济,形成虚幻增 长的假象。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直接以纵容性的政策,鼓励贱价变卖国有企业和地产的私有化运动。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诱导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 被引向以下的三大经济政策目标:(1)砸掉国有企业职工的“铁饭碗”,即社会保障体系;(2)摧毁国有制企业,造成大规模社会失业;(3)以消除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全面自由放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13、“失业”二字背后的严酷意义:“在最坏的情况下,长期失业甚至比在车祸中断了一条腿还痛苦。”“对几乎所有的人来说,没有工作,就意味着生活失去保障。”

中国几千年的全部历史经验均表明,大量失业、无业人口的涌现,从来就是一个制度挫败的表征,同时也是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分崩离析的根源。

14、据长期观察和思考,确实存在一个来自美、英背景,而通过受其操纵影响的中国学者以及部分官员来鼓吹和施行,以系统化地摧垮中国国有经济为目标的阴谋计划。大体分阶段如下:

(1)以取消价格补贴及限制为契机,建议实施“休克”疗法,即激进的“一步到位”地向市场体制快速转轨方案。(1987-1989年)

实施所谓财税体制改革,把间接税变为直接税,使政府财源由国企利润上缴转到向民企直接征纳。民间税源监控困难(易导致税源流失,有利于私有化),同时税源直接化导致国家与纳税人的直接关系,易引生抗税活动,诱发社会矛盾。

(2)鼓吹以“入关”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步骤,鼓吹“全球化”,鼓吹“民族工业”概念已过时,代之以所谓国际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破坏中国国有企业存 在的理论根基,消解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性,试图搞垮解散大型国有企业,使之融合、兼并到西方跨国企业中。(1993-1995年)

(3)以国有银行和投资体制的改革给国企断血。在原体制下,民间储蓄进入银行,企业收入上缴财政,国家以银行资金和财政收入从事投资,易于宏观控制。在新 体制下,民资直接进入股市,被内外炒家和银行资本大肆炒作,形成泡沫经济。国家财政靠公债及赤字和税收。国家对国民经济控制力遂大大减弱。

(4)鼓吹推进“产权革命”,从金融政策上阻断国企的供血渠道。以所谓“破除垄断”、“公平竞争”剥夺国企对市场的主导能力,进而以“股份制改革方案” ——不叫私有化的私有化政策,瓦解及解散国企。由于国企陷入金融及市场困境,造成许多企业瘫痪、破产,成千上万人陷入大规模失业。(1996——1998 年)

(5)对粮食流通体制实施行政控制,放弃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在财政上长期忽视农村和农业问题,导致近年农业经济的严重困厄,使农民再度陷入生存困境。

(6)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及IMF建议人民币继续维持高汇率,导致1998年出口大幅度下滑。

(7)鼓吹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提早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准备对国际炒家(金融大鳄)全面开放中国证券市场。

(8)针对中国来之不易的大量外汇储备,现在又有人提出欲使之全部投放到无保护的美国金融证券市场参与炒作游戏以套利的妙计。一旦美元发生汇率暴跌和危机 (这种情况在近年内极有可能发生),中国国家外汇资源将被困锁和贬值大跳水,未来中国政府势必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以及由于外债、还债,而不得不俯仰依靠 西方金融势力,从而陷入类似于当今“俄罗斯”式的经济危机,使中国最终丧失在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读何新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之二)

15、生产要素可以充分自由流动的世界市场,当今还远未形成。西方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但他们自己的国内市场 却不对发展中国家充分开放,特别是本国的劳务及劳动力市场。因为他们要保障本国工人的就业率和就业机会,防止大量廉价劳力由发展中国家流入冲击本国市场。 现实中的世界市场从来不是真正自由和充分竞争的。

16、市场经济根据其本性天然地存在宏观失控即发生生产能力过剩的可能性。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使资本离开一个工业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去,就必须经过危机”(列宁语)。

17、伟大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是19世纪后进而新兴的德国的经济学教父,他正面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是祸国殃民的理论。李斯特说:自 由贸易是强势国家的有力政策武器。英国由于它的资本、它的煤铁、它的港口和它有利的地理位置,已经变成19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国家。然而它在本国各项工业变 得这样强盛以前,却是靠高得惊人的保护税则来保护自己的国民产业抵抗外国商品的竞争的。

