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避税天堂被宣战

•王 昭•

最近,美国成了瑞士各家银行的梦魇。一家拥有272年历史的瑞士私人银行,由于承认协助美国客户向美国税务机构隐瞒收入,将停止营业。而瑞士的其他银行也在被一个疑问缠绕,那就是“谁会是下一个?”

瑞士银行赖以生存的银行保密传统正在遭遇空前挑战。

一场官司逼死一家老店

1月3日,创于1741年的瑞士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一家地方法院举行的听证会上承认,该银行曾协助美国客户向美国税务机构隐瞒至少12亿美元(1美元约合6.30元人民币)的收入。

韦格林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其总部设在瑞士东北部的圣加仑。根据美国法律,纳税人每年须申报超过1万、美元的国外账户及账户所得收入。2012年 1月3日,美国检察机关表示,韦格林银行三名客户经理与美国纳税人合谋、协助后者向美国国内税务总署隐瞒其在瑞士的银行账户和收入超过12亿美金的资产, 美国检察机关对此提起诉讼。同年1月27日,韦格林银行将美国以外的业务出售给瑞士第三大银行赖夫艾森集团,完成了解体操作。

韦格林银行在法院形成了认罪协议,该银行涉嫌帮助美国顾客逃税的三名高级客户经理免于牢狱之灾。法庭上,韦格林银行合伙人之一莫托•布鲁德雷尔,承认该银 行在2002年- 2010年期间曾帮助美国顾客逃税。这位曾在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工作的资深银行人士说,韦格林银行深知自己这一行为的错误,但因为该银行在美国并未设立 分支机构,所以认为不会受到美国司法机构的追究。然而这一侥幸心理终究铸成大错。

同时,韦格林银行表示,一旦案件得出结论完结,这家有272年历史的银行将停止运营。韦格林银行同意缴纳5780万美元以结案,包括总数为2200万美元的罚款,向美国税务部门缴纳2000万美元赔偿以及该银行在帮助美国顾客逃税过程中获得的1580万美元。

这并非瑞士的银行第一次被美国起诉,不过这次瑞士人输得彻底。2008年,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就曾被美国司法部门起诉,理由也是协助美国顾客逃税,瑞 银最终支付了7.8亿美元罚金,并向美国提供了4450名美国顾客信息,得以免于起诉。韦格林银行的不少顾户就是当时从瑞银集团转来的。

然而这一切尚未结束,苏黎世州银行业日前同样被美国司法机构怀疑协助美国客户逃税,更多的银行则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

“我什么都知道,就不告诉你”

韦格林银行事件无疑是今年瑞士银行业经历的第一次大冲击,他们曾经以“瑞士有严格银行保密传统”作为吸引客户、成就辉煌的保证,而如今,在美国司法部门强力诘责之下,这一曾经“不容争议”的传统日趋苍白、虚弱。

金融业是瑞士的经济支柱,无论是瑞士最大的瑞银集团、瑞士信贷,还是其他大小私人银行,他们为顾客提供形式丰富的资产和财富管理。

1713年,当时尚未加入瑞士联邦的日内瓦就制定过银行法,规定银行禁止向他人透露客户信息。长期以来,瑞士恪守银行保密传统,1934年,瑞士议会通过 《联邦银行法》,根据这一法律,银行应防止客户信息被第三方获知,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瑞士的银行拥有全球银行业最为详细和严格的“客户信息”收集 制定程序,他们必须核实每一个开户者身份,还要对财产受益人的身份进行核对。以前,若外国税务部门要调查本国公民是否有未纳税资产存在瑞士银行,瑞士银行 可以明确回答:“我什么都知道,就不告诉你。”

瑞士银行因此赢得全球客户信赖,并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据了解,瑞士的银行目前管理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私人财富,成为吸收离岸财富最多的国家之一。瑞士也因其银行业保密制度缺乏透明度、涉嫌帮助客户逃税饱受外界诟病,被指责为“避税天堂”。

