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检讨华教政策

《赤道论坛》2012-10-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怀龙

926董总到国会大厦向首相提呈华教八大诉求,表达华裔心声,这是民主国家人民对政府下情上达的方式。

诉求备忘录由首相署部长纳兹里代表首相接领。过程中部长与董总领导人彼此表现友善亲切,交流顺畅;部长并表示认同来者诉求的项目内容,同时表示知道其中所诉求的某些问题存在已久,应该获得解决。

我们不论部长这种谈话是“外交词令"、“哗众取宠"、或是真心诚意的谈话,都是值得表扬赞许的。政府与领导华教事务的董总,或甚至是申诉华教问题的华团,一向表现或是令人感觉到的态度,都是相对或存有顾忌的。今次纳兹裡表现的是友善、亲切、毫无敌意的。

身為民主国家的政治人物,纳兹里有表达心声、发表意见的自由。当然,他的意见或想法,不能代表国家宣示政策,这是理所当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没有需要因為纳兹里同情华教处境的谈话而感到尷尬或难做事。谁都知道,不论部长或执行官员,做事都须根据政策,而不是根据部长本身或谈话的纳兹里而行事。备忘录中所提呈的8大诉求,将被接受实行或部份被接受实行,或备案留待逐步实行,完全须由内阁决定方為标準。

马华做為代表华人利益的政党,在其所参与的国阵政府中,可能代表华人所提出的申诉不尽被内阁所接受,但是其心理必须是期望他们的提议或申诉能够得到越多人讚成支持越好。尤其是像纳兹里这样资深的内阁成员,能够表现出与代表华族利益的马华持有相同意见,能协助使马华的诉求得呈,那应该是马华求之不得的事,绝对没有理由对像纳兹裡的这种国阵领袖的开声支持华裔诉求而感到酸溜溜,或感到置疑。

根据纳兹里的谈话,当局应该是诚心检讨华教政策的时候了。

独立至今,或是从1961年教育法令执行到现在,华文教育,不论是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对华文的教导,或是华文独立中学所栽培出来的华文人才,全是对国家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是国家的资產而不是负担。假如说华人子弟在华文独中就读就有碍民族和谐团结,那是毫无根据的说法。独中毕业生与宗教学校毕业的马来学生,或者是拥有淡米尔文资格的印裔,他们在社会上不论是私人界或政府部门共事,绝对可以和睦相处,亲切共事。政府可以设立独立委员会,在这方面进行调查,看我们的人民是否会因為来自不同源流的学校而阻碍他们亲切融洽相处。实际上影响国家人民亲善团结的,是煽动种族情绪以捞取选票的政客,以及显著偏袒的施政方针便是影响国民团结的最大障碍。政府应该将之与教育政策一样进行检讨。

我们瞭解部长与官员必须根据政策法令条文处事,但我们也应该瞭解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身居国家领导高位的内阁成员,更应该敏感灵活,随著时代潮流的演进,而对政策法令条文经常检讨、修改、增删,以符合人民的需求。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林怀龙)

未定位的关丹独中

《赤道论坛》2012-10-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微人•

政府批准华社在关丹建立一所於广大华社看来是尚未能定位的独立中学。马华领导人说:“那已经是一所独中了,去开办吧!首相也说没问题。"在未能清楚定位的状况下,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会持续捐献以建校、理校的个体华裔,他们的人数会众多吗?

二、送子女入学就读的华裔家长,他们的人数会众多吗?

这值得各方有识之士进行调查及研究。毕竟,华社的力量,乃来自广大的华裔个体。有没有可能,像华总、董总、教总等等的全国性组织与团体,共同集合资金、人力、物力以成立一个单位收集扎实的数据?

从政府宣佈批准建校、到目前演变让人看到眼花撩乱,像是画中有画,又像雾裡看花终隔一层,看不清到底华社的共同大方向何在。有位领袖说,他寧可现在被别人责怪,也不要当日后的民族罪人。这般说法道出把关丹人的处境,无可厚非,这也是我们必须将心比心的。既然处境如此煎熬,為何我们看不到那些声称代表华社的全国性组织团体赶紧坐下,开个紧急联合会议呢?开会讨论,民主投票,然后“共同承担因大家所做而来的后果",是谓“共业"。这是最重要的。其中的一个共识可以是:将批文交回给政府,请他们再做内部调整好了。

而今的隔空喊话,该不是我们的文化吧!如果交涉需要使节传书的话,那在三国时代会是恰当的。况且,从报章所看到的,大多是彼此指责的语句,给人们一种纷纷扰扰的印象。不雅之极!

回到以上问题:一、身為华裔的您,会在尚未清楚瞭解新校定位的情况下捐款支持建校吗?二、身為华裔家长的您,会在尚未清楚瞭解新校定位的情况下送您的孩子入学就读吗?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