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改革前31年的发展成绩

李 强

统计学界公认,用CDP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往往被低估。这是因为GDP是为评价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而设计的指标, 核算GDP时,必须遵循市场原则。所谓市场原则,是指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内容时,必须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市场活动和市场发展变 化,国民经济主要总量的核算对象,要以是否进入市场为界限。由于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大量劳动产品不是以商品形式存在和交易,不进入 市场,没有价格,同时,有关的统计也很难保证质量,因此,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往往被低估。

传统上认为,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被低估主要表现在未观测经济(Non-Observed Economy)方面。根据主要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独联体联邦统计委员会、意大 利统计局、荷兰统计局和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专家集体编写的《未观测经济测算手册》,未观测经济活动有五个部分组成:(1)地下生产,指不按照管理规则而 进行的生产活动,例如逃税、少付工资、不注册等行为;(2)非法生产,指被法律禁止和非授权的生产与服务,例如毒品和盗版等;(3)非正规生产,指生产规 模较小而没有注册的生产,例如街头商贩等;(4)住户为自己的最终使用而进行的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等;(5)由于数据搜集系统存在的 缺陷而发生的遗漏,例如企业统计范围不全、瞒报等。

中国的常规国民经济核算涵盖了部分非正规部分活动和部分为住户自身使用的生产活动,但没有包括地下生产和非法生产活动,也没有包括因基本统计数据收集系统本身缺陷而遗漏的一些活动。因此,在1952-1978年GDP数据推算中,也应有部分未观测经济没有被包括进去。

近此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未观测经济问题,提出了几种估算数据。如李建军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两种口径的未观测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介于1 0%-49%之间”。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全国未观测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平均为29%左右。”更权威的数据来自2004年经济普查。这次经济普查方 案涵盖了未观测经济中的非正规部门活动、为住户自身使用的生产活动和因常规统计数据收集系统本身缺陷而遗漏的一些活动,但仍未包括地下生产和非法生产活 动。根据这次经济普查,2004年我国CDP总量比原核算数增加了23002亿元,其绝大部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而以前的统计则低估了大约20%的 GDP。

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没有如实核算未观测经济,1952-1978年CDP数据也被低估了20%。首先,1978年前,中国的第三产业规模本身较小, 即使有所遗漏,也大大低于改革开放后的数量。其次,1978年前,地下生产、非法生产、企业瞒报等现象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数量很少。最后,非正规生产在 1978年前主要存在于农村,数量也较少。 因此,中国1952-1978年的未观测经济,从实际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企业统计不全、住户为自己的最终使用而进行的生产以及非正规生产方面。至于具体数 量,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学者加强研究,提出一个国内外统计学界都认可的数据来。

除了未观测经济,新中国成立头30年实行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具体特点,也是导致中国1952-1978年GDP数据被低估的重要因素。

未观测经济主要是指本身以商品形式存在或交易但未被统计的生产行为,产品经济主要是指本身不以商品形式存在或交易的生产行为。产品经济对GDP的影响主要 由三个部分组成:(1)无酬或以低酬(剪刀差)形式生产和交易的物质产品。如无偿调拨的物资、以剪刀差价格上缴的农产品等。(2)无酬或以低酬形式提供的 劳动力投入。如大修水利工程的农民工投入、城镇干部职工的义务劳动等。(3)无酬或以低酬形式提供的非物质服务。如卫生、文化、教育等。

本文限于篇幅,主要以参加水利工程的农民工投入为例,分析第二部分的产品经济影响。根据国家水利电力部的统计,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大中型水 库78000多座,塘坝650万个,总库容量4000亿立方米;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6500多处,全国灌溉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机井200万眼,机电排 灌动力5400万马力;堤防海塘158000多公里,并疏通开挖了大量河道沟渠。这些伟大成就的实现,除了国家的一部分水利基建投资外,主要就是通过广大 干部群众掀起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建成的。在这些项目中,有些出工的社员领取的现金报酬或对其所在生产队的资金补贴由国家财政支付,因此作为水利基建投 资计入了当时的积累额即国民收入总额。但是,参加水利劳动的社员的绝大部分活劳动,并没有以商品的形式出现,而只是存在于最终竣工的水库的实物形态中,体 现为水库建设完成的工程量。因此,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核算时,这一部分劳动没有以成本方式计入水库项目的积累额,也就未计入GDP。另一方面,虽然参加水 利劳动的农民,在自己的生产队记了工分,但由于生产队的工分不参与国家财政和基建投资分配,因此,这只是增加了生产队工分的总量,而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和其 他农产品的数量以及可分配资金并没有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导致工分的分值相应降低。所以,这一部分劳动也没有计入农业增加值,同样未计入当时的社会 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不仅是水利建设,在后续的水利工程管理上,无酬或以低酬形式提供的劳动力投入也相当可观。如桃源县的水利工程管理,采取了国家固定职工、脱产的集体人员和 亦工亦农人员共同管理的形式,在付酬上分别采取规定工资、投资记工、补助费和按同等劳力记工的方式。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14000多人,国家固定职工只 有227人,仅占1.62%。