而莫托•布鲁德雷尔曾表示,该银行一切经营活动完全遵守瑞士金融领域有关法律法规。他没有说错。管理未缴税的资产,在瑞士并非违法行为。

瑞士银行保密传统规定,顾客有权要求银行保护其个人信息,而银行必须履行这样的义务,瑞士人认为,银行保护顾客信息,如同医生有权拒绝向外人透露患者的隐私。

一场针对瑞士的战争

瑞士银行业悲溯地预测:若银行保密传统不复存在,瑞士金融业产值将减少-半。

近年来,饱受经济金融危机影响的美欧国家财政日益紧张,不能再对本国高收入人群将资产及收入转移到国外银行账户而逃税的行为坐视不管,纷纷向吸收离岸财富较多的瑞士“宣战”。瑞士人慨叹,他们低估了美欧国家对逃税的打击力度,这简直是“一场针对瑞士银行业的战争”。

瑞士媒体上曾刊登这样一幅漫画,象征瑞士银行保密传统的母牛倒地,被骑在马上的美国牛仔用绳索套上四脚,牛仔拖起绳索绝尘而去,母牛痛苦万丈……在牛仔的 凌厉攻势下,瑞士人真得要招架不住了。在瑞士,银行高官人人自危,他们中不少人根本不敢离开瑞士半步,他们可能只要出境就会遇到外国司法机构调查他们是否 参与帮助该国公民逃税,甚至遭到逮捕。

在瑞士,反对放弃银行保密制度的人士强调,瑞士不容其他国家用他们自己的法律来要求瑞士人就范。瑞士不应放弃银行保密传统、放弃对自己金融地位的保护。他 们对美国要求瑞士的银行提交美国顾客信息的做法的初衷表示怀疑,有人指出,美国人并非要在全球禁止逃税现象,而是要在他们自己的特拉华州和佛罗里达州建立 他们的“避税天堂”,削弱瑞士等国在国际金融业的地位,自己进而吸纳更多境外离岸资金。

支持放弃银行保密法的人士则认为,银行保密法保护的不是个人隐私,而是逃税者,避税天堂侵犯着别国利益,只有吸纳来源透明的资金才能巩固瑞士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固有地位。

宁愿替你收税

对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宣战,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经合组织还曾将瑞士列入税务问题不合作国家的“灰名单”。迫于压力,瑞士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在保密制度松动的同时,瑞士也做了很多努力,来维持保密传统。

为了避免与有关国家实施“信息自动交换”(若实施,瑞士人就要向这些国家自动提供顾客信息,那就意味着银行保密传统彻底终结),瑞士联邦政府与这些国家进 行谈判,签署一系列补偿性税款的协议,这可令所有瑞士银行内未申报税收的账户合法化,此类账户要每年缴纳预扣税。也就是说,瑞士人宁愿为这些国家充当担任 收税人,也不愿放弃他们的银行保密传统。

2011年8月,瑞德两国在伯尔尼签署税收协议,以解决因德国公民在瑞士的银行存款涉嫌逃税问题产生的纠纷。尽管这一协定在去年底因道德国议员反对而搁浅,但详尽的协议内容足以证明瑞士人的“诚意”。

该协议规定德国储户将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纳税,税款具体分两部分:协议签署前的存款,根据开户时间和存款数额征税19% - 34%;协议签署后的存款,瑞士征收26.375%的预扣税并将预扣税交给德国税务部门。瑞士人不会做赔本买卖,作为交换,协议规定瑞士的银行有获得进入 德国金融市场的便利。

虽然与德国的合作搁浅,瑞士与英国和美国的合作却取得了进展。去年5月,瑞士与英国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在瑞士有账户的英国公民向瑞士支付50%的代扣所得 税,英国政府则将从中获得30亿英镑(1英镑约合10.08元人民币)税金。去年12月3日,瑞士与美国在华盛顿草签一份协议,瑞士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 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境内金融机构账户有关情况。

今年1月1日,瑞士与英国和奥地利签署的解决两国公民在瑞士银行账户税收问题有关协议正式生效,瑞士与希腊、意大利等国的类似谈判也在进行中。

瑞士人也在考虑如何从源头上保证从境外流入资金的合法性。去年2月,瑞士前任联邦主席伊夫琳•威德默一施伦普夫表示,瑞士将确保瑞士的银行来自外国顾客的资金都是他们缴纳所得税后的合法收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8期,摘自2013年1月18日—24日《国际先驱导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世界级避税天堂被宣战.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4/03 18:06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