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的对韩魅力攻势:扩大战略缓冲新途径

韩硕熙

韩硕熙

  • 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 2014-07-03 08:41:37

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此访是对韩国总统朴槿惠去年6月访华的回访,也是习近平和朴槿惠作为国家元首的第五次会面。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6月13日发表文章《中国的对韩魅力攻势:扩大战略缓冲新途径》(原标题:China’s Charm Offensive to Korea: A New Approach to Extend the Strategic Buffer),称习近平对韩国展开魅力攻势,主要目标是增强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重返亚洲”,中日钓鱼岛之争持续,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东北亚格局不断发生新变化。习近平访韩虽然“不针对第三国”,但无疑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韩国方面就自身利益出发所做的分析。观察者网独家翻译峨山政策研究院文章,以资读者参考。

峨山政策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是韩国最重要的无党派智库之一。中国和美国是该院在外交政策上的主要研究对象,它强调韩国要以各种手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主张“联中用美”,通过灵活处理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和与中国的新型邻邦关系折冲于亚太地区。院长咸在凤为朴正熙政府外长之子,他曾于2013年12月13日做客观察者网,从家国历史畅谈韩国经济腾飞的艰辛历程。

朴槿惠应习近平邀请于2013年6月27日访华

朴槿惠应习近平邀请于2013年6月27日访华

(观察者网朱新伟 杨晗轶 张苗凤/译)

据说,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数世纪以来在朝鲜半岛的主要安全利益所在。朝鲜半岛占据战略要津,朝鲜又是邻国,因此中国领导人一直将该地区视为保护中国重大安全利益、维护地区稳定的关键。中国怀着传统上的缓冲地带心理,把中朝关系看作“唇齿相依”,朝鲜“唇亡”,则中国“齿寒”。为了确保对缓冲国家的影响,中国的思维是不能拱手让给其他大国。顺着这种思路,中国数次介入朝鲜半岛战事,包括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明神宗派兵阻击日军),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及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都是希望对抗潜在的挑战者。

1992年,中韩邦交正常化,为中国提供了调整朝鲜半岛战略的契机。朝战结束四十年来,韩国和中国长期是冷战格局下的敌人。由于北京是平壤的盟友,一直与首尔方面限制交流。不过,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交往为中韩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看来,中韩邦交让中方的影响力延伸到了三八线以南。中国虽然更多地倾向于朝鲜,但中国展开了广泛的经济、外交和文化交往。近二十年来,中国与朝鲜维持着意识形态、政治与外交联系,但对韩国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影响力越来越大。

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后,中国对朝鲜半岛的交往越来越活跃。习近平的新途径是对韩国展开魅力攻势。他保留了中朝盟友关系,同时对韩国展开更加多元、密集的合作。中国对韩魅力攻势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影响力。中国巩固对韩国市场的经济影响力,并延伸至军事、文化、教育和历史领域。中国认识到美国的霸权地位,没有期望取而代之。从中国视包括韩国在内的朝鲜半岛为缓冲区的思路来看,鉴于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和对朝外交依赖,中国的势力恐怕已经在韩国人心中扎根。

中国的对韩魅力攻势

北京以一种被动和防御的方式与平壤共同维持中朝战略现状,与此相反,北京更热衷于与首尔方面进行互动。自从中韩两国几乎同时完成领导权力的交接后,习近平和朴槿惠都一直致力于两国间更加可靠的合作关系。中韩两国有许多理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首先,李明博和胡锦涛虽为中韩友好关系创造了大环境,但小龃龉为两国留下了遗憾。在过去的五年中,两国关系时有摩擦,包括2008年奥运火炬在首尔传递时中国学生与当地抗议者们的暴力冲突;2009年双龙汽车公司罢工事件;中韩两国彼此都对对方在2010年的天安舰沉没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中的态度不满;2011年中韩渔业冲突;2012年韩国抗议中国遣返朝鲜难民的做法;同年两国外交又因苏岩礁(韩称离于岛)产生分歧。中韩首脑显然都清楚地意识到双边关系的裂隙、国民印象的恶化以及处理朝鲜问题的失效,在习近平和朴槿惠的带领下,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次,中国对韩国的热情还另有战略意图,即通过魅力攻势巩固其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影响力。该战略意图的基础是中国在韩国市场上的主导性经济影响。自1992年中韩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中韩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以令人夺目的速度高速增长。双边贸易已经由1992年的63.7亿美元猛增35倍,到2011年已达2206.3亿美元。除1992年外,韩国一直保持庞大的对华贸易顺差,2011年顺差峰值达到477.5亿美元。中国是韩国头号贸易伙伴,而韩国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近期,中国试图通过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让中韩经济关系走向制度化。尽管双方已于2012年启动正式谈判,但由于政治紧张局势和两国国内的反对,谈判进展并非一帆风顺。但鉴于中国未来将在韩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中韩自贸区谈判仍将获得各界助力。自贸区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韩国经济中的影响力,并在其他领域产生溢出效应。