再以医疗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按照1982年的统计,农村 赤脚医生总人数为134.9万人,农村生产队卫生员为164.8万人,农村接生员为55万人。由于国家财政拨款较少,这支大军主要由生产队负担,因此,这 些人的培养与劳动和参加水利建设的农民劳动一样,很少能反映到国家GDP的增长上去,但如果在西方国家,这支大军将产生出天文数字的GDP。类似于这样的 情况还有铁道工程建设、军事工程建设等,如桥梁和隧道占30%以上的成昆铁路,其绝大多数人力劳动是由劳动力几乎零成本的铁道兵完成的。

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头30年的历史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从实物指标看,我们的发展成就很大,但从价值指标看,我们的发展成就则较小。有些学者据此认 为,我们头30年的发展成就被高估了。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角度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道理的,因为按照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理念,一切劳动都是以商品的形式 出现,实物指标高和发展速度快,在通常情况下都表现为价值量大,并且最终表现为消费的增多。但是按照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既可以价值 形态存在,也可以实物形态存在,并且优先考虑物质生产的投入,而这种投入既不一定直接带来消费品的增加,也不一定表现在价值量的增加上,而是会在长时间内 持续地发挥作用。新中国头30年的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在改革开放后30年时间里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坚实的基础,就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证明。

另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汇率法GDP与购买力平价法GDP的区别上得到解释。所谓汇率法GDP,是指在进行GDP的国际比较时,必须要把本币换算成一种也 适用于其他国家的计价单位,通常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作为基准汇率换算,这样换算出来的GDP称为汇率法CDP。而购买力平价法,也 叫国际比较项目法,这种方法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际比较项目法是由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等组 织主持的一项旨在提供GDP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一致价格和物量的跨国比较体系,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价格调查并以GDP为基础,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 之间的真实比率,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

因此,汇率法GDP可以看作是一个价值指标,而购买力平价法GDP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实物指标。由于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本币 实际购买力与汇率所表示的购买力的差距往往较大,因此,经常会出现实物指标增加很多而价值指标增长较少甚至降低的现象,其建设成就被汇率法CDP等价值指 标大大低估。

世界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列出以购买力平价法核算的GDP,但没有给出1991年前的历年购买力平价GDP。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中列出了中国1952-2003年以1990年购买力平价法价格为基准的购买力平价法GDP。

由此可见,在1952-1978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GDP会大幅度地提升我国GDP的数值,大体在5-7倍之间。例如,199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我 国人均GDP为320美元,与美国相差70倍;使用购买力平价法算出的我国人均GDP为1950美元,与美国相差只有11倍。若按汇率法计算,2000年 中国的GDP为10799.4亿美元,居于世界第6位;若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00年中国的GDP为50194亿国际元,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于世 界第2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不顾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简单地套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理论和CDP去评价新中国特别是头3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是不妥当的。 1981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国际、国内都把这三十一年的成绩估计低了。总的来说,三十一年中,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成绩不少,虽 然也犯了一些错误,但不是一团漆黑。总结历史要把这个体现出来。”因此,在用GDP评价新中国头30年的建设成就时,应当非常慎重,给予必要的说明,并且 使用社会总产值和社会总产品的若干数据和事实进行补充和调整;尤其是用汇率法GDP做国际比较时,应当同时提供购买力平价GDP作为参考指标。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4期,摘自2011年第1期《当代中国史研究》,原文标题为《用GDP评价新中国头30年建设成就的几个问题》)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1(3)/不要低估改革前31年的发展成绩.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7/10 17:0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