18、德国学者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写了一本《资本主义伦理学》,关于书名,他说“不同方面的人曾向我提建议,用感情色彩较少的概念‘市场经济’来取代‘ 资本主义’这个概念,但我还是在书名和问题的提法中保留了这一概念。…因为对于我来讲,‘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在分析上不够尖锐。‘市场经济’它描述的是经 济的协调工具——市场更为有限的方面,在非资本主义社会里市场也会起作用。资本主义则相反,它代表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制度是由市场经济、私有财 产和经济个人主义来决定的。因此,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比市场经济更准确全面地标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是不充分的。因为从 根本上来讲它仅仅是关于生产、交换和协调的一种经济学理念。作为经济学理论它没有重视社会行为和政治组合的重要方面。…一种仅仅以私有财产、追求最大利润 和通过市场与价格体系加以协调为基础的纯粹的社会,根据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它并未成为现实。作为社会模式的资本主义具有幻想的、非现实的特征,它本身就是 一个关于社会的空想。”

19、主流经济学家说,他们的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和分配的问题——即“经济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我们且不管他们的方案——他们认为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是 达到最高效率的最优分配(配置)形式。我想指出的是,正是在 “分配/配置”的问题上,体现着最大的利益竞争。而所谓“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正是各利益集团为争夺有限的经济资源而发生的竞争和斗争。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之 所以成为一部阶级斗争史,就是因为利益分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政策,那么在私有化自由市场经济中所谓资源的最优“配置”,只能是对 强者的最优“配置”。谁最强,谁得到和拥有的就会最多。

20、新国家主义的核心原则有两点:(1)经济制度是建立混合所有制,而以大型国有企业居于经济的龙头和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但是,必须肯定国有制经济在 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就中国来说,不能放弃建国50年来十几亿人血汗积累的庞大国有资产,使之逐渐分解、沦失、消融而被蚕食,以至被巧取豪夺 地落入一小撮以各种名义面目出现的内外蠹虫手中。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种局面不应让其在中国发生。(2)国家应是国民经济体制及运行的引领者、策 划者、规范者、协调者和保护者。

21、共产主义是空想吗?…针对着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弊端而诉求改革,它不是空想。所谓“产”,不是指终端产品,而是指资产、资源。实际上,马克思 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不是产品的共享,而是第一指取消资本品(而不是消费品)的私有制,实现地球资源和人文资源(资本)的共享。第二指消灭分工,即消灭阶 级。…不再有尖锐的社会分化,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消灭体力劳动和雇佣劳动——“消灭分工”、“消灭劳动”(马克思),最终使全人类普遍中产阶级化。 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级生产关系,当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全社会一切人得到发展的垄断权,多数人经常地为满 足最低需要而挣扎,因而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到现在为止,社会一直只能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

22、共产主义有可能实现吗?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制度下人性异化的反抗,它是天然合理的。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社会公正的这一追求不会止息,所以 共产主义运动不会终结。我们在新世纪一定会看到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以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反抗而在全球范围再度勃兴。

23、共产主义是对人性异化的终极调解。人制作出一件作品,马克思说,这作品就成为人性的一种“物化”。但反过来,如果人却被这件作品所奴役、所支配,这 就是“异化”。…金钱就是人的这样一件作品。不是人在支配金钱,而是金钱在支配人。资本也是人的这样一件作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人性异化的最终克 服,是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最终回归。…共产主义在人类本性中具有最深刻的根源和诉求。如果说自私或私有欲确实是人或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本性(资本 主义据说是满足这一本性的),那么趋群性,对群体、组织、社会、公众生活的依赖则是人类另一面的本性。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 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24、在中国很奇怪,“市场经济”居然成了一个新鲜事物,一个大热门的名词。成了一个“伟大的新制度”,被主流经济学者顶礼膜拜视同神圣!

其实“市场经济”哪里是什么新事物啊!在中国、在世界、在人类社会中,“市场”已经存在了至少已经几千年。

25、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是短缺和社会分工。没有拥有所有权(私有权)的经济主体,就不可能产生交换行为,也就不可能产生交换价值。而拥有私有权的独立经 济主体,产生于两个前提,一是独占权利(即私有制),二是社会的分工。(经济存在于商品交换关系当中,企业是交换关系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在经过转移 之后,便形成了一定的独占权利,同时,企业的社会分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私有制(独占权)和社会分工,不但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关系 的前提。)

读何新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点击连接)

来源:何新中国论坛——www.hexinbbs.com//

登入为: admin
妙文共享/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txt · 上一次变更: 2009/03/02 17:3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