提升中韩关系是中国魅力攻势的关键,也是中国在2013年10月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周边外交政策”大棋局的重要一步。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该次会议重申了维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了周边外交对国内经济改革的重要价值。会议上提出了备受关注的“命运共同体”概念,暨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区域“互连”。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中国欲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建立在信任与友谊基础上的共同体,并最终将周边国家整合到中国的领导之下。此外,会议还提出,北京试图纠正一些近期周边外交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加大推动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以回应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

评估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和它与中国对韩魅力攻势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美韩同盟是中韩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障碍。鉴于美国在韩国的主导性力量,中国此刻可能并无意挑战美国的庞大影响力,但中国却有意在朝鲜半岛争取一个桥头堡,以扩大缓冲区。为了巩固在朝鲜半岛的地位,中国正本着区域一体化和中韩建立双边互信等思想与韩国进行接触。许多中国外交政策分析家向他们的韩国同行建议,或可通过审度传统的天朝朝贡体系,发掘出其中适用于当代中韩关系的元素。这可以解释为中国向韩国发出了参加东亚地区建设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间接邀请。

另一项建议来自学者阎学通,外界认为他的意见反映了中国领导层的想法。阎学通的主要论点是,中韩之间应建立联盟。他预测未来的国际形势是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两极格局,韩国与中国结盟,既是大势所趋,也符合韩国国家利益。他认为,历史已经表明,美韩同盟与中韩同盟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兼容的,而且一旦中美陷入对峙,韩国完全可以宣布保守中立。他还建言,如果韩国对“结盟”这个词感到不适,可以用“命运共同体”来指代中韩两国关系。与阎学通观点相左的中国学者们则批评美韩同盟保障韩国未来军事和经济安全的有效性。在各种会议中,他们自信地宣称,美韩同盟不能保证韩国的安全和繁荣,韩国只有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和经济合作,才能保证良好的未来。

中韩双边反日合作

中国对韩国展开魅力攻势的最后一个原因来自近期的中日对抗。2012年日本“国有化”争议岛屿的决定引发了中日在东海的危险对峙。日本一直试图单方面对美国倾斜,将其拉入这片外交泥潭,利用美国的实力对崛起的中国进行战略制衡。中国声称对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赋予的行政管辖权,并单方面宣布成立“防空识别区(ADIZ)”,其中包括有争议的钓鱼岛区域。尽管美国外交长期以来对领土争议不持立场,但美国政府最近公开宣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眼看着针对自身的美日同盟越来越紧密,中国已开始通过说服其他东亚国家与美国保持距离,寻求弱化美国在东亚地区常规安全事务中,特别是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本着这样的精神,中国已开始积极接触韩国,推动针对日本的外交合作。中韩两国都曾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有着同样的愤慨,中国一直试图就日本拒绝为历史罪行道歉一事形成中韩统一战线。中韩最具象征意义的反日合作是在哈尔滨为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韩国民族英雄安重根建立纪念馆。此前,韩国政府已多次向中国提出在刺杀地点树立纪念碑;然而,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中国突然把纪念馆完工的消息告诉韩国,使许多韩国人“措手不及”。一方面,韩国人总体上对于中韩目前的友好关系感到满意,并对中国建设安重根纪念馆的热情表示欢迎;另一方面,韩国对中国的真实意图尚存疑虑,对中国出乎意料的魅力攻势的目的并不确定,很多人都担心中韩针对日本进行合作对于首尔方面将是一柄双刃剑。认识到美日韩三方合作是美国全面遏制中国政策的核心,中国正在试图通过中韩合作阻止美韩日三方合作的形成。中国呼吁韩国在反日方向上向中国进一步倾斜,这将限制韩国外交活动的范畴,甚至给韩国造成僵局。

中韩同盟的形成,是中韩双边反日合作的另一种形式。阎学通表示,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在美国与中国之间构成战略平衡,但他补充说,中韩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战略威胁,包括可能导致朝鲜半岛军事对抗的朝鲜核边缘政策,以及在日本否认侵略战争暴行同时,安倍晋三在领土争端中日渐显现的挑衅倾向。阎学通强调,在日本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之下,中韩联盟的建立非常必要。虽然他的想法与目前中国的官方口径尚有距离,但这至少反映了中国的隐性意图。在牢固的美韩同盟面前,中国寻求建立一个更权威且结构化的中韩关系。不管是联盟还是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认为,它需要和韩国建立一个更正式的关系,赋予双边关系更正统的结构。

中国的主要目标似乎是将其缓冲地带延伸至朝鲜半岛全境,包括朝鲜和韩国。地区战略环境的改变是中国采用新途径的重要原因:中国持续的崛起和它外交信心的恢复;美国经济的衰退及其在力量投射上的衰落;朝鲜经济的长期萎靡,以及其国运的不确定性;中日关系难以逆转地恶化;在美日同盟关系增进的基础上,日本对中国构成越来越大的战略和外交压力;韩国成长为中间力量,并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实行战略对冲政策。中日对峙与中美争论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大焦点,中国试图将势力范围延伸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期控制局面。在魅力攻势之后,中国随即将提升地区内实力和影响力,以此巩固其针对美国和日本的外交立场。

韩国的战略困境

韩国一直都欢迎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先前不愉快的双边关系相比,中国近期热情的外交和魅力攻势为加强两国实质性双边互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这给我们带来了战略困境,因为它对美国的同盟体系持负面态度,中国人民视美韩同盟为冷战框架的遗留产物,就像2008年看到的那样(2008年4月中旬,韩国前总统李明博访美,提议重新定义美韩同盟,提出21世纪韩美战略同盟三项原则——观察者网译注)。考虑到美韩同盟受到93.3%的民众支持,中国对其明显的厌恶造成了战略困局。另外,韩国对华依赖占贸易总量的26%左右,我们更易受中国富有潜力的压制性经济外交的威胁。由于朝鲜的外交封闭,平壤对北京的经济依赖的加深,而首尔在和朝鲜进行交易时也越来越需要北京。中国对于韩国经济发展及韩朝关系越重要,首尔的战略困境就越严峻。

美国和中国仍各自是韩国安全和经济最重要的伙伴,对冲政策依然是最合理的外交战略。对首尔而言,华盛顿和北京都是重要伙伴:美韩同盟是安全的主要结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巩固了未来的经济繁荣。对冲政策的重点是避免一方获利过度而另一方付出过多。在保持战略平衡的基础上,维护与周边大国友好合作关系是对冲政策的金科玉律。这与等距政策不同。这种政策能让我们对他国在韩国国家利益所占分量作出灵活反应。

除了对冲政策,首尔还同时与美中两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但美韩同盟比中韩关系更重要——这是公众所认为的战略优先。根据峨山政策研究院2014年4月19日的民意调查结果,56.9%的韩国人选择美国作为我们应该与之加强合作的国家,29.4%选择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人认为中国不重要。他们赞成维护美韩同盟,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对中国造成安全威胁。政府选择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KAMD)而不是采纳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正是考虑到了中国。只要中国加强中韩关系的努力不影响美韩同盟发展,大部分民众都支持中国的举动。但是中国有野心不惜让美韩同盟付出代价,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这造成了严重困境。考虑到地区战略结构和外交环境,对冲是唯一能够实行的战略;若非如此,将会在整体上威胁区域安全。

韩国的对冲政策应该不仅用于美韩同盟,也应用于中日关系。钓鱼岛争端以及2013年末安倍参拜参拜靖国神社后,中日关系已经难回正轨。由于战时慰安妇等问题上的双边对抗,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以及独岛/竹岛争端,韩日关系也在持续恶化。利用糟糕的韩日关系及中日关系,中国正有力地寻求建立反日同盟。韩国对安倍公开的右翼行径表示不满,韩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回应中国的反日合作的建议,在一系列问题上寻找新的共同领域,包括建立安重根纪念馆。另一方面,大部分民众更愿意改善我们与日本的关系。根据峨山研究院的民意调查,超过三分之二(68.3%)的韩国人同意让韩日关系重回轨道,而仅有27.3%的被访者表示反对。虽然韩国人不原谅安倍的右翼倾向,但他们普遍支持首尔与东京的外交缓和。

民众态度与现行政策间的不一致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可见一斑。问及中国如果继续崛起,韩国是否应该加强与日本的安全合作时,与传统观念相比,很大一部分(63.9%)韩国民众回答“应该”,只有26.2%说“不”。调查数据显示,在安全合作问题上,更多的受访者选择日本而非中国作为伙伴。这些数据至少有两层意义。首先,虽然中国是韩国最亲密的经济伙伴,我们对中国的认知远没有达到战略信任的程度。其次,虽然情绪对抗经常主导对日双边关系,但两国至少都建立了基本互信,尤其是在安全问题上。还有其他数据支持这一论断的正当性。尽管与日本存在不断的争端和对抗,超过一半的民众(57.1%)支持美日韩三边框架,以加强安全合作。只有29.8%的受访者倾向于加强中韩安全合作。虽然大部分民众认可中国是最强大的经济伙伴,但他们现在并没有视中国为安全伙伴。

中国的魅力攻势及其期望延伸至整个朝鲜半岛的缓冲区,从中方战略谋划来看是合理的。有一系列因素能让中国寻求更大的机会,包括中日关系不可逆的恶化,游移的韩日敌意,以及朝鲜不断弱化的稳定性。中国延伸缓冲区旨在提升中韩关系,同时保持朝韩关系的稳定。目前阶段,中国对与美国竞争影响力似乎仅持有限期望。鉴于美韩同盟的坚实基础以及中国不断加强的影响力,韩国在稳定的安全和持续的繁荣方面,需要中美两个大国。由此,对冲政策是最佳途径。虽然韩国民众承认中韩在反日情绪上相似,但他们无意像中国那样麻痹对日关系。韩国政府在反日活动中没有中国那么热情。大部分民众支持中美之间以及中日之间的对冲。

中美关系正在建立三边联合安全的压力下不断恶化,韩国的对冲政策还可持续吗?中国有可能暂缓魅力攻势以使韩国成为缓冲地带的一部分吗?朝鲜的新刺激会促进对冲——取决于中美关系——还是使其不堪一击?最近,首尔对于2013-2014年与北京和华盛顿的外交关系表示满意,但区域安全环境在持续恶化。对于维持积极外交形势的乐观期望,需要在新的情境下考察。从东北亚到南亚的中国外围都在接受挑战,而我们在不久前还乐观地估计这些地区不会崛起。对冲观念必须服从于这一更深层的分析。使首尔处于独特处境的是优先处理与平壤关系,但如果平壤挑起新的危机,这一处境会让韩国易受北京和华盛顿的回应的攻击。在面对这样的危机时,如果中美合作,对冲会更容易些。

结论

中国对韩国的新途径是缓冲区思想传统战略的明确反应。中国眼下的主要目标引导着对朝、对韩政策,聚焦于魅力攻势,将其综合影响力扩张至朝鲜半岛。中国敢与美国比国力的信心,与日本和东盟国家的纠缠关系,以及与平壤政府的不稳定关系,都迫使中国对韩展开魅力攻势。然而,韩国人对待中国的魅力攻势含糊不定。他们欢迎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共同繁荣以及在朝鲜问题上的外交合作,也担心中国对美韩同盟的潜在威胁。由于中国缓冲地带思想的核心是对半岛的排他性控制,中国对韩国的魅力攻势对首尔将是无可避免的零和局面。虽然对冲政策可能保证韩国当下的国家利益,但同时,首尔政府必须寻求长期外交战略以使中国确信,韩国虽然与美国同盟,但仍是充分有效的缓冲区。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ukhee-Han/2014_07_03_243177_2.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张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